改革开放40年 金乡“蒜”对一本账

大众日报记者 王浩奇 吕光社 通讯员 陈腾飞

2018-12-22 07:20:00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金乡,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地方:厨房里必备的作料里,说不定就有“金乡大蒜”的身影。金乡大蒜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改革开放之初,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金乡县,只是山东省南部一个没有任何工业的贫穷农业县。小小的蒜头,何以在40年里,漂洋过海卖遍全球,这背后是金乡人算对的一本账。

敢为人先算对经济账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金乡县鱼山崔口村党支部书记韩允其。1979年,他走马上任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了韩允其巨大的鼓舞。

崔口村有种大蒜的传统。思想开放的韩允其经过调查后,针对种大蒜和种麦子算了一笔经济账:每斤大蒜两毛六,每亩产量1000多斤,能卖260多块钱,每斤小麦两毛,每亩最多产600斤,最多能卖120块钱。种大蒜一定比种小麦划算。

韩允其深入研究国家的最新政策和本村的实际后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扩种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的口号。他和村里的几名党员干部带头开始大面积种大蒜。为了鼓励村民种植大蒜,他还制定了种麦子的地块要让出一米给种大蒜的地块以免影响大蒜生长的政策。收获后,韩允其积极开拓市场,结果,大蒜供不应求,村民们从中尝到了甜头。

1990年,韩允其还动员8户农民,每户入股3000元做本钱,收购大蒜、蒜苔等农副产品,一年下来分得红利3200元。

事实证明,韩允其顺应国家政策种植大蒜带领村民致富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后来,韩允其成立东运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把生意做到了国外,在他的带动下,崔口村这个仅150户人家的村庄建起股份合作实体30余个,全村参股率90%,年创收800多万元。

如今,崔口村有73家企业,近一半的企业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全世界的国家做起国际贸易生意。仅有的耕地被当做大蒜种质资源的创制基地,每年一茬地种植着60多个大蒜品种,几乎世界上所有地方种的大蒜品种都能在这里找到。2017年,村里成立了山东省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注于大蒜农产品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化验、育种等,中心专家团队包括中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的专家和村里4位有大蒜种植经验的村民组成。

“集体有钱了,得让农民得到实惠。”韩允其说。崔口村的村民现在住进了二层别墅。他们还自建了互助养老院,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那里免费吃住。韩允其也先后被评为百佳改革新闻人物、山东劳动模范称号,并当选省市人大代表。

被韩允其说服的不仅仅是崔口村的村民,整个鱼山,整个金乡县也都加入到大面积种大蒜的行列。最后,大蒜产业竟然发展成为整个县里的主导产业。这时,金乡周围县也提出了“每家一亩蒜,赶上金乡县”的发展口号。

目前为止,金乡常年种植大蒜60多万亩,带动周边种植区域超过200万亩,大蒜冷藏能力300万吨,拥有加工、贮藏、贸易等企业2000多家,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成为远近闻名的世界大蒜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五大中心。

扬帆远航算对品牌账

大蒜,这个平常看似不起眼的调味品,每年都会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蒜你狠”、“蒜你贱”、“蒜你能”、“蒜你完”等这些带有调侃性的词语时常见诸报端。大蒜产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1989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由上一年的8.6万亩,迅速扩种到16.2万亩,成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然而,市场变化始料未及,大蒜价格降到几分钱一斤都卖不掉,金乡的路边、地头,到处都是蒜农倒掉的大蒜,全县蒜农损失上亿元。

金乡大蒜还能不能种,一时间众说纷纭。当时,改革开放的东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吹遍祖国大地。时任金乡县委书记刘景伦认为,发展商品生产要树立市场观念,要把整个地球当市场,如果仅把金乡作为市场,每年5000亩也多了,如果以全世界作为市场,每年至少需要200多万吨,金乡的大蒜离这个需求还差得远。关键是要把金乡大蒜的知名度打出去。

金乡大蒜经过“悲惨的”丰收之后,敢为人先的金乡人种植大蒜的面积不减反增。同时,他们还通过大力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科学种植技术,产量大大增加,品质也得到极大提升。到1992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量20万吨,出口合格率90%以上,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县。这么多的大蒜不仅没有滞销,反而被抢购一空。这都归功于金乡人算对的品牌账。

1993年4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一派热烈气氛,时任金乡县委书记杜昌文正在那里召开金乡大蒜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推介金乡大蒜。在人民大会堂为一个县的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还是第一次。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俄罗斯通讯社等20多家中外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贩慕名而来,抢购高品质的金乡大蒜。该县同时加强了商品蒜基地建设和大蒜交易市场建设,出台针对客商的服务、费用、交通、安全等方面优惠政策。金乡大蒜从此名声大噪。

1996年,金乡县被评为“中国大蒜之乡”。2001年4月26日,首届大蒜节在金乡隆重举行。举办大蒜节期间,金乡通过新闻媒体向外宣传金乡大蒜品牌,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蒜发展前景,对接国内外客商签订各种贸易合同。以后每年,金乡大蒜节都以大蒜论坛、大蒜博览会、大蒜研讨会等多样化的形式召开,一直延续至今。

目前,“金乡大蒜”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等荣誉称号,连续六年荣获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超过200亿元。今年9月13日,农业农村部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上,“金乡大蒜”以绝对优势入选百个农产品品牌。

转型升级算对创新账

进入新时代,我国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供给侧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金乡大蒜产业也不例外。金乡正在算着创新账。

一头直径5厘米的大蒜按5元/千克算,价值约0.25元;经过60—90天的生物发酵变成黑蒜,价值约2元;一头黑蒜经继续加工可生产出2瓶100ml规格的高端幼儿园黑蒜饮品,价值约4元。 

2008年,金乡黄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初做的是大蒜粗加工,简单到将蒜杆、蒜根清理后,按大小分类装箱,然后发往国内外市场。因为市场饱和,各项成本逐年上升,他们的利润也在不断下滑。他们决心改变发展思路,向提升大蒜附加值要效益,和山东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黑蒜项目。经过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出的黑蒜产品既去除了异味又保留了营养成分,具有预防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现在,他们研发的一款“大蒜娃哈哈”产品,只需半头大蒜,却能卖到2元。因为转型早,产品占国内份额高达70%,2017年公司营业额高达8500万元,是初加工时期的16倍多。

“要实现大蒜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金乡县委书记董冰说。

近年来,金乡正按照创新发展思路,大蒜产业主攻品种选育和精深发展,创建了中国大蒜种质资源创制基地,组建了金乡县大蒜研究所,成立了山东省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大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了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致力突破大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先后建成院士工作站5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研制开发出硒蒜胶囊、大蒜多糖等深加工产品40余种,拥有大蒜相关领域知识产权53项,有效拉长了大蒜产业链条,大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确保了金乡始终占领着大蒜科技最前沿。

今年,大蒜产业高端论坛在金乡举行,大会旨在通过各高校专家间交流大蒜种质资源、种植技术、精深加工、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产业发展方向。

前不久,一场以“海尔智慧农业定制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海尔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金乡大蒜示范基地落成及成果分享会在金乡举行。金乡大蒜将借力海COSMOPlat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健康、安全、透明、可溯的高端农特产品供应链体系。金乡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以智慧农业和物联网为主导,创立海尔互联农业工厂模式,建立优质大蒜种植基地及大蒜制品品牌认证体系。

  

金乡大蒜历史发展

1、金乡大蒜起源于西域,东汉李恂从中原引入山东兖州,进而推广到金乡,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2、1980年,金乡大蒜面积不足万亩。

3、1988年,大蒜种植面积发展到8.4万亩,实现收入1亿元,金乡大蒜完成了第一次飞跃。

4、1989年,大蒜种植面积16.2万亩,价格低迷,蒜农损失上亿元。

5、1992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扩大到20万亩,获得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6、1993年,金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山东金乡大蒜新闻发布会”,这在人民大会堂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7、1995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30万亩。

8、1996年,金乡县被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金乡白皮大蒜”被批准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识,获得A级绿色食品证书。

9、1998年,金乡大蒜外贸出口1406吨,创汇84万美元。

10、2001年,金乡注册了“金乡大蒜”商标。大蒜面积扩大到50万亩,出口合格率90%以上,创收7亿余元,赢得了“中华蒜都、中国大蒜之乡”的美誉,举办首届中国大蒜节。

11、2002年在金乡举办“WTO”与中国大蒜产业化论坛首届年会暨大蒜科技成果博览会;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证书。

12、2003年,金乡县紧急调拨40吨优质金乡大蒜派专人无偿赠送给处在抗击非典最前沿的北京小汤山医院、301医院、302医院、地坛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部门。

13、2004年,金乡举行的第一届大蒜王评比,化雨乡东刘楼村一头大蒜直径达16公分,重620克,被评为当年的“大蒜王”,创造了当时的世界吉尼斯记录。

14、2005年,全国大蒜产销协调会举办。

15、2006年,山东金乡大蒜产业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

16、2007年,“金乡大蒜标准”列入第五批国家标准目录编制计划,金乡大蒜拥有了国际“通行证”;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金乡国际大蒜科技博览会;大蒜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7、2008年,金乡大蒜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18、2009年,中国(金乡)大蒜节暨经贸洽谈会举办。

19、2010年,中国首届现代农业物流暨(金乡)大蒜产业发展高端论坛新闻发布会、金乡大蒜绿色农产品对接会在北京举办。

20、2011年,金乡有机大蒜新闻发布会暨农超对接推进仪式举办,金乡有机大蒜新闻发布会暨农超对接签约仪式在重庆举办,首届中国大蒜年会暨金乡有机大蒜推介会举办。

21、2013年,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专业委员会年会暨2013年全国大蒜形势分析会举办;中国(金乡)大蒜产销对接及蒜业科技学术报告会举办。

22、2014年,中国(金乡)大蒜产销对接及蒜业科技学术报告会举办;“中国•金乡大蒜指数”平台正式运行;中国蒜都国际冷链物流园运营;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范县和全省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

23、2015年,金乡试点大蒜目标价格保险。

24、2016年,金乡大蒜面积58.7万亩,总收入56亿元;中国•金乡世界蒜都文化旅游节举办;金乡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蒜价格形成中心,大蒜产业科研中心和大蒜集散、流通、加工中心;金乡大蒜出口到198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7.8亿美元,单项农产品出口创汇多年居全国县级第一;有大蒜加工企业1000多家,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5、2017,金乡举办以“开放、互联、共享、共赢”为主题国际大蒜网络经济峰会;金乡县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金乡大蒜搭乘全国首列冷藏集装箱中欧班列出国。

26、2018年,金乡举办以“科技创新发展共享”为主题中国(金乡)国际大蒜节;金乡县联合中国其他13个大蒜主产区通过了首届大蒜主产区政府合作会议宣言,实现中国大蒜产业资源共享,搭建和运营大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中国大蒜的全球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

责任编辑: 刘辉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