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梯门镇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众日报记者 曹儒峰
2023-01-12 15:21:3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年,东平县梯门镇牢牢把握“五个做榜样”的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聚力突破”总基调,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全域发展战略,紧盯项目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办好民生实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突破创新,经济发展获得新动力。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22年1-11月,梯门镇完成财政收入11656万元,增幅24.7%;镇域现有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4.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额达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亿元。特色农业成效显著。流转土地34115亩,建设大棚9068.5亩,吸引社会资本投资6843万元,以东瓦庄果蔬康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中心,做强种植、加工、服务等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核心区;串起19个先行村,拧紧特色农业联动轴;以建设4个超千亩特色农业片区为引领,所有片区协同发展,“一核驱动、一轴贯通、多区协同”的特色农业全域发展布局逐步形成。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全镇副乡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担任企业服务专员,包保大棚片区,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服务产业发展,打造“梯门服务”金字招牌。
靶向施策,党建工作展现凝聚力。作风整顿卓有成效。坚持一线工作法,全体党员干部下沉到村,有力推动土地流转、疫情防控、民生事业等重点工作,把工作一线变成干部的“练兵场”,作为锻炼干部、检验干部的主战场。党建水平稳步提高。成立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党委,成立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创新“五大工作机制”,实现“五个统一”,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建设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发挥“凝聚党心、服务群众”作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升行动,先后组织3次办公场所提升行动、4次党支部书记考试测验、10次“红黑榜”实时通报。制定培树计划、一村一策,整顿转化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创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1个、县级基层党建示范点3个。
均衡惠普,民生工作提升幸福感。文化“惠”民,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组织县非遗演出活动进乡村2场,市县级送戏下乡演出22场,镇级送戏下乡73场,镇村级自办文化惠民演出60余场,电影进村每村每月一场。服务“便”民,全镇42个村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每个站点设专职业务骨干,各村累计代办 1300余次。在“泰好办”设专人做线上查询、缴费指导,切实保障群众用好业务办理自助终端。促民就业,借助特色农业全域发展,创造全新就业机遇,把社会资本变成“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变成“种植能手”;积极开展蔬菜种植等技能培训,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厚植于特色农业全域发展沃土。
统筹兼顾,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谋划农田水利、连村道路、街区改造等8个重点民生项目。开展跃进河整治、二十里铺干渠延伸工程,对全镇1条县级河道跃进河、6条村级河道进行水系连通整治。新增设安全警示灯256个,停车让行标志232个,道路标线9063米,停车让行标线372个,反光镜7个,路口标志86个,加装了铸钢减速带929米,橡胶减速带403.5米,道口标注3776个。新增口袋公园4处、文体广场46000余平方、健身器材36件。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做优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场所建设规范化、队伍建设规范化、主题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精准化。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4个,打通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力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人人崇德向善、助人利他的社会风尚。积极对外宣传,在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发表报道230条,推动正能量形成大流量。对上推荐山东好人2名、泰安好人2名,新增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4个,新增省级社科普及示范村1个。
常抓不懈,底线工作夯实安全感。守牢安全生产发展底线。明确“三个必须”要求,强化“三个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专委+部门”联合作用,持续开展“三个一”活动,坚决防范事故风险。加强防汛防火防溺水防控。针对不同时节防汛、防火、防溺水等重点工作任务,分指挥部作战,完善应急预案及物资储备,狠抓隐患排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整体防控水平。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分级包保的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建立重点督查名单,通过日常巡查、突击检查等方式,持续加强镇域生态环境管控。扛起信访维稳重大责任。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严格执行“三到位一处理”原则,推行负面清单追责问责一项制度,以最严要求、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抓牢安保维稳工作。
2023年,在梯门镇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条主线”,抓实新型工业化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两个重点”,强化党建引领、作风建设、机制构建“三个保障”,紧盯乡风美好新农村、民富村强新产业、特色农业新格局、经济发展新引擎“四新任务”,守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生态保护、防汛救灾“五条底线”,做实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抓民生、抓服务“六抓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全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做出梯门贡献、展现梯门担当。
善作善成提质量,精准助力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强化招商引资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高端金属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中联无机非金属材料建材园区、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确保投产达效,实现补链长链强链,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乘势而上强特色,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定不移推动特色农业全域发展,固定“春瓜秋菜”轮作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叫响“梯门农品”果蔬品牌。完成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突出人才培养、就业带动,让群众富起来、产业活起来、集体强起来,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
凝心聚力惠民生,切实抓好设施提升、便民服务。进一步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旱能浇、涝能排”;实施“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六化提升工程,加快推动乡村设施水平提升。细化42个村为民服务代办事项,落实稳就业、促创业各项政策,抓实抓细基本医疗、社保征缴、惠民政策落实、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工作,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效率。
驰而不息抓党建,持续推动作风转变、集体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作风整顿,树立“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意识,实施“两融合双促进”工程,在干事创业中“选育管用”干部。深化党建服务产业发展,实现园区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三力聚合”;推动组织联建、产业联营、人才联育、治理联抓,实现村党组织“跨村联建”,让基层战斗堡垒强起来。(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