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孙伯镇“1+1+1+N”模式治理镇村

大众日报记者 曹儒峰

2023-11-16 11:09:2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肥城市孙伯镇位于肥城市西南部,地处四县交界,辖17个行政村、2.9万人,素有“千年古镇·汶水明珠”的美誉。为提升镇村治理能力,孙伯镇坚持效果导向,突出实际实用实效,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创新建立品牌调解队伍、法律服务队伍、融治理队伍及多元化解力量参与调解的“1+1+1+N”矛调新队伍,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打造“白杨”品牌调解队伍,创设“3+4+4”调解新模式。孙伯镇注重将枫桥经验融入访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信访事项中的特殊作用,依托本镇三名有多年信访工作经验、深受当事人认可的机关干部,成立“白杨”品牌调解室,创设“3+4+4”调解新模式,形成了接访、调解、督办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白杨”品牌调解室命名既取自孙伯和三名调解员名字的谐音,又寓示着调解员像白杨树戍守边疆一样扎根孙伯、敬业奉献、服务群众。自“白杨”品牌调解室成立以来,调解员凭借多年积累的化解矛盾纠纷的好经验好做法,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以及信访事项,第一时间介入开展调解工作,以笑脸迎人、真情助人、调解暖人的工作理念,热心、公心、耐心、细心的工作心态,背靠背、面对面、热得快、冷处理的工作方法,有效稳定当事人情绪,让群众敞开心扉说事、免去顾虑拉理,逐渐形成了具有孙伯特色的“3+4+4”调解新模式。截止目前,已化解了3起信访积案,调解涉及土地、民政、劳资、人事等多方面工作的44起矛盾纠纷。

成立专业法律服务队伍,形成矛盾处置缓冲区。为有效缓解群众情绪,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提升矛调化解水平,孙伯镇矛调中心成立了专门的法律服务室和法官工作室,联合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地方法庭等多方法律服务力量,实行轮流坐班制度,每周定期到矛调中心开展法律服务工作,面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以及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等有关法律服务;面向调解人员,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法律培训,在分析研判疑难复杂案件时为调解人员提供法律抓手,并从法律角度寻求调解突破点。累计开展十多场法治宣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诉前调解活动,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基层治理的好参谋。

组建集中综合执法队伍,开创融治理新格局。将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自然资源所、执法中队等部门整合,统一入驻中心,集中合署办公,环保办、应急办等部门随叫随驻,真正将9个部门执法力量充实到矛盾纠纷调解一线,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大化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执法人员坚持“四联六调”理念,普法联合、执法联动、实情联查、问题联治“四联”共同发力,中心调与现场调、线上调与线下调、法律调与情理调“六调”相互结合,全方位普法执法、多角度化解纠纷。

派出所民警入驻轮流坐班的融治理警务工作室,全面推进民警、辅警沉入辖区89个微网格,与网格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打造力量聚合、工作结合、效能融合“三合模式”,实现矛盾纠纷早介入、快调处,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融合N方调解力量,打通多元化解“最后一公里”。吸纳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入驻“五老团”议事室,组织全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入驻“两代表一委员”联络室,每周安排专人轮流值班,帮助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矛盾。整合村干部、公益岗、党员、志愿者等各类工作力量建立起139人组成的“全科网格”队伍,明确网格工作职责,配强基层治理力量,发挥他们扎根基层、直面群众、分布广泛、情况熟悉的优势,挖掘潜在苗头隐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为实现中心与网格员、职能部门、人民群众的双向互动,孙伯镇为网格员配备手持终端,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起向上对接市级矛调中心,向下连接社区网格的远程视频调解系统,实现基础信息更精准、上下贯通更实时、指挥调度更高效,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刘娟 周逸帆 报道)

责任编辑: 王洪涛     签审: 王洪涛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