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对话”征文展播|重走祖父开山路

2021-05-14 11:07:4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庆祝建党百年,充分展示齐鲁儿女对党的真挚感情,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携手山东省作家协会,共同启动“跨越百年的对话”主题征文活动。来稿要求真情实感,以情动人。相关作品请发送至邮箱dzrb2021@163.com。

□王万胜

清明节那天,我千里迢迢来到潍坊市昌乐县响水崖子村,为过世近五十年的祖父扫墓。时值旅游旺季,这个四面环山的文旅小村人来车往,好不热闹。可谁能想到,在半个世纪前,这里却是交通闭塞、一贫如洗的另一番景象。而我的祖父——王国安先生的执教生涯、筑路生涯,便是从这里开始,也是在这里结束。

1955年,祖父刚从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毕业,便积极响应党中央“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号召,来到了昌潍专区(今山东潍坊)昌乐乡村中学任教。那里地处沂山北麓,地势波状起伏,交通极为不便。为了方便祖父出行,也为了留住人才,当地政府特意为他配发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在当时,这是公社书记才有的待遇。可不到半年,祖父的自行车就已伤痕累累、破旧不堪。在领导的一再追问下,祖父方才道出了实情。

原来,祖父工作后不久,便发现了不少山区学生存在上学难的问题。有些学生为了按时到校,需要翻山越岭,走整整一宿夜路,双脚都被磨出水泡。祖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曾多次骑车进山接送学生,但山区学生太多,实在力有未逮。渐渐地,祖父意识到应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开山修路。当时的中学校园实行的是单休制,周日可以休息一天。谁能想到,这个全公社学历最高的知识分子,竟利用自己这点休息时间,加入了当地道班工人的队伍,干起了开山辟路的下力活。十几年里,祖父平时是中学老师,周末是道班工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破碎土石,清理塌方,填补坑槽,平整路面,把这些粗活累活干得风生水起。甚至在祖母临产那天,祖父还在筑路工地忙着清理碎石。至于那辆上级配发给他的自行车,被他用来装载土石、夯实路基,早就没了自行车的样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便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祖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筑路期间触景生情,便将情感泄于笔端。1964年,祖父以道班工人的身份在《山花》杂志发表了一组诗歌,题为《彩路集》。诗歌中“牢记主席的话,心里充满光辉;纵有千里风雪,仍是春光明媚”彰显着他积极乐观的筑路精神。

长年累月的执教、筑路生涯,使祖父患上了严重的大叶肺炎。弥留之际,祖父已经面堂青黑,满眼血丝,却仍不忘交代道班工友坚持筑路,叮嘱学生好好学习。

祖父溘然长逝的消息传来,亲朋好友、学生师长、当地群众无不为之扼腕。在当地政府、教委联合举办的追悼会上,时任昌乐县委副书记范公兴同志亲临现场凭吊,为我们一家送上了组织的关怀。年幼的父亲尚不知亡亲之苦,还光着屁股,兀自在祖母膝下嬉笑玩闹、追问爹爹何时回家。范公兴同志不觉潸然泪下,弯下腰,亲自为他戴上了组织上准备的肚兜,上面“代代红”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按照祖父遗愿,他被葬在了那片挥洒过汗水的山区——响水崖子。至于那面他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肚兜,已在祖母的储物柜中安放了半个世纪。祖母时常讲起它的故事,却极少将之视人。毕竟年近九十,祖母怕是再也经不起睹物思人之苦了。

白驹过隙,往者已矣。如今的响水崖子,周道如砥,四通八达,再也不是当年封闭落后的小山村了。路通了,人气就旺了,脱贫底气就足了。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居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将特色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地搞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响水崖子村获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成功实现脱贫增收。

捧起祖父多年前发表的诗歌,那饱经沧桑的纸张早已憔悴不堪,但又分明有某种强烈的意志焕发出来。那一刻,从未见过祖父的我,仿佛看见他在群众的簇拥下肩扛镐头、怀揣书本从诗中走了出来。

我眼眶一热。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委员)

相关链接:

长图|大众日报“跨越百年的对话”建党百年主题征文大赛征集令

责任编辑: 蔡继钗 吴永功     签审: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