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创建 请儿童参与 让儿童受益 聊城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大众日报记者 薛良诚

2023-10-19 09:19:5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0月17日,在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聊城市妇联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聊城市坚持为儿童创建、请儿童参与、让儿童受益,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2年12月,成功纳入山东省第一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培育库。

一、构建起“全员全域”的领导体系。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25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任成员的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权责明晰、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协作机制。2023年3月以来,先后召开儿童友好城市创建领导小组会议、推进会、专题会以及工作例会、全域推进部署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10余次,顶层谋划设计,凝聚创建合力。二是坚持全域设计。2022年12月,市政府印发《聊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2023年9月,对《方案》就行完善、补充,行动任务由42项增加为46项,清单化、项目化、节点化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市级层面的总体部署和引领下,各县(市、区)主动作为,建立工作机制,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逐步构建起“1个建设方案+11个行动计划+N个建设指引”的顶层设计体系,让更多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坚持特色建设。结合聊城市“文旅兴市”战略,在建设中增加“文化赋能友好”部分,作为“五大友好”之外的创新领域,制定《聊城市儿童友好城市文化建设导则》,针对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街镇以及社区层级的儿童友好文化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和研学教育实践适儿化改造,确定了“两带五线”精品研学旅游体系。制定了《聊城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试行)》,内容涵盖建设标准、适儿化改造等,服务设施、活动场地、道路出行等儿童生活、学习各方面。融合各县(市、区)区域文化,因地制宜推进项目建设,聚力推进一县一场景,一区一品牌,形成一县(市、区)一特色的建设格局。

二、形成了“多元集成”的工作格局。一是完善优质均衡的儿童友好服务体系。192个医疗机构开设儿科专业,4个市级、8个县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全部建成。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开展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评估治疗、危机干预、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网络。开展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扩增普惠性学位。11个县(市、区)及1837所幼儿园制定出台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开展“邀请老兵进校园讲述雷锋的故事”等系列实践活动4000余次,打造上下联动、层级管理、成效显著的“34534”家校共育实践模式。将假期托管作为全环境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采取开放学校、引入第三方、挖掘社会资源等多种形式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假期托管服务。二是健全精准有力的儿童友好权利保障体系。丰富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幼儿照护服务内容,全市现有托育服务机构624家,托位3.29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5.69个,列全省第一。出台《聊城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聊城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等20余个托育服务文件。全市福利机构养育孤弃儿童及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等,累计为符合条件的354人次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354万元助学金。全覆盖建成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136名儿童督导员、5836名儿童主任,实现动态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连续五年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惠及3900余名儿童。三是培养健康文明的儿童友好发展环境。开展家风故事分享、家风家训展示系列活动 360 场。选树“最美妈妈、爸爸”“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优秀典型 740 人。成立全省首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通过“水城巾帼美—聊城市家教公益课堂”、主题沙龙、读书分享会、亲子实践、个案指导等形式,常态化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送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营养健康、普法宣传、安全教育、个案指导等 139 场,惠及 26.8 万人次。在家庭教育指导上建立“1+N”组织协调机制,形成“12345”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家庭教育“百千万”培训工程,全市累计投入家庭教育资金 240 万,将家庭教育工作连续三年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聊城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列入2022—2026年立法规划。创新打造了“父爱工作室”“母爱工作室”,规范建立家长学校 645 所。实施“福润万家”工程,成立“水城家和”家事纠纷化解工作室,设立“水城润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家庭教育检察工坊”,市县两级建立家庭教育法治工作室,136 个乡镇全部建立家庭教育法治工作站。开展儿童思想教育实践活动,40余万少先队员持续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加强对儿童在生态环保、倡树新风、传承文化等领域的教育引导,组建7250人的红领巾讲解员队伍,以“红领巾讲解员”“红领巾小志愿者”活动激发儿童主人翁意识。围绕法定节假日、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校园周边重点地段,利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和各级技术监管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专项整治、“扫黄打非·护苗”、网络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等行动。在城区设立护学岗,每日出动警力700余名,对全市189所中学开展守护行动。

三、打造出“可触可感”的友好空间。按照“先试点、再扩面,全覆盖、成示范”的工作思路,在空间建设、设施设备、服务配套等方面融入儿童友好元素,以县、乡、社区为主体,横向推进学校、医院、公园、场馆、机关、窗口、商圈、企业、行业等儿童友好单元建设。实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双百”工程,面向全社会征集儿童友好事项120件,儿童友好试点单元140个,经专家论证、实地察看,初步确定非遗文化进校园、儿童艺术节系列活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聊报小记者“一米高度看空间”、全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项目等第一批儿童友好事项25个,聊城市图书馆儿童阅览区、聊城市家风馆、东方幼教集团、春蕾公园、茌平区振兴街道复兴社区、东阿县妇幼保健院等,涵盖学校(幼儿园)、社区、阅览区、街区、医院、研学(实践)基地等儿童成长、学习、生活的各方面空间30个,作为第一批儿童友好试点单元。市检察院、消防队、交警队、蓝天救援队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技术和优势,开展开放日活动,提供职业体验、研学等友好服务,形成人人、时时、事事、处处儿童友好的氛围。

四、营造了“多层立体”的建设氛围。巾帼“聊”亮宣讲团走进家庭、学校、社区、村居,广泛宣传讲解儿童友好理念和政策,引导广大家庭共享儿童友好创建成果。利用六一儿童节、国际家庭日等节日组织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护苗行动”“小手拉大手”等儿童参与实践活动534场。聊城电视台、聊城日报、各类公众号、公交媒体、广场大屏等宣传儿童友好理念和经验做法420条。立足聊城“两河明珠”特色优势设计儿童友好城市标识,广泛征求全市56384名儿童、12646个家庭意见,确定聊城市儿童友好城市标识,并确定“‘童’友好,‘聊’未来”为聊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宣传标语。

下一步,聊城市妇联将继续立足于儿童需求、着眼于儿童发展,在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多方面遵循儿童优先理念,深入推进儿童友好“双百”工程,根据儿童的年龄、身心特点、行动特征、活动需求和看护人日常生活方式等,实施全龄包容的儿童事项,建设全龄包容的活动场地和设施,谋划一批儿童领域社会民生关注度高、群众需求强烈、深受儿童欢迎、富有聊城特色的建设项目,用爱护航每一位孩子的成长,用心用情做好儿童身边的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薛良诚 实习生 尤诗琪 报道)

责任编辑: 胡磊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