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丨云上种地,一位农民五份收入

大众日报记者 王浩奇 张文婷

2021-09-17 08:52:2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点开手机就能配肥、浇水、调节温湿度,控制设备就能把阳光生成“空气肥”,通过APP就能线上预约“滴滴农机”进田作业,在地头终端屏幕上就能了解农产品种植面积、市场行情……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让这一切在泗水县圣水峪镇鹿鸣村变为了现实。

“我们这里是山岭薄地,从前一年只能种一季地瓜或花生,而且还靠天吃饭,老百姓守着农田却没有奔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9月16日午后,正在“尼山鹿鸣”田园综合体智能温室大棚为五彩西红柿吊秧的鹿鸣村村民焦霞说。她原来也在外地打工,家乡建起了这个项目后,她便回来应聘成为了智能大棚的管理员。“每天在家门口上下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每月挣到4000多元的工资,比往外走强多了。”

“尼山鹿鸣”田园综合体位于山东泗水县圣水峪镇,建有滨河景观带,以及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综合服务区、田园旅游区“一带三区”。以现代甘薯产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为产业基础,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科技教育产业,促进现代甘薯产业大发展。

“我们在田园综合体研发数字化系统发展智慧农业,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中佳海蓝企业管理(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晓晨介绍。比如,农业专家可通过物联网设备看到空气、土地等基本信息,然后对农户、管理员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学。另一方面,每件农产品都有安全追溯码,能扫码看到农产品的种植、管理、收货,以及后期加工、存储、储藏、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在高科技助力下,他们种的五彩西红柿不仅一年可以种四季,而且无药物残留、甜味和果香味浓郁,能卖到10元/斤。

“通过打造数字化田园综合体,可从五个方面带动农民增收。”侯晓晨掰着手指头向记者介绍,一方面农民每年每亩能有800元的流转费,同时农民来综合体打工一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综合体还开展了“按揭农业”模式,让村集体经济参与进来,老百姓每年能领到集体经济分红。此外,田园综合体内还设有庄户学院,农民能够通过学习技术再就业增加收入。公司还培养一部分农民成为正式产业工人,在为他们发放更高收入的同时,将公司每年收入的10%拿出来为工人发奖金。“我们目前600多名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浩奇 张文婷 报道)

责任编辑: 王建国     签审: 王如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