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优美,白鹳“不请自来”

大众日报记者 王鹤颖 李广寅

2021-09-18 16:22:4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9月17日下午,伴着微凉的秋风,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鹳湖湿地自然体验区。放眼望去,岸边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荻。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驻足体验区,在高饱和度的绿植中,点缀朦胧的紫荻花,美不胜收。

令记者好奇的是,体验区内的每个电线杆上都有鸟巢。是什么鸟类整齐划一地都来这里筑巢?它们是“不请自来”还是被“请君入瓮”?

原来,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东方白鹳,是一种喜欢“居高临下”的鸟类。因为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环境原因,无法生长乔木,植被以灌木为主。白鹳来到湿地公园后,根据自己观察,选择把巢穴筑到了电线杆上。“东营市以前并没有东方白鹳的繁殖记录,2005年第一次在我们的湿地公园发现了7只东方白鹳幼鸟。据统计,截至今年,累计有120巢东方白鹳在此安家,累计繁殖2200多只。黄河三角洲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园区工作人员介绍,“我们观察到最大的巢穴直径可达5米,达到‘豪宅’级别。”

不为人知的是,在十几年前,由于该区多年泥沙淤积,导致水面面积减小,植被和生境单一,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为改善珍稀濒危鸟类栖息环境,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东营市争取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草局支持,于2008年-2020年实施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通过生态补水设施、鸟类生境改善、植被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等措施,有效修复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提高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栖息和鱼类繁殖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工作人员赵亚杰介绍。

鸟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动物,其种类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湿地生态的质量。据统计,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就由1992年10月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了现在的370种,数量也由200万只增加到了600万只。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鹤颖 李广寅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