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山大学术成果满满!
2023-07-07 16:21:24 发布来源:山东大学
6月份
山东大学在学术领域硕果累累
快来跟随姗姗
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
01 政管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研究工作安全感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华兴和博士后孟燕(通讯作者)在公共管理权威期刊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SSCI, JCR二区)发表论文,题目为“How leader-member exchange relates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grassroots official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job insecurity and job burnout”(领导与成员交换关系如何影响基层政府公务员的幸福感?工作安全感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研究)。
02 于伟泳教授团队在Materials Today发表综述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于伟泳教授联合光-热辐射研究中心刘林华、李海增教授详细地综述了通过平衡电致变色和储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高效的电致变色器件。相关研究成果以“Counterbalanc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electrochromism and energy storage for efficient electrochromic device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Materials Today(IF=26.943)上。化学与化工学院与光-热辐射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赵飞菲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03 山东大学考古队在法国西南部洞穴遗址发现古人类化石
山东大学考古队在与法国波尔多大学的联合考古中,于法国南部多尔多涅省图尔托瓦拉克洞穴遗址内发现一件古人类远节指骨化石,化石长约2厘米,中间直径1.3厘米,于5月30日下午在张亚盟助理研究员方内出土。31日,法国学者在相邻探方内发现一枚人的乳齿化石。
04 经济学院石绍宾教授在人口流动与城市更新政策评估领域取得新进展
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石绍宾与博士研究生鞠镇远合作的论文“‘腾笼换鸟’的房价效应: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例”在经济学权威期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6期发表,该文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口流动背景下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激励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05 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CUL4B功能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
基础医学院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龚瑶琴教授团队和孙龚萍教授团队在CUL4B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中科院一区,5年影响因子12.896)、Cell Reports(中科院一区,5年影响因子10.99)和Bone Research(中科院一区,5年影响因子16.969),并受邀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中科院一区,5年影响因子17.7)发表评述。
06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在地球外辐射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太阳爆发与射电技术课题组在地球外辐射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先后在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空间物理学》(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上发表三篇论文。三篇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课题组教授汤朝灵,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合作者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苏振鹏,武汉大学教授倪彬彬,美国Staunch数据分析实验室张继春,长沙理工大学杨昶、硕士研究生王旭(第二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陈景润、初鑫鑫等。
07 《人民日报》刊发魏建教授理论文章《创新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
《人民日报》“学苑论衡”栏目刊发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人文社科期刊社社长魏建理论文章《创新中国特色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文章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08 李佳硕教授团队揭示全球电力低碳转型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展的影响
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联合马里兰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团队在电力低碳转型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全球电力低碳转型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展的影响》(The global power sector’s low-carbon transition may enh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achievement)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彭焜,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教授李佳硕。
09 薛付忠教授团队青年教师侯庆振在计算生物学领域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薛付忠教授团队青年教师侯庆振副研究员,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平台在蛋白质计算生物学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于Journal of Chemical Theory and Computation(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 6.578),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数学与计算生物学一区,IF 13.994)和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中科院二区,TOP期刊,IF 4.779)等期刊。
10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出主题教育理论阐释系列文章
为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化认识、学理化阐释和系统化把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出主题教育理论阐释系列文章,组织学院6位教师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力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11 生命科学学院王金星教授团队发现B型清道夫受体是驱动甲壳动物IMD信号途径的膜受体
生命科学学院王金星教授团队近期在PNA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cavenger receptor B2, a type III membrane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senses LPS and activates the IMD pathway in crustaceans”的文章,利用重要水产养殖物种对虾为研究模型,发现了一种III型跨膜蛋白—B类清道夫受体(SRB2, 属于CD36样蛋白)是甲壳类动物激活IMD途径的膜受体。SRB2通过其胞外结构域识别来源于细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脂多糖(LPS),其胞内结构域通过同型相互作用样基序(cRHIM)与其适配分子IMD蛋白相互作用,激活NF-kappa B样转录因子—Relish入核,调控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发挥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生命科学学院石秀贞副教授和杨明冲博士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王金星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12 王书华、刘宏教授团队在有机无机复合层实现空气稳定、无枝晶金属锂负极方面取得新进展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书华教授、刘宏教授团队在锂金属负极上原位构建了一层人工有机无机复合保护层,该保护层有效延长了锂金属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时间,并抑制了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枝晶生长问题。该成果以题为“Promoting Air Stability of Li Anode via an Artifici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Layer for Dendrite-Free Lithium Batteries”在国际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29.698)上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为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李厚祯,文章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王书华教授、陈皓教授、刘宏教授,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单位。
13 张宁教授课题组硕士研究生赵玉发表碳中和约束下的企业异质性生产策略研究新成果
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张宁教授课题组(张宁教授、钟洪麟教授和硕士研究生赵玉)联合浙江农林大学孔凡斌教授研究团队在美国能源办公室主办的能源工程类TOP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IF=16.799)发表题为“Can China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without power shortage? A substitutability perspective”研究成果。张宁教授和孔凡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赵玉为论文第一作者。
14 环境学院高宝玉教授团队在水处理药剂研发及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宝玉教授团队在水处理药剂研发及应用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分别以“The suitability and mechanism of polyaluminum-titanium chloride composite coagulant (PATC) for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 remov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和“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coagulation pretreatment for membrane fouling contr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c removal based on a sensitive SEC-DAD-FLD-OCD/OND method”为题在Water Research和ACS ES&T engineering上发表,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刘贝贝、博士后郭康鹰分别为论文第一作者,高宝玉教授、高悦副研究员、郭康鹰分别为论文通讯作者。
15 韩佶颖教授团队发表关于教师成就目标取向系统综述的研究成果
外国语学院韩佶颖教授团队在教育学教师教育领域国际顶级期刊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SSCI Q1, IF = 3.782)发表论文“Teachers’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15 Years of published empirical research(教师成就目标取向:15年间已发表实证研究的系统综述)”。该论文系统总结了自2007年以来15年间有关教师成就目标取向相关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全面梳理了教师成就目标取向实证研究的理论模型、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韩佶颖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2020级博士研究生高超为第二作者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该论文也是韩佶颖教授在国际期刊发表的第二篇教师动机研究综述。
16 软件学院吴国强与合作者在多标签学习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软件学院副研究员吴国强与合作者关于多标签学习基础泛化理论的论文“Towards Understanding Generalization of Macro-AUC in Multi-label Learning”被机器学习顶级会议ICML 2023接收。吴国强副研究员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软件学院教授尹义龙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李崇轩。
17 李佳硕教授团队论文入选Nature Communications亮点推荐论文
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李佳硕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论文The global power sector’s low-carbon transition may enh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achievement被期刊编辑部选入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领域亮点推荐文章(Editors’ Highlights)。该专栏旨在精选近期发表在该领域的少数最具突破性和影响力的论文作为亮点向读者重点推荐。
18 生命科学学院赵小凡教授团队揭示蜕皮激素通过重编程氨基酸代谢调控昆虫变态发育
生命科学学院赵小凡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20-hydroxyecdysone reprograms amino acid metabolism to support the metamorphic development of Helicoverpa armigera”的文章,揭示蜕皮激素通过重编程氨基酸代谢调控棉铃虫变态发育。
19 化学与化工学院张进涛教授课题组在能源界面电化学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化学与化工学院张进涛教授课题组在能源界面电催化和储能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在中国化学会旗舰期刊CCS Chem.、Nat. Commun.、Adv. Energy/Funct. Mater.、Chem. Sci等发表学术论文7篇,上述研究成果对能源材料的可控制备,构效关系理解以及界面微环境调制提供了重要研究参考,为构建高效能源器件开辟了新路径,在能源界面电化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山东大学均为第一完成单位。
20 网安学院两篇论文被系统安全顶级会议USENIX Security 2023录用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与系统安全团队的两篇研究论文被系统安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USENIX Security 2023录用。
录用的第一篇论文题目为“Lost in Conversion: Exploit Data Structure Conversion with Attribute Loss to Break Android Systems”。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蕊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学院教授刁文瑞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学院教授郭山清、阿里巴巴集团刘翔宇、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克环参与了本项研究。山东大学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录用的第二篇论文题目为“On the Feasibility of Malware Unpacking via Hardware-assisted Loop Profiling”。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程斌林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Erika A Leal、Jiang Ming,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Haotian Zhang参与了本项研究。山东大学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
21 齐鲁医院李涛教授团队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李涛教授团队在肝癌临床与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0.004)、Cell Death & Disease(中科院1区TOP期刊,IF:9.685)、Cancer letter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9.756)、Liver cancer(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2.430)。
22 高宝玉教授团队许醒副教授在高级氧化领域发表系列成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宝玉教授团队教师许醒副教授,在高级氧化降解新污染物领域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在环境工程旗舰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文章第一作者分别为2021级硕士生尹柯心、2020级硕士生杨梦雪,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单位。
2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金奎课题组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冯金奎教授课题组在能源材料可控制备及界面构效关系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在国际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Letters等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对能源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构效关系以及界面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新能源储能器件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撑,研究成果均以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24 李佳硕教授团队发文揭示全球可再生电力价值链的金属足迹
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联合马里兰大学、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团队在全球可再生电力价值链的金属足迹分析方面研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追溯全球可再生电力价值链的金属足迹》(Tracing metal footprints via global renewable power value chain)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付娆、彭焜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博士后刘茜、马里兰大学教授冯奎双和山东大学教授李佳硕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25齐鲁医院李杰教授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与精准诊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超声科李杰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区,5年平均IF=18.939)在线发表了题为“FGF19-Induced Inflammatory CAF Promoted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Formation in the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结直肠癌细胞分泌FGF19调节肝脏转移支持性微环境的机制,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个体化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线索。李杰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超声科主治医师李晨为共同第一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26席波教授团队在全球青年人群心血管疾病负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公共卫生学院席波教授团队在BMC Med期刊(5年IF=11.45,中科院1区)发表题为“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youths and young adults aged 15–39 years in 204 countries/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的最新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孙嘉鸿和博士研究生乔亚南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席波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27 硕士研究生赵玉发表多目标政策对绿色生产率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张宁教授团队联合韩国仁荷大学崔龙录教授团队在能源经济顶级期刊The Energy Journal发表题为“The Effects of The Multi-Target Policy on Green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a’s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的研究论文。张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玉为论文第一作者。
28 朱东山教授团队在性别因素与老年痴呆领域发表系列成果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朱东山教授团队在性别因素与老年痴呆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Human reproduction、Journal of Women's Health和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等期刊上。
29 高成江教授团队揭示STING抗真菌天然免疫反应新功能
基础医学院高成江教授团队在Cell旗下的Immunity(中科院一区,IF=43)发表题为“The nucleotide receptor STING translocates to the phagosomes to negatively regulate anti-fungal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主要发现环二核苷酸受体STING在宿主抵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中起抑制功效。这与经典的STING促进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不同。基础医学院助理研究员陈恬为本文第一作者,高成江教授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高成江教授团队青年教师刘冰玉、孙万伟、郑义等参与了本项目的研究和讨论,山东大学药学院展鹏教授课题组指导设计了STING小分子多肽。
素材来源 | 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编辑 | 崔添
责任编辑: 李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