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要算法,更要商业道德

大众日报记者 李振

2022-03-01 08:18:1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李振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提出保障算法选择权,明确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网上很多网友为此点赞。

对算法,消费者可谓“爱恨交织”。通过算法推荐服务,消费者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结识兴趣相投的好友,享受到更精准的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让消费者“爱之深”。但一些算法用在歪处,打着个性化的旗号对消费者“敲闷棍”,让人“恨之切”。买机票、订外卖、订酒店,同一个航班、同一份餐饭,同一家酒店,使用不同的账号、不同的手机下单,价格却千差万别,而且越是“熟客”,越容易被算法算计,成为大数据的杀熟对象。

2021年12月,北京大学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联合360集团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七成受访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欺诈行为。企业通过算法洞悉消费者的偏好,摸清消费者的底牌,诱导消费者选择带来更高利润的产品,造成消费者的损失,辜负消费者的信任,必须依靠法制化加以有效约束,这是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算法不能高于国法。对暴露出来的算法之乱,必须加强监管震慑,既要“长牙齿”,也要“重咬合”,对蓄意违反规定行为 “零容忍”。《规定》积极回应了算法技术发展对消费者权益带来的挑战,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权利。《规定》对算法推荐服务做出全面规范,明确了算法治理体制机制,科学构建了网络平台问责体系。《规定》着力完善治理体系,通过优化监管框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增强监管系统性和权威性。

记者特别注意到,《规定》提出,提供算法推荐服务,应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

互联网行业创新性强、超前性强,让制度、管理永远走在创新前面有时难以实现。当一些互联网企业,奔跑在“无人区”,既缺少同行者竞争者,又缺少紧盯他们的眼睛时,这种情况下,企业健康发展不脱轨,靠的不是周密完善的规则,而是对商业道德的坚守——任何的技术和创新不仅要让市场主体本身获得进步,更要利于广大人民的利益。

对消费者的尊重是商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互联网企业不能将消费者看做0与1的数据组合,或是“利润奶牛”予取予夺,任何商业行为都不能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这是企业的操守和底线。为了一时利润而放弃价值取向,将社会责任、商业伦理抛到身后,是一种缺少战略发展思维的表现,这样的企业也无法获得消费者的尊重,最终也难以获得长久发展。

互联网行业天宽地阔,消费者的创新诉求千千万万,创新场景不胜枚举,企业要敢于瞄准更深层次需求,开拓新的赛道。坐拥先进算法和海量数据的互联网企业,眼光不该只是一份外卖、一张机票。无人驾驶、人机交互、全息AR等前沿技术亟待创新突破,这里才是企业施展拳脚的空间;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在造福更多百姓的同时壮大自己,这才是有远大抱负企业前行的宽阔大道。

责任编辑: 禹亚宁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