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看山东·文化旅游篇|沉浸式体验红嫂文化,600年古村的坚守与突围
大众日报记者 范薇
2022-06-20 18:02: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一座座百年古院落,静静向人们诉说着沧桑巨变,从山涧流淌出清凉的溪水,村头不时传来沂蒙山小调歌声。这座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古村——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有着600多年历史,是“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沂南红嫂家乡旅游区所在地。眼下,前来旅游、接受教育的人虽然不如疫情前多,但景区没有放弃探索的努力,坚守的同时做好突围文章,也许爆发点就在不远处。
坚守,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除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常山庄村还有好几个响当当的国家级称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前几年,每年从6月份开始,常山庄村就会迎来客流高峰,特别是“七一”前后,前来接受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研学的党员干部和学生会更多。
“疫情确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影响,景区关闭了一个月,直到4月15日才开园。”作为红嫂家乡旅游区《沂蒙四季》艺术团的一名演员,高玲举见证了疫情给景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条件允许时,大家会出来玩玩,散散心,条件不允许时,人们自然不会出游。所以,这段时间来我们这里的游客并不多。”高玲举一边收拾着演出服装,一边缓缓地说。
《沂蒙四季》艺术团团长袁中川走了进来,告诉大家演出马上开始。性格乐观豁达的袁团长坚信,疫情终将被战胜。他认为坚守非常重要,但是,仅仅坚守远远不够,景区必须找到一条突围之路,“要想生存下去,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以变应变,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突围,红色+民俗打通堵点
闭园期间,景区认真打磨每一个节目、每一个细节,研究上新的演艺项目。“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红色景区特点,我们反复琢磨研究,打造了一些新的、个性化的东西,适应疫情防控下的市场需求。”袁中川介绍。
“五一”期间,景区创排的《跟着共产党走》《识字班》等红嫂故事沉浸情景剧正常演出,并与《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讲解结合,打造了“展板讲解+沉浸情景体验”结合的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新模式很受欢迎,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观众,“故事很感人,形式很活泼,听了讲解,观看了情景剧,感受和看书本上绝对不一样。”沂水县游客齐兴辉感叹道。
景区组织精干艺术力量,创作了《歌声里的红嫂》,作为景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沂蒙四季》山村剧场的B版推出,并于5月2日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了首演。《歌声里的红嫂》重点突出了红嫂故事情景演绎和经典红歌情景演唱,《永远的新娘》《战地托儿所》等精彩的情景小剧还原了真实发生在当地的红嫂故事,情感和节奏张驰有度,诠释了红嫂们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质朴品格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沂蒙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动起来,活起来。”景区董事长李熙鹏说。
沂蒙地区的婚嫁场景具有浓郁特色,他们通过复活这一古朴、温馨、热闹的场面,还原了一种民俗文化。百年常山古村大街上,新娘穿着红嫁衣,盖上红盖头,坐上独轮木车从古村三岔路口发嫁,送亲队伍欢天喜地一路陪送新娘到了婆家。“这个很有味道,好像回到了从前。”山东新星集团临沂分公司职工王庆余说。
出路,把优势效应最大化
常山庄村是知名影视剧拍摄基地,在这里已经拍摄了《沂蒙》《沂蒙六姐妹》《铁道飞虎》《红高粱》等400多部红色影视剧,被誉为“山村好莱坞”。景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做了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开展红色影视剧展映活动,设立了红色影视剧播放厅,把在常山庄村取景拍摄的红色影视剧一一进行展映。对团队游采取VIP定制政策,可提前联系定制展映时间、播放哪部影视剧。其次,还原了影视剧拍摄场景、道具,让游客们零距离参观、体验影视剧拍摄场景、道具。特别是在主场景——地主大院,还原了《红高粱》场景摆宴招待来访游客的场面,更是受到游客欢迎。游客们来到红色影视剧拍摄场景地,能够身临其境地重温影视经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李熙鹏介绍,由于疫情导致游客减少等影响,当前景区运营压力较大。红色景区的特质决定客源多来自于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研学等方面,但疫情之下这方面的客源非常少,《沂蒙四季》项目运营压力也比较大。
压力也是动力,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创新是重中之重。“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像红色旅游、红色教育方面,我们实现了红色场地、红色场馆、红色演艺的全配套,并打造了‘展板讲解+沉浸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人们觉得很新鲜,效果也很好。下一步,创新方面我们还要多动动脑子,争取做得更好。”李熙鹏说。他还认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抱团取暖非常重要,实现“1+1>2”的目标。他说:“沂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全县红色旅游景区要实现有机连接,抱团取暖,做到形式上互学,内容上互补,挖掘出所有潜力,形成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拳头’效应。”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范薇 通讯员 郑树平 报道)
责任编辑: 王建国 签审: 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