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丨返乡创业,东平种菜大户喜算“致富账”

大众日报记者 曹儒峰

2022-09-14 09:43:1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我现在主要是种辣椒,中间茬串种西红柿、土豆之类的,算下来一亩地暖棚纯收入两三万块钱,拱棚纯收入一万五六千!”说起种大棚的收益,东平县梯门镇东柿园村的李鸣强满满的自豪感。

一会儿功夫,他就找出来四五本记账本,说道:“我总习惯记记账,你看这是我这几年的账本。”翻开李鸣强的记账本,里面整齐又详细地记录着每一笔收入和开支。

李鸣强说:“我原来在外地打工,但总是挂念家里人,最后还是决定回家。一开始我搞过几年养殖,忙忙活活也没挣到钱。2008年,我开始发展蔬菜大棚。刚开始,只建一个240平方米的大棚试一试,我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生怕不能得到回报。”

从种苗到采摘,从吊秧到施肥、浇水,刚开始的那一年,李鸣强就像是“长在了棚里”。家人说:“刚开始他的压力很大,每天都‘靠’在棚里,做梦都念叨辣椒,就像‘魔怔’了一样。”经过一年的辛苦付出,大棚里的辣椒长势喜人,当年就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收益。这极大地鼓舞了李鸣强的干劲,也为他积累了实实在在的种植经验。

经过十多年的大棚种植,现在的李鸣强已经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土专家”。村里人人都夸他肯吃苦、懂技术、又热心。村里还有其他大棚种植户,李鸣强自发地把大家组织起来,成立了互助组。上棉被、换棚膜都是大家一起合作,苗子、棚膜、竹竿、肥料等物资都是大家一起团购,到寿光、泰安参观学习,都是大家一同去,互相商量、互提意见、共同提高。

“鸣强为了让我们的菜卖出个好价钱,自己开车拉着我们一趟一趟地跑外地的批发市场找客户、谈价格。”互助组的徐家宝说道。解决了销售问题,凭借诚实守信的人品,几个销售渠道保持了近十年的稳固畅通,李鸣强带着互助组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逐步建立起生意信誉。

如今,李鸣强的大棚规模已经发展到20亩,包括3个冬暖式大棚和6个拱棚。他又给记者算起了“致富账”:“现在我主要是红泡椒和土豆轮作。红泡椒多茬生长,平均一年每亩地能卖2万元。土豆价格稳定,每亩地一季收入接近1万元。也就是说,我这20亩地减去种苗、化肥等成本,每年纯收入可达30多万元。”

“今年镇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我们村也流转了一部分土地,我还想再发展几个大棚,也发动身边的群众加入到我们互助组里来,咱也为特色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李鸣强激动地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张妤聪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欣苁     签审: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