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创建塑造山东文旅产业发展新优势

大众日报记者 范薇

2023-04-19 17:23:3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3月26日,“第四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授牌仪式”在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现场举行,济南市槐荫区等10家单位获得“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至此,山东已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7个,初步构建起全时段、全季节、全地域、全覆盖的旅游发展格局。

发展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近年来,山东以创新驱动、产业赋能,着力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塑造起山东文旅产业发展新优势。

多业态并存 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中,“旅游+”的项目建设方式,推进了旅游业纵向延伸与横向融合,农旅、文旅、康旅、工旅……旅游产业体系形成多业态并存、多产品支撑的格局,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坐拥巍巍泰山的独特风景,泰安市泰山区全力打造“景城一体、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在泰前民宿集聚区重点打造高品质住宿、慢生活体验、亲子、团建、步游、禅学等高端休憩旅游产品;在北部山区重点打造果品采摘、特色美食、女儿茶艺、乡村酒吧、房车营地、采风等生活体验旅游产品;在汶河沿岸重点打造文化溯源、民俗体验、乡村博物馆、小地主庄园、手工、研学等文化休闲旅游产品。

泰前街道白马石村产出的红石榴酸甜可口,村里500亩石榴地,每亩产出接近1吨,每斤石榴市场价达到15元,村集体收入100万元,白马石村党支部书记赵兴新说:“不算多”。未来白马石村打算建设石榴采摘园,还要发展石榴酒、石榴果汁等深加工,把石榴品牌做大做强。借力乡村旅游,这些各具特色、业态各异代表产品成为当地旅游的亮眼名片。特色采摘节庆活动的举办,让泰山区的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特色美食和人文风情随着特色农产品走了出去。

青岛市崂山区则利用“工业+旅游”,打造了多个网红打卡地。海尔工业园、华东葡萄酒庄园、可口可乐工业园3家老字号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结合当下工业旅游及学生研学基地和研学路线,打造有温度、有亮点、有特色的“产业+”科技博物馆。

文化赋能 双轮驱动

同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青岛市崂山区,聚焦“文旅+”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构建起“景城乡一体、山海空联动”立体发展格局。近年来,崂山区利用闲置小空间、休闲景观等方式,合理开发、规划建设了协信星光里、如是书店等一批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举办“崂山论道”“太清宫方丈升座庆典”“崂山武术”表演等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依托崂山山海文化,策划推出“太清水月”中秋赏月会,获评央视中国最佳赏月地。

走文化路线的青州,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较为均衡的青州依托“文化赋能”做大做强,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内涵和档次,开辟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可因循路径。青州古城里,老手艺人们在古街上进行非遗技艺的常态化表演,游客随处可以观看、学习,非遗“活态”传承成为青州古城的一大特色。从沉淀厚重的古城走进流光溢彩的青州不夜城,美食、演艺和华丽灯光的结合让游客既饱眼福又享口福。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青州古城实现了文化与旅游“双轮驱动”。

主客共享 相辅相成

如何化解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的冲突,依托“主客共享”推进共建共赢,青州将本地居民同样视为全域旅游服务对象,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而和谐社区的营造又反过来为青州古城增添了魅力,广大市民、游客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主客之间真正做到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自2012年7月,青州对本地居民实行国有景区免费开放政策,古城景区保留2万多原住民,全面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古城旅游业态繁荣发展,500余家本地企业、商户转型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外地就业、创业人员,实现旅游就业人数14.3万人次。

更多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全域旅游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紧密融合的,在带动各类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让当地百姓得实惠,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环境的改善,与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相辅相成。青州市庙子镇北崔崖村支部书记王海营卖掉城里的超市,从2016年开始,以筹集到的60万元启动资金,带领村民走上以旅游振兴乡村发展的道路。王海营说,单靠村里的留守老人来实现乡村振兴是不现实的,有想法的年轻人必须回到家乡担起这个重任。他利用废弃的宅基地和荒山、荒坡、滩涂等,把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开发出来,发展精品民宿。全村168户,2022年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

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自创建以来,覆盖10个行政村、1.6万人,流转土地1.1万亩,目前已经有18个创客团队入驻创业,落地产业项目26个,总投资17.8亿元。蚕宝宝农场、天河本草园等18个农业新六产项目成长良好,是山东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全国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精选试点村”。59岁的张成梅在园区餐厅上班,每月能赚二千多块。她对目前的生活状态还挺满意,农村环境好了,收入也比以前单纯种地高多了。

山东朱家林乡建集团经理徐从江介绍,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将快速推进果品加工、垂钓小镇等项目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规范管理机制,增强项目承载力和吸引力。坚持共建共享,强化“园区+村居+群众”利益联结,促进村强民富。

全域旅游是一个新的发展理念,需要全方位付诸于旅游发展实践中。山东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也印证了旅游青年学者孙小荣的观点:发展全域旅游,一方面要在多元化新消费驱动下,以全新的资源观和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一个区域的各类资源优势,以创意手段将其转化为旅游优势;另一方面,要优化整个区域的环境,构建“生态背景,文化场景”的空间审美。

令人振奋的是,2023年3月25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彰显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打造具有世界风范、展现中国精神、彰显齐鲁风韵的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好客山东”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好客山东”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作为目标和归宿,意义深远。(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范薇 报道  摄影 刘祥锦)

责任编辑: 张达 王子睿 审核:牟德鸿     签审: 吴洪斌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