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集约 协同联动 德州全力打造区域救助中心站

2022-11-25 15:08:4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德州市救助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市级站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全市救助资源,以制度化建设为基、规范化建设为要、程序化建设为重,打造了新时代区域性救助新格局。

健全体制机制,建立高规格救助管理服务体系

将救助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同步纳入全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考核。各县(市、区)全部成立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四有”标准建立和完善县级救助站,乡镇(街道)按“三有”标准在相关综合性管理服务机构中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救助保护工作,社区(村)按“二有”标准设立救助服务网点。

对查明户口所在地、住所地的本辖区流浪乞讨人员依法接收,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避免其再次外出流浪乞讨。

对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责令其履行抚养、赡养义务。

对确实无家可归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给予妥善安置。

完善救助措施,创新高标准救助管理服务模式

有序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预防社会风险机制、受助人隐私保护机制,指导各县(市、区)全面应用人脸识别查询手段和救助管理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和易流失人员动态监测台账,建立本市外出流浪乞讨人员信息台账,将精神障碍患者、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肢体和智力残疾人员、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等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一人一档”,并通过书面形式将返乡受助人员信息反馈至流出地救助管理机构。

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走访了解返乡流浪乞讨人员家庭状况,为符合条件的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等相关政策。

积极对接市大救助平台系统,通过平台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将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转介处置,并依托大救助系统开辟寻人(寻亲)功能。

将送返的精神障碍患者、肢体和智力残疾人员、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等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联合县(市、区)救助管理机构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进行回访,回访频率不低于两月一次,回访期不少于一年。

对重点人群实行联络员制度,确立一名联络员跟踪回访。

强化教育培训,锻造高素质救助管理服务队伍

建立救助管理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含县市区救助管理机构),采取个人自学、研讨交流、集中培训等方式,培训内容涵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基本业务、基本生活救助政策、疫情防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不断提升救助管理从业人员素质能力。

举办针对全市救助管理机构流浪乞讨政策暨救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的救助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了救助机构疫情防控能力。

成立工作专班,编纂救助管理政策汇编及解读,印发全市救助管理机构。

优化资源供给,实现资源有序流动

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对区域中心站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巩固和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成果,整合全市救助资源,上下贯通,通过重新配置资源推动工作简约化、高效化,有序推进标准化建设,破解区域、城乡救助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近两年来,通过有效的规划统筹,为多个无条件开展送返任务的县级救助管理机构调配车辆、人员开展送返任务20余次,充分实现了区域中心站“统筹资源”“联动协同”的引领作用。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马建国 陈昊 记者 贺莹莹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