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速资本运作驱动跨越发展
2017-06-16 08:52:06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吴荣欣 陈明
山东高速集团成立于2001年8月,理顺体制后仅用10年时间就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单一高速公路企业一跃成为以投资、建设、经营、管理高速公路、桥梁、铁路、港航、机场、物流为主业,集主业保障链上的金融、建设、置业、信息、建材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高效化、综合型国有独资特大企业集团,创造了有目共睹的辉煌业绩:资产规模由60亿元增至5000亿元,增长82倍多,居全省企业和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至200亿元,增长39倍;经营收入由21亿元增至590亿元,增长27倍;利润由0.8亿元增至50亿元,增长62倍;资产负债率由98.9%降至62%,降低36.9个百分点;唯一一家荣获省管企业特别奖励一等奖;连续10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6月12日,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孙亮向笔者透露了企业发展的秘诀:“有思路就有出路、有出路就有发展、有发展目标就能实现,我们坚持资本运作价值无穷大理念,严格按照‘效益高、可持续、有规模、见效快、可防控、能驾驭、不违规’要求,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依靠高速公路垄断经营,自然发展快。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高速公路产业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山东省2000年以前建设的高速公路大多属于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干线公路,如济青高速、京沪高速、京台高速等,由于起步早、路段好、车流量大,经济效益相对好。2006年以来新建高速公路大多是区位差的“断头路”或路网规划的连接线路段,车流量小。特别是由于建设养护成本上涨、车辆超载以及绿色通道、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等原因,高速公路建设面临“投不起、建不起、修不起、养不起”的困境。
2008年8月,山东省高速公路集团去掉“公路”二字,更名为“山东高速集团”,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拉开转型升级序幕,从有收费期限的高速公路产业向无收费期限的铁路、轨道交通、港口、航运等大交通产业转变,提升可持续发展力。目前,在山东高速集团资产总额中,高速公路占比由原来100%降至28%,成为第二大产业板块;金融产业快速崛起,占比达到43%,成为第一大产业板块;铁路产业占比17%,港航、物流、地产等占12%,形成了金融、高速公路、铁路、施工“四柱擎天”,置业、物流、信息、资源“四个新增长点”的多元化产业格局。集团大多数产业处于充分市场竞争环境,靠竞争和实力吃饭。
“山东高速集团跨越发展的关键在于抓住了‘发展’。”孙亮常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一句话,“纵观世界企业发展史,那些大企业不是靠单纯生产经营发展起来的,都是通过兼并收购发展壮大的。”他认为,生产经营是“源”,资本运作是“本”,“源”抓不好没有品牌,“本”抓不好做不大。在此理念指导下,山东高速在资本市场这一“无限放大的空间”里“长袖善舞”:一是抢抓省国资委实施发展壮大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放开退出一批、关闭破产一批“四个一批”的机遇,相继重组了路桥集团、齐鲁建设、省地铁局等7家省管企业,迅速扩展产业链条。二是积极培植上市公司,提高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集团将京福、威乳、潍莱3条路290公里75.12亿元资产注入高速股份,成为山东省和全国同行业资产重组第一大单,资产增值40多亿元,高速股份成为我国运营里程最长、资产规模最大的路桥类上市公司;路桥集团借壳上市,资产增值40.56亿元,一跃成为全国排名前3位的省级路桥施工企业。2016年,集团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新金融集团,在香港有了融资平台,实现集团非银行金融业务上市。三是融资“去银行化”,成为我省第一家在债券市场、银行间交易市场2个市场均为最高AAA级的企业。截至目前,高速集团累计发行债券1169.2亿元,余额494.75亿元。当前余额下,与同期限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相比,每年可节省财务费用4.93亿元。
责任编辑: 王叶 陈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