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这件“天大的事”,大省应有大担当

2020-08-18 06:2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并再次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此后,总书记在多个时间、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随着人们生活逐渐富裕,不少人认为花自己的钱,浪费一些食物没什么大不了。何况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人们衣食无忧,不必过于在意餐饮浪费问题。

这种观点错在哪儿?又该如何纠正?

长期“紧平衡”

我国粮食供给和需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稳步提升。2013年开始,中国粮食总产量稳定保持在6亿吨以上,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但也要看到,在粮食供给方面,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自然条件的极大约束。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是俄罗斯的1/9,美国的1/5,巴西的1/3;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8%,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土地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大幅提升。另外中国是世界上化肥消费最大的国家,由于过度和不规范使用,使得化肥对粮食生产的报酬效应30年来下降了一半之多。

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是惊人的。人口增加、饮食结构改善和工业用粮的快速增加,都使得我国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如果按照人均每年粮食消费量400公斤计算,未来至少要保证6.4亿吨的粮食需求总量。虽然我国目前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进口粮食以品种调剂为主,但巨大的消费量仍然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粮食进口国。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3亿吨,1/5的粮食需要从国外进口,其中大豆进口量8551万吨。

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仍将处于粮食供需的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危机意识一刻也不容放松。

13国限制粮食出口

全球疫情爆发后,一些粮食出口国立即宣布限制粮食出口,以确保本国粮食消费。3月,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宣布开始“封国”,世界小麦第一出口国俄罗斯在7月初宣布,计划将俄罗斯“粮食出口配额制”常态化。

截至目前,包括俄罗斯、越南、泰国、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至少有13个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出口限制措施。

百年不遇之大疫情,加之蝗灾、洪水等因素,必将极大影响粮食生产、储运、加工、交易等各个环节,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这对粮食进口国来说,当然不是好消息。

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因为疫情、蝗灾和极端天气等影响,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每年浪费2亿人口粮

一方面是我国粮食供需格局的紧平衡、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却是餐桌上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现状。

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倒掉。据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随着近些年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忽视了身边的浪费。

在请客时,很多人喜欢“讲排场”“要面子”,往往一场聚会后,整盘整盘的饭菜被倒入泔水桶;

饮食结构上,片面追求“特制”、“精品”,殊不知仅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估计,我国每年因此损失的大米就高达80亿斤;

生活习惯上,一些年轻人喜欢集中采购,而又疏于烹饪,导致大量蔬菜腐烂、食物变质,往往一丢了事,往复循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人尽皆知,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餐饮浪费现象却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关乎国运,紧系民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餐饮浪费问题,绝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粮食关乎国运,紧系民生,是实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

加强底线思维,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在面对任何风险挑战时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一方面,我们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始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毫不放松抓粮食生产,首先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其次要解决“种什么地”的问题,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必须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再次要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再次要解决“地种什么”的问题,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升优质粮比例,努力匹配市场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最后,要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立足国内保吃饭的前提下,适度进口,调剂品种余缺,为耕地、水资源等休养生息腾出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部门出台文件,发起“光盘行动”,遏制奢靡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深恶痛绝的公款吃喝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接下来,制止餐饮浪费各方面举措还应更加有力。

首先,进一步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尽早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物浪费法案。其次,针对不同主体,多管齐下,探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例如对消费者要探索出台惩戒制度,约束餐饮浪费行为;对餐饮企业加强监督,鼓励分餐,鼓励推出半份菜,调节宴会标准,倡导厉行节约的宴会新风。再次,努力营造全社会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氛围。矫正“顾面子、比阔气”的虚荣心态,破除攀比炫富的错误观念,鼓励“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兜着走”。最后,对践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行为大力表彰,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深入人心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

大省大责任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粮食产业总产值稳居全国首位。

但也要看到,受制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制约,山东粮食增产的潜力越来越小,必须创新思维,补足短板,顺应时代发展,把保障粮食生产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和种子,充分挖掘盐碱地、山坡地等劣质土地粮食增产潜力;充分发挥山东海洋强省、蔬菜大省、畜牧大省等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业;发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作用,在粮食生产、储运、流通等各个环节上创新共享,加强预警,保障粮食供需安全稳定。

山东人口众多,保障粮食安全,既要抓好粮食生产“开源”,也要做好粮食消费“节流”

早在2014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实施意见》,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做好调查研究,推出符合山东省情的规章条例。

应加强对公务用餐、单位内部食堂、餐饮企业、大型超市等的监督管理,重在落实;充分结合山东民风民俗特点,引导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等积极行动,倡导婚丧嫁娶聚会从简用餐,树立现代文明餐饮新风;山东是孔孟之乡,革命老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历来是山东人民的优良传统,要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

(作者:王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 马清伟 李檬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