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

大众日报记者 孙秀岭

2021-04-07 06:38:1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原价一千五,炒到四万八,暴涨31倍!”近日,国产球鞋爆款涨价、缺货的消息多次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此前有媒体爆出,在某App上,参考发售价1499元的李宁韦德之道4银白款,页面显示仅42码有货,且售价高达48889元,涨幅高达31倍。

新华社刊文指出,借机哄抬“国货”价格是自断门路。

近年来,国产品牌在科技研发和外观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的确有了迈向中高端市场的底气。加之当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其恶意“封杀”“新疆棉”行为受到中国市场冷落,消费者纷纷用脚投票支持国货,国产品牌遇到良好发展契机。然而,如果因为“炒鞋”导致球鞋爱好者买不到想要的球鞋,进而让国产品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断国产品牌升级之路。

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始终是企业应当遵循的发展正道,借机偷奸耍滑坑蒙拐骗终究只会害人害己。对当前一些网络平台借机哄抬价格的行为,品牌方应当尽快动起来,维护品牌形象。监管部门也应积极作为加强监管和引导,维护市场秩序,为“国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人民网刊文指出,消费爱国心炒鞋,邪气必须狠刹。

炒鞋客在商言商没有错,但是不能为了大发横财,就扔掉了伦理,突破了底线。这种无底线炒鞋,不仅导致国产球鞋价格飙升,特别是一些爆款鞋出现了一鞋难求的现象,消费者要么买不起,要么买不到;还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爱国情怀。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在消费广大消费者的爱国心。

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遏制这种疯狂的做法和歪风邪气,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出手,通过法治手段为这轮炒鞋热降温。生产厂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办法,比如随机应变增加供应量等。此外,经销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力,压缩炒鞋客“作妖”的空间。多方携手、齐心协力,让炒鞋客无路(炒鞋歪路)可走!

新京报刊发文章认为,这次绑架着“国货”名义的炒作,也是球鞋的二次异化。

某些人一边喊着“支持国货”,一边却是算计同胞。考虑到国产品牌球鞋的主力消费群体,是包括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中学生在内的年轻人,此举危害更大。

炒鞋现象的出现,看似是对国货的追捧,实则是对国产品牌的“捧杀”。不仅会冲击国产品牌的可信度,还会影响企业的供应链,左右企业的市场判断。说到底,在这场看起来“追捧国货”实则是“哄抬国货”的炒作热潮中,国产品牌受到了冲击,而购买的消费者则变成了被收割的“韭菜”,真正从中获益的只有背后的“炒鞋客”。这只是一场被“炒鞋客”刻意引导异化的资本游戏罢了。

对于目前“炒鞋”的现状,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认为,炒鞋可能涉嫌多项违法,需要相关部门出手监管。比如几家大的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是违反《价格法》的行为;或者诱骗消费者、其他经营者跟他进行交易可能都属于一种价格违法的行为。另外,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可能也会存在比如像洗钱这种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新京报等)(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