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侃|35岁真是一道职场“生死线”吗?

大众日报记者 李岳岳

2019-12-09 21:00:07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不如,侃一会?

最近有个词上了热搜,叫做“35岁焦虑症”。不知大家是否有所耳闻?

作为“明明我们25岁群体才焦虑”的一员,初入职场的小白看到这个话题觉得很是好奇,35岁正是职业上升期,大多数人经验丰富、事业稳定,焦虑什么呢?

后来才了解到,“35岁群体”焦虑的其实是职业危机:难以平衡家庭和事业、学习能力跟不上年轻人、在原岗位难以晋升、想要跳槽却不知道能做什么……一些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将求职门槛设置为“年龄在35周岁以下”,甚至在岗的员工也会面临35岁“不晋升、就淘汰”的窘境。35岁俨然成了一道职场“生死线”。

“35岁群体很焦虑”源于职场的优胜劣汰和自身的本领折旧。在这个信息时代,产业的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技能的更新换代层出不穷,社会需要更多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拥有新技能的人才;而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和学习能力在不断下降,家庭负担在不断加重。在用人单位特别是工作强度较大的互联网企业眼中,35岁以上的员工正在逐渐失去体力和精力上的优势,于是在招聘时倾向于更为年轻的群体。这激化了市场实际用工需求与劳动者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成为引发“35岁群体很焦虑”的重要原因。

其实,这种焦虑并非只发生在“35岁群体”身上。面对时间的分秒流逝,很多人都会出现本领恐慌,担心自己的能力追不上时代的步伐,但这种恐慌和担忧恰恰表达了人们想要自我提升的愿望。正如理查德·帕斯卡尔曾说过的那句名言:“没有危机感,就是你面临着的最大危机。”感受到危机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寻找机会呢?

现代社会,只有自己的业务和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时时刻刻学习,踏踏实实干活,总有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时刻。身边的人总是有这样的例子:一边说着“我很焦虑”,一边又报班学起了英语和编程;一边吐槽“我太难了”,一边又抓紧时间多读了几本书;一边呼喊“不想上班”,一边雷厉风行地完成了今天的工作。有人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无奈,但与其说是无奈地生活,不如说我们是在与时间斗争。因为化解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让每一秒都能“逝得其所”。尽管焦虑总是时不时地来袭,但我们每个人都在焦虑中奋进着,寻找着自己人生的答案。

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25岁的职场人初出茅庐、无所畏惧;35岁的职场人处于上升期、势头正猛;45岁的职场人沉稳成熟、身经百战……不论是哪一个群体,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发展空间。我们无法超越或者改变时间,但却可以雕刻自我,只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自身优势,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就能乘着时间的翅膀拓展梦想的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年轻是一种品格!

唐代诗人孟郊46岁考中进士;清朝郑板桥44岁中进士,50岁才补上一个县官;晚清康有为36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35岁的你,准备好了吗?

(大众日报评论员 李岳岳)

责任编辑: 李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