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侃︱论理不论腕儿,求真不求胜

大众日报记者 邵方超

2019-12-13 20:44:25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不如,侃一会?

最近,一篇自媒体文章《杨振宁的最后一战》流传网络,讲的是杨振宁反对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的事情。事实上,围绕“中国是否应该建大型对撞机”的争论,自2012年至今就从未停歇,只不过以前存在于科学界内部,今天扩散到了公共空间,才引发了社会舆论关注。

简单回顾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我们大致看得明白:支持者认为意义非凡,可能让中国在一个专业领域里成为世界第一;反对者则认为“那是一个没有任何根据的猜想”,耗资甚巨,不利于解决燃眉之急,至少在今天的中国还不适宜。

该不该建,是否划算,意义几何,是一个严肃而专业的科学命题,对普通公众来讲似乎太过高深,我们说不清楚,也不敢妄下断语,但各方科学界精英,在这场公开争论中,所表现出的态度与精神,足以让人尊敬。论辩双方很多都是大师级的科学家,大家相互尊重,开诚布公,论理儿不论腕儿,不避讳争议质疑,不介意公开分歧,意见“针锋相对”却能心平气和,温文尔雅不失操守、不失德行、不失风骨,犹如一股清流,缓缓流淌,无论对科学还是对国家,都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几何时,在学术圈关于争论的极端现象并不鲜见。比如,有的沉沉闷闷、不争不辩。或碍于情面,都在一个圈子里混,抬头不见低头见,搞得太对立不好;或碍于权威,对方位高权重,自己人微言轻,怕得罪了师长,以后没得混;或心存戒心,怕问题说不清讲不透,以致引火烧身、自找麻烦。还有一种剑走偏锋、胡辩乱辩。或是为辩而辩,因求胜心切,往往跳脱命题本身,陷入无聊口水,留下“一地鸡毛”;或是上纲上线,立场左右事实,站队取代是非,最终消解了争论的价值和意义。

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反倒要嘲笑你了。科学争论的本质,不是争论者之间的意气之争,不在乎非得论出个胜负输赢,而是要以认真负责的专业精神表达观点,探求真理,最终把问题弄清楚弄明白。可以说,没有真正的质疑、纯粹的争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万有引力到相对论,人类科学发展史已经无数次证明,科学的理论总是不停地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在不停的辩论交锋中完善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错误和发现真理一样,都是有价值的。

道越论越清,理越辩越明,科学的精神就是这样。今年,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迷信学术权威”“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倡导严肃认真的学术讨论和评论,排除地位影响和利益干扰”“开展学术批评要开诚布公,多提建设性意见,反对人身攻击”……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为严肃科学的学术争鸣建章立制,一个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环境,指日可期。

最后,化用人民日报文章的一个说法做结,来表达我们的期许:我们真心希望,未来的一天,在学术争鸣、科学探索的前进道路上,胜利的一方可以大度地说,“我从对方身上学到了新的东西”;失败的一方能够勇敢地说,“我错了,但却得到了真理”;围观的人们最后欣喜地发现,“我们又向真理迈进了一步”。

(大众日报评论员 邵方超)

责任编辑: 高翔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