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村振兴一线报告|把土地交给他们种,山东为什么这么做?
大众日报记者 马玉峰 赵丰 巩晓蕾 禹亚宁
2020-10-13 06:10:5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已成为山东三农工作的一个亮点。”
“山东的经验是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
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一语指出现场会选择在山东召开的原因。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常被简称为“土地托管服务”,“土地保姆”是农民赋予他的昵称。
这种最初发源于我省供销系统,后来衍生出“托管+流转”“托管+合作”等多种组合方式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汶上县是我省最早开展土地托管的地方。2012年,当地针对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县供销社、农业服务公司、村委会共同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姆式”全托管一条龙服务和“菜单式”半托管服务。
2019年,全县土地托管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9%,农户每亩土地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150元,增加粮食产量7%左右,实现了农户、村集体、托管方三方共赢。2017年,汶上县参与了土地托管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
“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劳动力老龄化”,这不仅仅是汶上农村的问题,这在全省农村乃至全国农村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所以,“汶上经验”一出迅速引起有关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在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全省各地对土地托管均有实践。截至2019年底,全省土地托管量达到1.46亿亩次,主要模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全程托管
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托管组织全权管理,托管组织实行从种到收全程服务。托管组织收取服务费,并向农户保证达到定额的产量。
●菜单式托管
根据农户按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清单,由托管组织提供服务,服务结束后由农户验收作业质量,托管组织和农民结算费用。
●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托管服务
通过政府招标实施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让小农户享受国家惠农项目带来的收益。
近期,大众日报派出16路记者在全省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情况进行调研采访时发现:标准引领,正成为“土地保姆”升级提升的新路径。
“我们对全村土地进行从种到收全链条的统一托管服务,什么时候播种、除草、打药、收获都有标准。”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告诉记者。
2013年,西杨村成立年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最早只提供植保服务。后来,逐步加入了其他环节的服务。现在则实现了标准化服务。发端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的“空心村”的托管服务,服务组织提供的项目越来越多,由“耕种管收”,延伸到技术、信息、加工、贮运等方面。
同时面向的农户也越来越多,涵盖不同的作物和技术,如果无“标”可依,将会影响其健康发展。
2015年,齐河县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标准综合体县市规范、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并顺利通过国家评审。
全省层面,我省先后制定了农资服务规范、农产品购销服务规范等11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地方标准。
在2017年出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土地托管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中,我省的众多单位参与其中。
“土地托管服务在实践中探索把社会化、组织化、机械化和标准化进行较为紧密的结合,有效克服和破除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小、低、杂、乱、弱”(规模小、层次低、产品杂、标准乱、功能弱)等问题。”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院长、教授,山东省合作经济研究会会长李中华如此评价山东土地托管的作用。
“建议下一步继续深化和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层级与水平,包括制定、应用和推广统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组织、搭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李中华同时也提出了他的建议。
有关全省土地托管服务发展的更多内容,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了解,也欢迎广大用户向我们提出有关“土地托管服务”的意见建议。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玉峰 赵丰 设计 巩晓蕾 报道)
责任编辑: 禹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