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陈嘉川:以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科教攻坚,打造科教融合山东样板

大众日报记者 梁开文 单青 张召兴 吴永功 刘斐 于海员 策划 兰传斌 王桂利

2020-11-24 09:05:5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最强音。2020年,山东高等教育在2019年全面起势基础上,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高歌猛进,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发展”的典型高校。为更好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经验,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主题活动,同时重磅推出“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系列专访栏目。本期节目,记者对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院)长陈嘉川进行了专访。

陈嘉川在受访时表示,科教融合三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科教融合的协同发展。

记者:我们知道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合改革已满三年,学校(院)具体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这几年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陈嘉川齐鲁工业大学是山东省比较早的一个工科大学,始建于1948年,那时候叫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组建成立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开始本科教育。2013年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2017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合并整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2017年8月,新的齐鲁工业大学正式组建,开始了齐鲁工业大学发展的新时期。

新时代、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组建以后,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这样一个总目标开展工作。根据我们的规划,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学校的综合排名和实力进入全国高校的百强。第二步,到2030年,学校的综合排名要进入全国高校的六十强。我们还出台了“八大行动计划”,围绕着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等等。

从取得的成果来讲,有“五个全面提升”。第一个是全面提升了我们的办学条件;第二个是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是全面提升了我们的师资队伍水平,我们出台了“3151”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第四是全面提升了我们的科研和服务能力,我们整个科研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第五是提升了我们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科教融合改革主要包含哪些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目前学校的科研实力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陈嘉川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也是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科教体制改革特别是科教融合以后,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的改革,我们按照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要求,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我们的改革就是要建设一个“校院合一”的机制。目前,这个新的体制机制已经搭建完成。第二个是资源的整合,新的齐鲁工业大学有学院26个,科研机构20个,其中有法人资格的研究机构16个。我们还有山科集团这样一个代管的山东省的省属一级企业。如何对资源进行整合?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院所合一”,还有校区的资源整合布局、人才队伍的整合。第三个是我们结构的调整,新的齐鲁工业大学为了适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根据新的形势进行优化调整。第四个方面的改革是如何实现重点突破,在重点学科领域、重点门类上加大扶持的力度,使我们的学科专业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能够持续提高。

整个改革,涉及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各个方面。从科研方面来讲,应该说这三年提升得非常快。我们承担大项目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除了承担项目,我们的科研成果、论文、专利、获奖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记者:我们知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陈嘉川大学的职能现在有五大职能,第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三是社会服务、四是文化传承创新、五是国际化。不管这个大学的职能怎么变,人才培养都是第一职能。

新的齐鲁工业大学虽然是一个科教融合单位,但是我们还是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主要任务、第一职能。不光教学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科研单位也要参与人才培养,这也是我们齐鲁工业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科教融合以来,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就是要构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科教、产教深度融合,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协同育人这样一种模式。我们成立了科教融合学院,正在组建产业化学院,我们还采用了“分段式”人才培养,包括“2+2”“3+1”,前一个阶段在教学单位,后一个阶段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到科研单位去完成他的人才培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这样一些改革,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社会声誉也得到很大提高。

记者:目前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如何开展的?取得了哪些进展?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陈嘉川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建设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大学主要靠一流的学科来体现,以学科建设为根本,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那么从学科建设来讲,它的要素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人才,学科建设水平高不高,首先就是人才队伍建设怎么样,有没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特别是领军人才。

第二个要素就是平台,你有没有学科建设的舞台,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这类的平台、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这类的省部级平台,也代表了一个学科的水平和舞台大小。

第三个要素就是项目,一个学科能不能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对接学校的重大发展战略。

第四个要素就是成果。学科建设搞得好不好,就看你的成果产出怎么样。学科建设除了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也非常重要,国家级成果、基础研究方面的论文发表情况,还包括成果的转化、对社会服务的能力水平等等,来体现你的学科建设水平。

科教融合以后,我们根据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律,强化了学科建设。我们抓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把我们的科研优势转变成为学科的优势,就必然带来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比如说我们科教融合以后,我们ESI全球学科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学科从无到有,目前有三个学科进入全球的前百分之一,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

记者:在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学校做出了哪些贡献?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影响呢?

陈嘉川:山东省是新旧动能转换试点省份,省里召开新旧动能转换大会以后,我们就及时出台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我们主要的理念还是以服务求支持求发展。我们发挥好科教融合的优势,在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要对接国家的重大科技战略、山东省的“八大发展战略”,还有“十强”产业,我们的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都要根据“十强”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通过调整的效果来看,还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得到了优化。在科研创新和服务方面,我们每年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逐年增加。我们还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地方经济办公室,成立专门的服务地方经济办公室后,我们跟许多地方政府、大企业签署了一些合作协议。我们还创办孵化科技企业,每年至少要孵化十家以上的企业。

记者:下一步学校还有哪些规划,近期要实现哪些目标呢?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陈嘉川: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

一是改革创新要持续推进。虽然我们的融合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第二个大的方面的任务是内涵的提升。首先是我们博士单位的问题,今年教育部又启动了新增博士单位的申报。齐鲁工业大学还不是博士授权单位,所以从内涵提升来讲,我们今年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任务,那就是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再就是“双一流”建设方面,如何进一步推进。咱们山东省正在推进“双高计划”,我们一定要成为高水平大学,还有一些学科要成为高水平学科,我们也充满信心。从内涵提升方面来讲,这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第三个大方面的任务,我们还要进行外延的拓展和学校的一个整体的布局,涉及到济南的布局、菏泽的布局、青岛的布局,还有胶东工业学校校址在威海那边的布局。这是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

下一步的工作,我们提出了五个“新”。

第一个“新”就是牢记新使命,牢记新使命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目标”“四个示范”的总要求:“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齐鲁工业大学要成为科教融合的示范、产学研合作的示范、体制创新的示范、高校党建的示范。

第二是打造新机制,前面我已经提到了。我们“校院合一”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继续往前推进。

第三个“新”是构建新模式,也是刚才提到的,就是科教产教深度融合,教学科研产业协同育人这样一种模式的构建,这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不断推进的过程。

第四个“新”是落实新举措,我们主要还是聚焦到“八大行动计划”上,下一步这“八大行动计划”如何抓好落实,也非常重要。

第五个“新”就是展现新作为。我们必须为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工大科学院应有的作用。最终真正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策划:兰传斌 王桂利

统筹:梁开文

拍摄/剪辑:张召兴 刘斐

记者:单青 梁开文 吴永功 

设计:张召兴 于海员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责任编辑: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