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陈克正: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

大众日报记者 单青 张召兴 李扬 刘斐 梁开文 马立莹 策划 兰传斌 王桂利

2021-01-15 09:10:0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最强音。2020年,山东高等教育在2019年全面起势基础上,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高歌猛进,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发展”的典型高校。为更好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经验,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主题活动,同时重磅推出“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系列专访栏目。本期节目,记者对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克正进行了专访。

陈克正在受访时表示70年来,青岛科技大学扎根齐鲁大地办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锤炼办学特色。

记者:2020年是青岛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形成了哪些有特色的办学经验?

陈克正:青岛科技大学是从1950年建校,应该说学校经过了70年的办学和发展,我们现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些办学优势。总的来讲我们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第一个是我们的学科专业特色。学校是一所以橡胶立校的高等学校,大家知道我们山东是橡胶产能的大省,我们的轮胎占据了我们中国轮胎的半壁江山,应该在60%以上。学校始终坚持以橡胶为我们的特色,结合材料学科、化工化学学科,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材料加化工的一个特色。

第二个特色是我们的政产学研的特色。学校是一个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科大学,从学校办学之初,我们就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和企业密切地合作,我们现在自己的核心技术支撑和我们校办产业上市企业达到了7家。应该说在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我们自己青科大的模式和“青科大现象”。

第三个特色是我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特色。特别是我们对德合作,学校从1995年开始我们就和德国相关的大学做研究生的培养项目,到2001年,我们又和帕德博恩大学等多所德国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进行了本科办学的项目,我们也有自己的对德合作的办学机构——中德科技学院。同时,我们还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主动走出去。在泰国,我们成立了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招收东南亚的学生来服务我们在东南亚的中国轮胎企业,为当地的这些中国企业培养当地的人才。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青岛科技大学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方面,有哪些典型经验和做法?

陈克正:在服务企业行业方面,是学校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我们的教授、专家团队能够主动和企业去结合。我们提出了“不找校长找市场”“放水养鱼”和“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来营造一个产学研合作的生态氛围。具体来说,我想三个方面吧。

第一个是我们久久为功,做好基础科研。我们一直围绕着国家的战略需求和企业的卡脖子问题,我们选取里边的基础科研问题作为老师的科研项目,来进行研究。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我们和万华化学,一起解决了关于我们国家MDI就是聚氨酯的生产的一个卡脖子技术,一举打破了欧美国家对我们卡脖子技术的这个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从学校来讲,我们打破围墙,和企业深度融合,构筑“生态大学”的这种氛围。这里边一个案例就是我们原来的校办产业软控集团。2006年这个公司上市,成为现在的软控集团,而且软控集团之后又孵化出了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赛轮股份,还有整个橡胶装备产业链的158家企业,形成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产业链”的这样一个氛围。

第三个方面,应该说我们是抢抓机遇,建设了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为青岛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精准赋能。2020年7月15日,学校在青岛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我们六方共建了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这六家分别是学校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市科技局、教育局、工信局、人社局,加上崂山区人民政府,我们六方共建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这个学院的目标是两个高地,一个是围绕着工业互联网高端人才的培养高地来打造,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这样一个科研高地,这两个高地的建设。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要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融入双循环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那么学校在这方面有怎样的思考和打算?

陈克正:学校办学7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我们是多学科协调发展,来培养我们的全面性的人才。我们主要围绕着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来进行培养,通过现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样一个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同时在双循环体系里边,一开始我提到了学校的一个特色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国际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我们这种开放,达到共享的一个目的。特别是我们在对德合作上,一个是把学生送出去,同时我们能够吸引更多的德国的优秀学生、青年科研工作者到我们学校来进行联合的培养、科研的合作。

记者:我们注意到,2020年10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掀开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篇章。您对教育评价改革有着怎样的理解与思考呢?

陈克正:从改革的整体方案来讲,我们首先要理清三组逻辑关系。一个就是为什么要改,改什么和怎么改,这三种关系我们一定要清楚,这样用来指导学校做好评价改革工作。

改什么?应该说方案里边也明确提出来了,破“五唯”这个顽瘴痼疾,真正能够对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从他的品德、业绩和贡献上进行综合的评价。

那么在“怎么改”的过程里面,我想我们还是要解决好两重关系,就是“破”和“立”的关系。破什么?立什么?破“五唯”应该从中央的文件要求、从教育部、专家们的解读来讲,从我们高校的理解来讲,破“五唯”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要,应该说我们是去“唯”而考虑综合一个评价。那么破了以后我们就要立,有破有立。比如说对于我们青科大来讲,我们对学校层面要“破”的是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这些瓶颈问题,“立”的就是要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这些机制和体制。对于老师来讲,我们破的就是重科研轻教学,重育人轻德育的这样一些倾向。对学生来讲,我们要破的是唯分数、重分数、重学历但是轻德育这些倾向。对于学生,我们立的是他们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导向。

记者:我们知道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总体发展规划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主要体现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以及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上。对青岛科技大学来说,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学校都有哪些新举措?

陈克正: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也是突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方面我们实际上突出的是两个大方面。

一个我们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这些年来一直以党建为统领,带领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学校获批了山东省党建示范高校建设单位,同时我们在围绕示范高校建设过程中,学校紧抓“三个六”,来提升干部的素质,同时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也是引领学校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我们坚持的是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来带动学校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我们提出了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以贡献度为评价,以资源配置为保障,以信息化为手段,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

我想我们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同时以高质量的学科建设为抓手来推动。这次山东省“双高”评选里面,学校被评为了特色优势的高校,我们有两个学科也入选了特色优势学科。

新的一年里,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学校是以党建为引领,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科和专业的工作,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我们学校的各方面都得到落实,以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来服务国家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特别是十大产业,做好我们的工作,也为经济强省、教育强省作我们青科大的贡献。

策划:兰传斌 王桂利

统筹:单青

摄制:张召兴 李扬 刘斐

记者:单青 梁开文

设计:马立莹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责任编辑: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