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东营区札记②老牌油城,换个姿势“吃油”,真香

大众日报记者 杨鹏 贾瑞君 李广寅

2020-12-01 11:37:4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是东营这座城市的典型标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油吃油,按说再自然不过。日前,记者来到东营市东营区采访,发现油城还是油城,但“吃油”不“唯油”,向外围“硬件”要效益,着力打造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姿势一换,味道“真香”。

赶到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时,记者扑了个空,“那套设备”已运往中海油进行海试。设备的名字让人“不明觉厉”——水下井口采油树系统,这是我国首台套国产化水下生产装备,有效解决国内卡脖子技术问题。威飞也籍此成为全球第五家、中国首家可生产海洋水下智能装备的企业。

说起首台套,东营区不遑多让。2020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中,该区入选个数居全市第1位。

围绕“油”做文章,发展石油装备产业,东营区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石油装备生产基地,石油装备产业被认定为全省首批“雁阵形”产业集群。据了解,东营区共有各类石油装备企业达500余家,产品共涉及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形成了集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以及内外贸于一体的完整产品体系。

△威飞年产300套海洋水下生产系统项目车间

不甘心未能见到“本尊”,记者去了水下井口采油树系统的生产车间。车间管理颇为严格,一人一双鞋套,换上再说。“洁癖”缘于海洋水下装备对密封性等要求极高,对加工精度、密封性、安全性要求也水涨船高,车间内一些设备的加工精度以微米计。

车间对面挖了个深达15米的“大坑”,这是威飞海洋水下实验室的施工现场。成立之初就在新加坡成立技术研究院的威飞,延续了对研发的一贯重视。国内唯一可实现3000米水下环境模拟测试的实验室,就在这里。

2019年8月,威飞从十余家竞标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海油海洋水下生产系统供应商,一大原因就在于威飞过硬的研发实力。今年,中海油又与威飞新签订了水下节流控制系统、单柱系泊系统、单筒多井生产系统、海洋水下井口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和装备需求合同。

砸钱搞研发的回报也很高。威飞年产300套海洋水下生产系统项目净利润可达到30%,未来可以实现创收数百亿元。借此契机,威飞有意打造占地1000亩、年产值过百亿的海洋水下及深水装备产业园。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笔笔订单纷至沓来……行走在东营区各项目建设现场,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在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企业雁阵中,既有大块头,也有“小而美”。

今年,东营市三和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山东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名单公示名单,是全东营市仅有的4家入选企业。

△山东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迈入永利精工办公楼一楼大厅,一整墙的荣誉匾额证书满满当当。打头的是11月刚刚从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拿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后边还有省瞪羚企业、隐形冠军等等荣誉。

永利精工不大,特色是螺纹,核心竞争力是精于螺纹。据公司工作人员牛鹏鹏介绍,扣型设计如同关节,是油管关键部件,决定了其稳定性、气密封性。有油服巨头甚至说,控制了“扣”,就控制了整个产业链,因为上下游的管道等都要依靠扣型进行设计。而在扣型设计中,对螺纹的控制至关重要。

记者步入永利精工的生产车间,钢管静静地看着躺在数控机床内。舱门一关,按钮亮起,舱内钢屑飞溅。永利精工新建了一条180车丝线、一条340车丝线,实现特殊螺纹专用管年产2万吨,API石油专用管年产5万吨。该生产线主机使用了世界一流的智能数控加工中心、库卡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

在东营区,一个以石油装备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已强势崛起。科瑞集团发展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首家能够提供从油气勘探开发到油气集输处理的全产业链服务的石油装备民营企业;国内首家石油装备B2B跨境电商平台高质量运营;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第三方石油装备产品质检中心建成……

不久前,东营区采取云展会模式,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签订合同协议497个,总金额36.8亿元。

油城“吃油”,姿势一换,海阔天空。

策划:李艳 兰传斌

记者:杨鹏 贾瑞君 李广寅 通讯员 吕海霞 徐淑霞 缪宏伟

责任编辑: 高翔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