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戚万学:坚持“以文化人”,构建传统文化育人特色体系

大众日报记者 单青 张召兴 李扬 刘斐 于海员 策划 兰传斌 王桂利

2020-12-25 09:03:4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最强音。2020年,山东高等教育在2019年全面起势基础上,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高歌猛进,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发展”的典型高校。为更好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经验,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主题活动,同时重磅推出“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系列专访栏目。本期节目,记者对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进行了专访。

戚万学在受访时表示,在非中心城市办高水平大学,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坚持“以文化人”,构建传统文化育人的特色体系。突出强化办学的底色和特色,坚定不移地坚守师范教育的本分,擦亮传统文化的特色名片。

记者:我们知道曲阜师范大学扎根孔子故里,主张“以文化人”,那么请问戚书记,学校为何如此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

戚万学:简单说呢,曲阜师范大学是设学孔孟之地孔子的故里、儒学的发源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是使命使然,也是我们责无旁贷。具体说来,我想主要是基于这样三点——

首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文化立场。

实际上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大学的固有属性和根本的使命。你不论把大学看成什么,是一个事业单位,是一个学术的机构等等,但是大学首先或根本上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所以这个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应用是大学固有的属性,失去了这个肯定不是大学。而且正是这一点,也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的任何机构、任何组织的这样一个身份性的、或者是一种组织性的特性。

第三个层面,对于曲阜师范大学来说,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天然的使命。因为曲阜师范大学是一所因孔子而生的大学,国家在这个地方设学建校,其实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和任务就是要传承文化和教育的这样一个根脉。所以这是它的一个初衷,就是传承文化和教育的薪火,办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大学。

记者:那么在担当“为国弘文”使命方面,学校党委又是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的呢?

戚万学:好的,谢谢。学校党委在办学治校当中,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把方向、谋全局、谋大局。当然,在“为国弘文”这样一件事情上,实际上党委的作用也是如此。在这里面我觉得,首先我们当时解决的主要是个办学理念的问题。对曲阜师范大学来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像一般的学校。我们过去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然后是文化传承,所以对一般的学校来说,可能文化传承是个软的指标,是一个隐形的指标。对我们来说是个显性的,而且是有“体”的这样一种意味,它不是“用”而是“体”,是本不是末。

所以从办学理念,我们首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党委非常明确地提出,文化要从学校的办学手段、强校手段上升为立校根基。所以学校第八次党代会就明确地提出“建设具有卓越文化追求、独特文化标签和鲜明文化特色的突出文化优势的大学”的这样一个目标。

实际上在学校的大学章程里面,也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交流,作为我们学校重要的使命担当。在我们的“十三五”规划里面,就更是把“文化立校”作为学校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工程来实施的。这里面提出了以“学术、学生、学者”为中心来打造五大工程,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这里面也体现了我们学校党委在整个的把方向、谋全局、谋大局上所做的努力。

记者:曲阜师范大学在推进文化“两创”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戚万学:总结我们这几年在推进传统文化“两创”工作,这个可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深入的探索,同时也取得了系列的一些成果。

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以文化人”来构建传统文化育人的特色体系。这里面我们又做了这样几项工作,一个就是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课程。第二个就是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这里面我们开发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儒家优秀文化滋养”这样一个思政课程的教学体系。第三就是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第二课堂”,通过打造精品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来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影响。第四就是打造以文化人的“隐性课程”。

第二方面,在科学研究方面,坚持守正开新,着力打造具有儒学特色、曲师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这里面一个就是在学科方面我们进行交叉融合。在儒学的学科方面,我们现在基本上跨文史哲教等七个博士一级学科,有六个博士后流动站。在这些学科里面,每一个学科我们都要求要单独地设立儒学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第二个,就是在这个学者方面,我们注重了引培并举,彰显一个集群的优势。学校这几年实行的人才强校、引培一体的这样一个高端人才的聚集工程,就在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来布局儒学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人才,也专门出台了儒学人才的引培的方案。

第三就是在传播交流方面,我们坚持内外并重,既扩大“话语圈”又增强“话语权”。这里面首先我们要写好儒学的文章,打造智库平台。第二个就是擦亮“孔子名片”,促进交流互鉴。我们学校在海外的孔子学院有两所,实际上从整个的数量来看并不是很多,但实际上这两所孔子学院办得都是非常的好。其中一个加拿大的孔子学院,是山东省第一所在海外设立的孔子学院,而且这所学院也获得了“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的称号。

第四个,在文化的普及方面,我们坚持成风化俗,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样板。包括像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聚力传统文化师资队伍的培训、助力山东省援疆工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学校在文化的普及传播方面应有的担当和我们的一些做法。

记者: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顾五年来的事业发展,咱们学校主要的发展经验有哪些?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戚万学:好,谢谢。“十三五”时期对曲阜师范大学来说,是开启一个新的甲子征程、建设孔子家乡百年学府、向高水平大学跨越攀升的一个关键时期。现在看来,经过五年的持续发力,“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事业的发展是持续向上向好,综合实力、社会声誉也是不断攀升的。总结“十三五”以来的发展,我觉得经验谈不上,但是有几点体会和心得吧。

一个就是让我们强化了目标的引领,这个学校把全体曲师人的共同愿景作为引领发展的旗帜。我们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提出、第八次党代会也明确地确立 “建设孔子家乡一流大学、复兴曲园荣光”这样一个愿景,实际上是清晰地回答了我们要建什么样的曲师和怎么样建曲师的这样一个核心问题。

第二,就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要素,在汇聚人才、凝聚人心、激发人力上做文章,这是我们学校近五年来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源泉。

第三,就是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如何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抢先半步、抢先布局、争得先机,对我们这样一个在非中心城市办学的大学来说是要思考的问题。其实我们这几年像首创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谋划教育大数据研究、实施学科分层、科学研究的PI制等等,这些我们都是走在前面的,这个也是我们体会的比较深的。

第四就是坚持以强特色为固本的法宝。对强特色来说,我们感觉现在是两大块,一个就是要坚守教师教育的本分和底色,另外一个就是要强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

第五就是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统揽全局、把舵定向的有力保障,充分发挥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抓大事、作决策、保落实上的作用,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净化政治生态,来确保各项事业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记者: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科学制定事业发展规划,事关开好局起好步。那么咱们学校如何绘好“十四五”发展蓝图呢,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戚万学:“十四五”时期,也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一个关键时期。对我们学校而言,“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爬坡攻坚的阶段。

具体来说,可能我们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就是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主线。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际上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十四五”规划时,要紧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我省的科教强省的这样一个战略,在目标设计上要对标高质量,在发展理念上要体现高质量,在发展的方式上要转向高质量,真正通过质量更优、特色更强、水平更高的内涵式发展,来推动学校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第二就是要突出强化办学的底色和特色。实际上具体来讲呢,就是两个坚定不移,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地坚守师范教育的本分,突出师范教育的底色,不能有名无实,言师不师,从理念、目标、培养的模式等方面来系统地实施“新师范”的这样一个建设计划;第二个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擦亮传统文化的特色名片,来进一步完善以孔子儒学为特色的教育、学科、科研、学术体系和交流传播体系,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在高校里面怎么样把传统文化来引入校园、引入课堂、进入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就是突出人本导向,这是我们五年来一个成功的依靠。而未来五年的发展,我们仍然要依赖坚持人本导向,推进“四个回归”,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新的提升。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健全人才的“引育用留”这样一个机制,完善人才的评价办法,形成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和全面成长的一种制度环境,来汇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第四点,就是突出改革创新驱动。新时期我们感觉在非中心城市办高水平大学,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必须解放思想,以综合改革来驱动创新发展,打破限制思想、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来聚焦难点、痛点、堵点,统筹推进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开放办学、资源配置、支撑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来激活新阶段发展的制度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加快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当然,还有涉及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我们也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趋势、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做出一个辩证的系统的全面分析研判,切实把引领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思路提炼出来,来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措施,编制形成高质量的规划蓝图,推动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发展任务率先起步,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策划:兰传斌 王桂利

统筹:单青

拍摄/剪辑:张召兴 刘斐

记者:单青 李扬

设计:张召兴 于海员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责任编辑: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