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让传统文化教育“活起来”,这所高校有多拼?

大众日报记者 李扬 单青

2020-12-25 14:22:3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在曲阜师范大学校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韵。孔子故里的文化积淀和65年的办学历史,造就了这所高校与众不同的气质。

曲阜师大学子,也在时刻体悟这片文化圣地的浸润。不同于其他高校,在这里,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完成4个学分的儒学经典必修课。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一代代曲园学子心中生根、萌芽。

作为主干课程,“孔子与《论语》”的课程教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1991年我研究生毕业回到曲阜师大任教,教的就是这门课。”从那时起,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成积春便开始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2010年,曲阜师大面向学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孔子与儒家文化”公共必修课。到2017年,曲阜师大已经开设了4个学分的儒学经典必修课和60多门传统文化公选课,要求本科生必修《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

从“选读”到“必修”,折射出曲阜师大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躬行实践”。

“在专业课程学分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下决心为全校本科生开设这些传统文化课程,这在国内高校是绝无仅有的。”12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在受访时表示,坚持传统优秀文化进课堂、进课程,在主渠道上下大力气,构建传统文化育人特色体系。如今,“孔子与《论语》”还开设了在线课程,已经吸引‍3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选课学习‍。

如何让晦涩的传统文化课程“活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曲阜师大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通过‍‍先进的技术,‍‍把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可知可感可体验的一种课程或者一种方式,‍‍做有效的推广。”在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看来,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智慧‍‍传递给更多受众,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加持。历史文化学院推出“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将信息技术引入专业教学。

作为该课程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宋立林教授介绍,课程针对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概念表达晦涩深奥、内涵表述复杂抽象等问题,采取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回到孔子时代、回归孔子故里、回溯孔子生活”等历史情境,通过线上体验式教学,实现了“时空穿越”。“黑科技”与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了完美契合。就在上月,这一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如今,曲阜师大不仅要培养自己的师资和学生,还肩负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推动全省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面临最大问题,就是师资困境。现在,很多都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专业的老师来兼课。”宋立林教授认为,培养和培训‍‍全省中小学的‍‍传统文化师资至关重要,这是曲阜师大的使命,也是‍‍责无旁贷的义务。‍‍

2018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山东省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挂靠曲阜师范大学。同年7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成立,推动全省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研修培训。

近两年,“三孔”现场教学,成为曲阜师大举办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招牌课”,尤为受到学员欢迎。由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担任“导游”,走进孔庙、孔府、孔林,利用曲阜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现场教学,依托实地的历史古迹阐发无形的文化思想。

作为培训讲师的宋立林,成了学员们眼中的“网红教授”。

“经常是我走着走着,跟在身后的人就越来越多,有很多‘蹭课’的游客。”说起自己在“三孔”的现场教学趣闻,宋立林笑称,“学员有时都被挤到后面去了,游客还会现场追问一些问题。”他认为,对所有的受众来讲,现场教学是一次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交流。现场教学,不仅要走进三孔,还要在行走中剖析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厚的思想理念与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联系当今生活实际,做深入浅出的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曲阜师大经山东省教育厅授权成立“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作为组织实施全省教育系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研究、指导、服务平台。今年11月,曲阜师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还首次开设了云端现场教学课,全省1000名初中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参与了线上培训,推动全省师资队伍素质水平实现新提升。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扬 单青 报道)

责任编辑: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