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众日报 征文选登|三代情缘

2019-01-02 07:18:56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高首先

我是沂南县马牧池乡小洼村人,我的家乡当年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村村有红嫂,家家有烈士。1940年前后,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大众日报社以及邮局、银行等机关单位长期在这一带战斗活动,其中大众日报社一个印刷点就曾设在我爷爷家,我们一家见证了大众报人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我爷爷高锡环当年支前很积极,在淮海战役中立过功,现在我家还保存着他当年的民工证。我家的老房子是清朝时期的四合院,爷爷1991年去世前多次说过,大众日报社当时有五六十人在我家工作,东房三间为印刷厂,北房四间用来办公,还有一间作为伙房。报社人员与老百姓打成一片,除了拿笔办报、拿枪打日寇外,平时帮我们村老百姓种地、担水、打扫家院卫生。当时报社人员中有一位姓陈的老同志,报社的人都叫他陈老,懂医术,办报之余为当地很多群众治好了病,现在我村里一些年长的老人都还记得他。我母亲告诉我,当时她腿上长了个瘤子,就是陈老给治好的。我爷爷和奶奶在外面一间小草房里住,为报社烧水做饭、缝补衣服、帮着转移物资,我爷爷当时30多岁,有时挑着报纸送到十几里外的总发行站去。我奶奶经常是先做好报社的饭再做我们的饭。

1941年11月,在我家附近打响了柳洪峪战斗,报社也有很多同志参加了战斗。谷牧同志在指挥中身负重伤,八路军被迫转移,鬼子在追八路军时,我爷爷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被鬼子抓住了,鬼子通过汉奸逼问我爷爷:“八路从哪里跑的,听说你们村有报社,报社在谁家快说。”我爷爷宁死不说,只摇头装哑巴,气急败坏的鬼子拔刀劈向我爷爷头部,砍了十几厘米大口子,爷爷顿时倒地昏迷,不知流了多少血,十多个小时后终于又苏醒了过来,养了数月身体才渐渐恢复。据爷爷回忆,当时战斗很残酷,报社的同志牺牲不少。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家在挖菜窖子时,偶然发现了一块石板,爷爷说,“这是报社转移时埋藏的底版,要保存好。”爷爷有一个书箱,平时谁也不让动。爷爷去世后,我才打开这个书箱,里面竟然有爷爷收藏的1944年的连续10期大众日报,纸张已泛黄但很完整。我如获至宝,精心收藏了起来,有人知道后曾想收购,被我拒绝了。后来我把这些报纸,还有战时印刷用的一块石板,以及我搜集的铅字、老电话机、子弹箱等都无偿捐献给了大众日报社。经报社确认,报纸均系原件,其中一期是大众日报社库存资料中的缺项,印刷用石板填补了报社空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008年12月15日,报社专门派人来给我颁发了捐赠证书,为印刷点旧址挂上了“大众日报战时印刷点”的牌子,并出资修缮了老屋。大众日报社为了回报沂蒙老区人民作出的贡献,给我们村打了一口深水井,家家户户从此吃上了自来水,我们村民都十分感谢。

2014年,在民政和文化部门支持下,我筹建了大众日报战时印刷所旧址纪念馆,迟浩田上将题写了馆名。我建这个纪念馆的目的就是为了收集保存史料,弘扬沂蒙精神,发扬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后人。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