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志|天中五瑞,你知道是哪些吗

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宇

2022-06-01 06:34:1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天中五瑞图轴》

□ 本报记者 张春宇

本报通讯员 马翔宇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缠彩绳已经成了人们过节的保留项目。而端午节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可远不止人们熟知的这些。清代画家蒋溥所绘的《天中五瑞图轴》便记录了一种古人十分讲究的习俗:五瑞驱五毒。

此图现藏于山东博物馆,长126.5厘米,宽30厘米,左侧题有“天中五瑞甲寅五月五日午时南沙蒋溥写于五云深处”。画中绘菖蒲、石榴花、蒜头、枇杷、蜀葵五种植物,正是五瑞。蓝、粉两色五朵蜀葵与四片菖蒲插于瓶中,石榴花、枇杷与数朵蜀葵置于篮中,石榴花枝娉婷而立,正好充当了素色花瓶上的纹样。篮边散落着两颗蒜头与一个粽子,提手上还绑着一只蟾蜍,这也是古人在端午“采杂药”时收集的药材之一。画家蒋溥为蒋廷锡长子,是蒋派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善墨花卉,书法亦妙”的评价。整幅画节令特征明显,构图精妙,用色淡雅清新,笔法细腻老到,实为佳作。

这样的习俗从何而来?端午又称天中、端阳,是阳气极盛的日子。农历五月刚入初夏,疫病流行,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等五毒滋生,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恶月”,让人畏惧。为了能够平稳地度过农历五月,古人找到了五种植物,可在端午时节驱虫防病,故将其称作天中五瑞。天中五瑞传统上指艾草、菖蒲、石榴花、龙船花、蒜头五种植物,枇杷、蜀葵也常列其中。

能够名列五瑞,这几种植物自然各有千秋,但都离不开驱邪与入药两点,无不与端午节驱邪避疫的主题息息相关。艾草既能驱蚊虫,又能入药,常被人制成各种压胜之物。如用艾草枝叶与布帛、泥塑制成艾虎、张天师的模样,再分别配上笔直的蒲剑与味道辛辣的蒜拳,摆在家中或挂在门上,以期平安无病。《燕京岁时记》有云:“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详,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菖蒲还是古人在端午常饮的蒲酒的原材料,有将蒲根与雄黄一同暴晒泡酒,饮用之余还要涂在小孩子的面颊耳鼻上、洒在床铺上来驱散毒虫的习俗。此外,石榴花、龙船花和蜀葵在端午正值花期,枇杷也在夏季初熟,均可入药,多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古代女子会在端午节将石榴花簪在发髻间,以求辟邪。

天中五瑞是古人积累出的朴实而精明的生活智慧,其演变而来的各类民俗更是构成了我国传统节日端午的点点滴滴。或许有些观念在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但只有巧妙地继承、发扬和创新,才能够赋予这些文化记忆新的生命,让传统节日能够在今天焕发生机。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