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雪|仲冬启幕 瑞雪丰年
大众日报记者 卢昱 沈静 李洪翠 巩晓蕾 杨秀秀 唐亚迪
2023-12-07 06:09: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气候
大雪至 寒冬始
12月7日17点32分迎中国二十四节气里的大雪节气。
大雪追逐朔风,翩跹降临齐鲁大地。自此起,仲冬启幕,天气越发寒冷,天空中的水汽将凝结为落雪。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比秋天与初冬时增多了。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寒冷冬季,北方一些地区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降水量(雨或雪)增多。
古人将大雪节气共分为三候:一候鹖旦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此时寒意正盛,夜鸣求旦的寒号鸟也停止了啼叫;而正所谓盛极而衰,随着阴气达到极盛,世间阳气也逐渐回升,老虎开始求偶、马兰草奋力抽芽,大自然进入新的循环周期。
2、农事
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对乡土世界来说,积雪如积粮。大雪不仅为农事点上了休止符,更奏响明年农作的序章。“瑞雪兆丰年”“雪多见丰年”“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等农谚,饱含着乡亲们对丰收的渴望。“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则让农闲中的人们,对雪有着更朴素的期望:当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被积雪覆盖的麦田也会安然越冬;到冬末春初、气温回暖,积雪逐渐融化而为麦田吸收,成为麦田返青生长的甘露。
3、习俗
未曾过年,先肥屋檐
大雪节气,山东各地丰富的民俗,为素净冬日增添多彩画卷。以“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为代表的景象,在海岱之间徐徐展开。“未曾过年,先肥屋檐”,家家户户着手腌制“咸货”贮存食材,腌肉、香肠、咸鱼等在人们的窗台边、屋檐下成排挂好。
随着物流日渐发达,山东人餐桌上最浅显地呈现出南北文化交融的态势,各大商超、电商平台都有腊肉供应,尤其在冬日,炒家常菜蔬时,放几片腊肉,菜鲜肉咸,有春山青碧、夕阳光泽之通感。
此时,正是冬令进补、休养生息的好时机。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山东多地的乡亲们,有大雪时节喝红薯粥的习俗。俗话说“碌碡顶了门,光喝红薯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粥,既香甜可口,可填饱肚子,又降脂去燥,一举两得。
4、赏景
大雪初至 打卡山东
山东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四季分明,每个时节景致各有不同,引人入胜。
大雪时节,济南的华不注山别有一番趣味。华不注山酷似花骨朵的形状,作家李一鸣认为:“我的心中,正扬起一场大雪,雪中的华不注,苍然盛放。”在他看来,“华不注”一直孤独地含苞待放,只有在纷纷大雪中它才得以真正开放,因为无尽的雪花是“华不注”的花朵。
在“雪窝”烟台、威海,此后会有银装素裹、玉树琼花的盛景,在蔚蓝海天映衬下,犹如一幅泼墨山水长卷,宁静淡然。
5、养生
① 大雪防三病:防中风——稳定血压;防心脏病——御寒保暖;防消化道溃疡——温胃暖脾
② 衣食住行:应选择轻软面料、保暖性强,便于穿脱的衣物;中医养生进补要适中,多吃一些羊肉、葱头、山药、桂圆、生姜、杏脯等温热的食物;慎防电暖用品引发火灾;出行速度要放慢,避免滑倒。
③ 美食养生:清火润燥——蛤蜊冬瓜汤;御寒食谱——排骨一锅炖;进补第一汤——紫灵芝鸡汤
6、诗词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咏雪佳作,妇孺老幼皆知。而在古代,像《江雪》一般的咏雪或赏雪有感之作频出,接下来就带大家欣赏古人笔下的雪。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题游侠图》清·郑燮)
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风吹雪深一丈,大布缝衫重七斤。
——(《大雪》宋·陆游)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唐·白居易)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昱 沈静 李洪翠 巩晓蕾 杨秀秀 唐亚迪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洪翠 签审: 王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