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君勿戏言

2023-06-04 15:11:4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李绍增

时间:西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十月。

地点:都城长安(今西安)。

幕启:深秋的长安城内,金菊绽放,层林尽染。

一日,一队遮天蔽日的车仗从函谷关开拔,浩浩荡荡直奔长安而来。舆中之人乃景帝刘启的同母胞弟梁王刘武,专程赶在秋收时节来长安朝觐。兄弟相见,自然是亲密无间。当晚,宫内举行盛大宴会,二人执手入宫欢宴,谈及这年春天在平息吴、楚等七国叛乱中,梁王刘武亲率大军横刀立马,挡住吴、楚叛军进入京都,砍杀叛军人数和朝廷军队砍杀的人数大致一样多的情形,景帝更是感激眼前的这位小弟。这时,景帝突然不经意地说:“等我千秋万岁以后,把帝位传给你。”

岂料金口玉言,竟给盛世的朝廷埋下了祸根。

梁王刘武对皇位觊觎已久,他依仗其母窦太后的宠溺、凭借其兄景帝的放纵、更是傲居平息吴、楚叛乱的功劳,恣行忘礼,比拟天子,“出称跸,入言警”,早已超越了人臣的本分。但无论如何也没料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他亲耳听到景帝的承诺,虽嘴上急忙推辞,但心里忍不住一阵狂喜。这时候朝廷还没有确立太子,他自觉天子之位已向他招手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斜刺里杀出个程咬金。此人叫袁盎,曾任齐国和吴国的国相,系文帝、景帝两朝重臣。他个性刚直,主张以“礼”行事,凡事不得有僭越行为。就因为如此,袁盎在两朝中很受器重,尤其是景帝即位后,议定国是经常先听听他的意见。次日,景帝派人打听其对“许愿”一事的反应,袁盎听说后,早饭都没顾上吃,径直入朝劝谏景帝:“今日天下,是高祖(刘邦)打下的天下,依照皇家之规,一定是父子相传,皇上怎么能传位给弟弟?”景帝听了袁盎等人的谏言,于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四月封庶长子刘荣为太子。从此以后,惹起了窦太后对袁盎的恼怒,也惹起了刘武的嫉恨。

过了三年,在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十一月,景帝罢黜了太子刘荣。本已心灰意冷的刘武又看到了让胞兄践诺的希望,野心再次膨胀,便置朝廷的“礼”“规”于不顾,擅离封国,狂奔长安,躲进后宫,苦苦哀求其母窦太后帮他说话,让景帝立自己为太子。窦太后也很希望小儿子接任皇位,毕竟一母之二子当皇帝是天地间多么荣耀的事情!只是觉得此事太大不好轻易开口,而一时没有应允。刘武见母后面有难色,竟使用儿时的招数,躺在地上耍起了小孩子脾气,直到她答应为止。

过了几天,窦太后在后宫摆下盛宴,命太监请景帝相见。景帝到来后,窦太后故意地说:“皇儿,今日在母后后宫欢宴,就行家礼好吗?”景帝满口答应:“好啊,母后。”宴至高潮,窦皇后严肃地对景帝说:“皇儿,四年前你曾说过,千秋万代之后,你可传位给弟弟刘武。”景帝自以为四年前的一句话,只是闲谈中的戏言而已,母后竟然当真,但顾及颜面,只好说:“当然!当然!”长于心计的窦太后急忙命侍从把母子二人的对话记录下来。此消息很快在朝廷传得沸沸扬扬,袁盎怕以己之力恐难再次谏服皇上,急忙召集十余位大臣进殿力谏,一起说:“传位给弟弟,千万不可啊!皇上!”袁盎更是长跪不起,苦谏景帝:“从前宋国的国君(宣公)子力,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穆公)子和,酿成大祸,五世都不得安宁,三位国君连续死于非命。《春秋》中主张大义第一,皇上,您不能以小小仁心,伤害大义啊!”

开创“文景之治”之一的景帝,毕竟是一位开明的皇帝,再次听取了袁盎等众臣的谏言,不久便封儿子、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躲在窦太后宫中静候佳音的刘武,听到消息顿时气急败坏。他既埋怨、痛恨景帝有“诺”不践,更对袁盎等人的横加阻拦深恶痛绝,便与自己的近臣公孙诡、羊胜私下密谋,派出刺客,把袁盎等十余位坚持异议的大臣,全部杀害。

月内朝中十多位大臣公然被杀,引起朝中一片混乱。一时间大臣们人人自危,无心议事,朝中一些大事耽搁了下来。面对朝中的乱局,景帝非常着急,下令彻查大臣被杀之事。得知此事是梁国所为后,立即派出人马到梁国缉拿凶手。刘武自知事情败露,命藏匿在自己宫中的公孙诡、羊胜自杀,抬出尸体交给朝廷,之后便郁郁寡欢,不久得了一场热病,一命呜呼矣。

幕闭:“许愿”及后续故事结束了。只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景帝的耳边时常响起窦太后“是你有愿废践,杀死了我的爱儿”的怨声,使一世英明的景帝不时陷入“戏言害人害己害江山”的疚痛。

这则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多有记载。

此乃何故呢?我想,史书先师们的良苦用心,也许是给后人留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吧!

责任编辑: 刘君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