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志|“宫保鸡丁”背后的名人
大众日报记者 张依盟
2023-12-16 07:27: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在李莲英之前,慈禧有个心腹太监,名为安德海,颇擅权。同治八年(1869年)秋天,安德海打着“密派”的旗号,乘坐楼船沿着运河南下。所过之处,结交权贵,公然索贿,无人敢告发。
山东是南下的必经之地,安德海万万没想到,在此碰上硬茬。时任巡抚得知其行径,派人将其拿下。安德海威胁巡抚慎重行事,免惹灭门之灾。巡抚置之不理,飞马快报朝廷,以其违反“太监不得私自离宫”祖制为由,写出要求惩治安德海的急章,列举其种种“僭越”罪行。安德海最终被就地正法并“暴尸三日”,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此巡抚便是晚清名臣丁宝桢。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丁宝桢考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近期,电视剧《丁宝桢》在央视热播,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丁宝桢”形象。
位于五龙潭西关帝庙内的西蜜脂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因水质甘甜如脂如蜜而得名,相传这里正是丁宝桢诛杀安德海的地方。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丁宝桢的行事风格,有勇有谋。不仅如此,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被称为“清代山东最有作为的地方官”。
在斩杀安德海的同一年,丁宝桢创办了一家新式学堂——尚志书院(现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东北)。书院不但传授传统儒学,还教学天文、地理、算术等,涵盖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还创办了近代山东最早的官书局——山东书局。1871年和1873年,黄河在山东境内两次决口。丁宝桢亲自前往一线,与役夫同甘共苦,修建了长达250里的障东堤,保证了数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山东为官时,丁宝桢还做了一件具有开拓意义的大事。1875年,丁宝桢以“靖海安边”为名,在济南建造了山东机器局,而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使外洋一人夹杂其中”,制造了一批性能优良的武器,成为山东近代工业的发端。
有一道名菜——宫保鸡丁,也与丁宝桢有关。相传,丁宝桢在大明湖一带的村落微服私访时,被一农户做的酱爆鸡丁香味所吸引。念念不忘的丁宝桢索性将农户聘为家厨,每逢家有访客必用这道菜来招待客人。后来,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入乡随俗,便有了川味酱爆鸡丁。丁宝桢去世后,清廷为表彰其功绩,追赠他为“太子太保”,也作“宫保”,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
济南百花洲有一座老济南风格的四合院,门楼上悬挂牌匾,上书“大宾第”(上图)三个大字,为丁宝桢亲笔书写。大宾,是乡饮大宾的简称,乡饮宾最早始于周朝,后历代相沿,到了明清时代,该习俗更为隆重,民众把治家有方、内睦宗族、外和乡里、义举社会、有崇高社会威望之人推荐为“乡饮大宾”。这块“大宾第”匾额便是丁宝桢为一位乡绅题写的,丁宝桢后人、丁氏族委会族长等都曾特地前来拜访过。
清丁宝桢夫人画像,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丁宝桢夫人谌氏,在丁宝桢18岁时嫁到丁家。作为丁宝桢的贤内助,相夫教子,对丁宝桢的帮助很大。此幅画像,夫人身着官服,正襟端坐,头戴镂凤金冠,身穿大红官服,上绣五爪金龙。地毯上狮子滚绣球的图案,相当精美,足显丁家地位高贵。绘画色彩艳丽,对比强烈,面部描写精细工整传神。
1886年,66岁的丁宝桢病逝于四川。山东父老联名具奏朝廷,请求按照丁宝桢的生前意愿,葬于山东。朝廷下旨:“准葬山东,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灵柩运回济南,士绅百姓“郊野祭吊,军民悼哭”。“一代名臣,国之宝桢”,穷其一生,诠释着他写下的格言“读书岂为虚名误,报国须教俗念空”。(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依盟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