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丨靠什么让爱循环起来?

大众日报记者 赵丰

2022-12-13 18:55:3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赵丰

近日,浙大退休教师王坤森老人遇到了一件让他感动的事。

多年来,他坚持拾荒资助学生。近日,他在雪中捡拾垃圾的视频又火爆网络。一位女士看到后,大受感动,专门捐出60万元大额善款。

“爱是循环的。”王坤森老人如此评价。

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靠什么让爱循环起来?因为只有当爱循环起来,才会有更多的人享受到爱、主动去传递爱。

联想一些典型事例,以下几点或许是不可缺少的“拼图”。

靠完善的机制保证。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其背后都有原因。如果当一个人献出了自己的爱,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珍惜、重视,没有潜在或实在的利益保证,这份爱传递起来难免困难重重。

前不久,去世三年的老公又辗转救了妻子的故事感动网友。妻子吴云作为严重肾衰竭患者,一直在等待匹配肾源,之所以能够少等候一千多天,在于其老公意外离世时进行了器官捐献。按照规定,她有优先获得肾脏移植的权利。虽然仍受限于一些传统观念,但有了这样的机制保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样,即使生命远去,也能以另一种形式,守护着亲人和他爱的这个社会。

靠年复一年的坚持。

“生命不息,爱心不止”,这是王坤森老人的感慨。90多岁高龄的他坚持拾荒助学已多年,被媒体广泛报道,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很多人劝他歇歇吧,他也完全可以放下,去休息。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仍然年复一年的坚持。

他的这份坚持,感动了更多人,企业、政府机关、党员干部爱心接力,加入了助学队伍。他“希望爱心能传递下去”的愿望正逐渐变成现实。

靠对爱的颂扬与传播。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话虽粗俗,却蕴含着传播学原理,不可小觑。当好事、正能量不去占领舆论,坏事就会传千里,搅乱社会的价值观。借助当下越来越发达的媒介力量,完全能做到“好事凭借力,传于千里外”,将爱传递下去,赋予社会更多的正能量。

“子贡赎人”的典故为人熟知。他不接受赎人奖励的做法遭到了孔子的批评。但另一位弟子子路救起溺水者,收了一头牛的谢礼,事后却得到孔子的表扬。这体现了孔夫子的洞察力。古代媒介有限,多靠口口相传,国家的奖励、一头牛的谢礼在当时人心中很重,借由这样的故事所产生的传播、颂扬效果也是十分有效的。正如孔子所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就像韦唯在《爱的奉献》中所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当我们把爱传递下去,循环起来,人们就会朝着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景,又前进了一大步。

责任编辑: 刘宪伟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