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山东榜young|“以废治矿”,这名大二学生这样创业
大众日报记者 李欣苁 张子良 耿俊逸
2023-07-21 18:07:0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入学两年,他深入矿区一线、实验室日夜攻坚,研发出矿区治理新材料。成立公司,获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他是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泰鑫,没错,他今年大二。
今天,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1篇SCI/EI论文,2项发明专利,8项省部级、国家级奖励……乍一看到这些成绩,很难想象它们属于一名大二学生。这背后,是刘泰鑫奔波于课堂、矿区一线和实验室之间的800多个日夜。
矿区长大,
“念民之所忧”
20年前,刘泰鑫出生于山东肥城煤矿杨庄矿区,“整个矿区没有一户人家的墙是不裂的,每逢下雨,家里都会变成水帘洞。”在18岁选择接下来的人生方向时,刘泰鑫见到了中国隧道工程灾害防控专家李术才院士,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从事地下空间建设的科学家。李院士的一句“脚上沾满泥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和在矿区出生长大的经历在那一刻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刘泰鑫确定了自己心仪的专业与方向。
2021年,刘泰鑫来到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就读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入学后,得益于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他早早就确定了研究方向,在李召峰教授和张健老师引导下,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以废治矿,
探索采空区治理最优解
我国煤矿采空区面积约相当于165个西湖,而采空区发生的地表塌陷会导致水淹房屋、侵占农田等等一系列问题。砂石骨料混合水泥是目前煤矿采空区最主流的填充方法,但成本过高,导致矿区入不敷出。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中的伴生物,产量巨大但利用率极低。有一些矿区就想到采取掺和煤矸石的方法来降本增效,但是矸石存在“有毒用不了,活性较低用得少,成分复杂用不好”三大问题,导致一直以来使用效果欠佳。
而刘泰鑫的“精卫6号”材料通过煤矸石骨料和胶凝材料配比混合而成,现场生产后泵送注浆,完成填充,实现了“矸不出井来降本,三大技术来增效”。以废治矿,一箭双雕,将煤矸石利用率提升70%,成本降低50%,同时性能远超其他填充材料。
从深入矿区考察发现工程一线痛点,到实验室日夜攻坚技术模型难点,再到矿区小范围的验证性试用发现盲点、5次技术迭代,两年前下定决心“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的少年,交出了“精卫6号”这一张答卷。
组建团队,
做新时代地下工作者
刘泰鑫和山大的师兄弟们搭建了一支志同道合的队伍,成立了公司,刚刚获得了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我的‘战友们’都来自大型矿区城市,累计97项荣誉、27段相关行业实习、107个月的工程服务时间,我们一起探索采空区治理最优解。”他介绍道。
2022年4月,邱集煤矿应用“精卫6号”后,矿区渗水等级降低为微透,应用方评价“极大程度保障了采煤安全”。2022年7月,广西合浦岩溶矿山消纳煤矸石7万吨,节省水泥1200吨/万方水,避免了大范围地表塌陷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矿区治理成本。
“引领矿区治理未来,这是我的创业理想,也是我作为山大人的人生航向。”刘泰鑫说,他和团队成员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时代地下工作者。“生态恢复,农田丰产,山大青年正在尽全力守护每一个不塌陷的可能。”
策划:兰传斌
本期统筹:李欣苁
记者:李欣苁
制作:张子良
设计:耿俊逸
通讯员:王剑秋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线索推荐、投稿咨询请发邮箱dzrbgxjzt@126.com
责任编辑: 李欣苁 签审: 吴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