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师:牺牲战友尸骨成行军路标

大众日报记者 陈巨慧 高磊

2016-10-11 16:42:0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秦师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陈巨慧 摄

八十年前,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改变了中国。如今,当年那个勇敢的“红小鬼”秦师,已过鲐背之年。2016年3月23日,清早的春寒尚未散去,97岁的老红军秦师便在山东理工大学宿舍区遛弯了。

见记者来了,他热情招呼,带我们往家走,身穿棉袄棉鞋的他,动作看上去并不笨重,步子迈得坚实。当年,他便是迈着这样坚实的步子,在长征中三过雪山和草地;迈着这样坚实的步子,穿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

身体健朗的秦师听力严重退化,费很大的劲弄清楚记者想听长征的故事,便以浓重的四川口音,自顾自地讲了起来,把记者拉回到他与红军最初结缘从此踏上革命道路的岁月。

14岁当上“红小鬼”

1932年6月,因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对鄂豫皖苏区发起大规模的第四次“围剿”,苦战两个多月的红四方面军不得不向西转移,转战1500公里,进入川陕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趁四川国民党各派军阀混战之机,红四方面军越过大巴山进至川北,先后占领通江、南江、巴中3座县城和周围广大地区,创建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苏区。秦师的家乡四川省宣汉县也被星火初照。

1919年12月,秦师出生在四川省宣汉县。他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家境贫寒的他们,靠租种地主家的土地维持生计,孩子们有时也会出去卖香贴补家用。

1933年9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秦师跟着哥哥去赶集卖香,在返回的路上,他看见城东门站岗的红军战士。对红军非常崇敬的他,一脸认真地上去问道:“老总,我要当兵你们要吗?”

听到秦师叫“老总”,站岗的战士有些不高兴,但仍然很耐心地回答他:“我们是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不要叫老总!”这名战士向指导员说明了秦师想当兵的想法。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个子小小的秦师还背着一杆步枪外带4颗手榴弹跑了一圈。当天下午,秦师就住在了红军驻地。

就这样,在不满14岁的年纪,秦师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第9军,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红小鬼”,开始了硝烟弥漫的戎马生涯。

参军后不久,秦师所在部队转移到四川省万源县,在这里,秦师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万源保卫战。

当时,川陕苏区的发展威震了国民党南京政府。蒋介石任命四川最大的军阀刘湘为川军“剿总”总司令,倾尽全省140个团的兵力,共25万余人,分六路大军扑向川陕苏区。而万源保卫战则是关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一次决战。

1934年7月11日,川军开始以万源为主要目标展开进攻。7月16日,川军前方总指挥唐式遵以8个旅的兵力向万源城东南孔家山、西南大面山及以西之南天门发起猛攻。红军依托有利阵地,以短促火力和滚木擂石,给川军以重大杀伤。7月22日、7月27日,川军又向大面山及万源城东之甑子坪发动两次猛攻,以整团、整旅兵力轮番冲击,均被红军挫败。

眼看久攻不克,8月初,刘湘颁布重奖严惩条款,以3万银元作为夺下万源城的赏金,并宣布擅自弃阵者军法从事,长官不临阵指挥者处死。

8月6日,川军再次发起猛攻。激战终日,红军阵地依然屹然不动。8月7日,敌军先以密集炮火向红军主阵地轰击,随后出动飞机掩护步兵冲击。红军仍利用有利阵地和预设障碍,以短促火力辅之大刀及滚木擂石,挫败了川军的多次大规模进攻。8月7日下午,红军在击退川军轮番冲击后,乘势组织多路出击,追杀3公里多,使其无力再行进攻,取得了万源保卫战的胜利。

回忆起战斗的情景,秦师说那时既激动又紧张:“那是敌人正睡觉的时候,我们四五个小鬼,拿到枪,就乱打一气!‘缴枪不杀,优待俘虏’,集体记住这么两句话,敌人就排着队,抬着机枪,投降了。”

如今回忆起战士们“冲呀!杀呀!”的叫喊声,秦师仍觉得很过瘾。

经过20多天的战斗,红军指战员歼灭刘湘部1万余人,缴步枪千余支、机枪30余挺、迫击炮30余门,重创围攻川陕苏区的川军主力刘湘部,为红四方面军主力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

机智勇敢的通信员

在战火的考验中,秦师也成长为一名通信员,经常穿行在枪林弹雨之中。他勇敢又机灵,及时准确地为红军传递命令和情报,团长夸他是“勇敢的红小鬼”。

战争异常残酷,恶战之后常常是尸体遍地。有一次秦师主动请战去前方送一封急信,在深夜的瓢泼大雨里,他大步疾走,却没想到途经的地方到处是尸体。“那个地方白天打仗,晚上死人还没人拢,一下摸到尸体上,哎呦,头发都立起来了。”但是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他只得硬着头皮踩着尸体前进。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强渡天堑嘉陵江,突入敌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以策应中央红军北进。红四方面军也在实际意义上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在长征中,秦师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上百次,但最让他难忘的是过草地前的一场战斗。因为他的机智,红军得以消灭敌人。回想起来,大快人心。

“那个时候是1935年的夏天,在半山腰上的松树林里,我们已经住了将近四五天。一天早上,我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人活动。”于是,秦师立马把这一紧急情况报告给团长。团长知道后,马上报告给副师长。不一会儿,副师长下达命令:“消灭敌人!”

团长仔细观察了地形和敌情,“一路从正面攻上去!一路从侧面攻击!敌人没有发现我们,不能先开枪!敌人发现我们打枪的时候,我们再开火!”团长给战士下达了命令。战士们就这样给敌人来了一个出其不意,敌人听到枪响之后,仓皇而逃。

秦师激动地说:“我还缴获了一挺机枪呢!”

战友煮皮鞋熬过艰难岁月

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这段艰苦的岁月深深地刻在秦师脑海里,如今回忆起来,依然面露苦色。

他说,过雪山的时候,有些地方的积雪到齐腰深,雪山上没有路,山高坡陡,爬的时候只能一个跟一个,头挨脚、脚挨头,一点点往前挪。“我还记得当天是在吃过早饭后开始爬的雪山,雪都被踩成了冰,上山时要人拉着人,下山就像坐滑梯,由于山上气温低,冻死了很多伤病员。”

秦师回忆说,夹金山是最难翻越的,山体非常陡峭,大部队开始搭人梯,一个人打滑,就要摔倒一大片。“我亲眼看到,好几个同志抬一副担架,前头高后边低向上攀登,牺牲的伤员从担架上掉下来,一下子砸倒后面好几个人,很多担架员一不小心连人和担架都一起摔下悬崖……”

过草地的时候,到处是“陷阱”,部队不仅行进困难,吃穿也成了很大的问题。草地上沟汊纵横,河水冰冷,衣单体弱、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往往经受不住,有的在过河时被水冲走,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士的生命,当秦师他们第三次过草地时,已经无需向导,前面牺牲战友的尸骨,已经成为指示他们行军的路标……

“长征的后期,我们连草根都吃不上,很多牲口都被吃了。”秦师至今还感激给他煮皮鞋吃的战友,“那个时候我年纪小,连队实在是没什么可吃的了,战友就把皮鞋煮给我吃,这才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还有一次,他们看见前面部队剩下的猪肠子、猪肚子,非常高兴,美餐了一顿。

长征期间,秦师一直是通信员。虽然没有受过重伤,胳膊上却也留下了一块伤疤。“当时我接到团部的命令,要把一封机密信送到政委那里。走到半路的时候,敌人的一颗炮弹轰的一声就落在了我的眼前。”

秦师不顾被弹片炸出鲜血的胳膊,受伤的第一反应是去摸藏在衣服里的信件,知道还在心就踏实了。他强忍伤痛,捂住伤口继续前行,成功完成任务。

两头堵村轻松俘敌

长征时期,秦师一直是红四军军长王宏坤的部下。1936年,秦师已经是王宏坤的警卫员,曾护送王宏坤的妻子回延安生产。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秦师所在红四军与红九军等部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王宏坤任第三八五旅旅长兼陇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出发山西作战,开赴抗日战场。

解放战争时期,秦师跟随部队打进山海关,在这里驻守了一段时间。此后又辗转到唐山和国民军作战。

秦师的三儿子秦建军说,父亲在这一时期有一件引以为豪的战斗经历:“当时他们在一个村子里准备撤退,有个侦察员出去侦察敌情,回来后报告说国民党出县城了,大概有一个连。我父亲让他再去侦察,看看后头还有没有人出来。确认了人数之后,父亲当即说‘不走了’, 把一排放在村东头,把二排放在村西头,三排在中间。‘我枪一响,你们就两头一堵,别让他们跑了’。”在秦师机智指挥下,最终俘虏了对方100多人,缴获了3挺机枪,1门炮,70支步枪。

解放之后,秦师所在的部队就驻扎在唐山,也正是在这里,别人给秦师介绍认识了他的妻子。秦建军打趣说:“父亲在河北打仗的时候认识的我母亲,他比我母亲大11岁,我母亲那时说不离开河北,离开河北就不嫁给我父亲。有时候回去,姥娘家那些年龄和他差不多的老头就说,你爹那个时候就在这打仗,很猛很厉害。”

秦师历任警卫员、副排长、副营长、干训队队长、干训大队队长等职。1955年,秦师被授予少校军衔,获得三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

也就在这一年,阔别故乡22年的秦师第一次重回故土,但是已经物是人非,他的两个哥哥不幸战死,父母也都离开了人世。

1957年在驻守青岛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8年8月,他服从组织安排,从当时的67军转业到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理工大学。据山东省理工大学老干部处的工作人员讲,秦师经常参加各种座谈会,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每个月的党员会,他从不迟到。

1982年10月,秦师离职休养。

1986年,秦师又回了趟故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给他三哥修了坟立了碑。“总算是有个纪念了,既纪念我兄弟,也是纪念我那些牺牲的战友。”秦师感慨道。

如今,97岁高龄的秦师身体康健,爱凑热闹,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还会喝点红酒。骨子里的爱国之情,让他依然关注国家大事,还曾为了物价问题,自己一人打车去市委反映情况。

秦建军说:“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父亲睡觉的时候好嘟囔以前的事,声音还挺大,说得很清楚。”因此,家人特意买来了录音笔,帮他记录下那段惊险传奇的往日时光。

有趣的是,年迈的秦师还会自己“理财”,工资自己掌握着,想买什么自己就去买,花剩下的就存着。“他最爱去的就是那种个人承包的部队军营服务社,喜欢穿皮鞋,还有那种部队的坎肩。”也许,他想穿着这些,找寻曾经和战友们并肩战斗的岁月。

责任编辑: 齐静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