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高铁看山东|滴~潍坊北站到了!
大众日报记者 都镇强 石如宽 张鹏 张蓓
2020-10-01 09:59:1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坐着高铁看山东,大众日报客户端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即将到达潍坊北站。
说起对潍坊的印象,不少外地朋友往往脱口而出的是:风筝。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来到美丽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前不久的9月26日,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就首次在秋季举办,漫天风筝一度成了网络热搜。而且,国内不少参赛队伍就是乘坐高铁来的潍坊。正所谓,风筝传友谊,银线连四海。开放发展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将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美好。
在北京工作的朱先生经常坐着高铁往返北京与潍坊之间。将家安在潍坊北站附近的寒亭区,朱先生每周末总会乘坐高铁回家:“潍坊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尤其是北站周边变化大,每次坐着高铁回家,都能感到新的变化。”
下面,就由记者给各位大众日报客户端的读者朋友介绍一下美丽的潍坊——
先看一段由“潍坊发布”友情提供的视频短片。
位于渤海之滨、莱州湾畔的潍坊是山东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环渤海重要的海滨城市,辖四区六市两县,有3个国家级、13个省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43公里,常住人口935万人,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世界风筝都、国际动力城、中国画都、中国蔬菜之乡。
潍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四千多年前“三皇五帝”中的舜帝、经学大师郑玄、《齐民要术》的作者农圣贾思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一代名相刘墉和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均出自潍坊,“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倡导者范仲淹、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和苏东坡、“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等都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青州生活十几年。诸城恐龙化石群世界罕见、临朐山旺古化石被誉为“地质万卷书”。
潍坊区位交通优越。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省“四横六纵三环”高铁规划分别有3条、6条过境潍坊,未来济青高铁、京沪二线、潍莱高铁、潍董铁路将齐聚潍坊北站,形成2小时到北京、3小时到上海、20分钟达胶东国际机场的“木”字型快速铁路网;潍坊机场通达13个城市,潍坊港万吨以上泊位达到20个。
潍坊产业基础雄厚。国家统计局统计的41个产业门类中有38个,机械、化工、纺织、食品、造纸等5个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潍柴、歌尔等龙头企业扛鼎“大国重器”,盛瑞传动8AT、潍柴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诞生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以农业为特色”的对外开放综合试验区。
潍坊营商环境良好。在全国100个经济活跃地级城市中列第8位,改革热度在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跃居第11位。全市上市企业35家,市场主体总量113万户,“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企业开办申报材料压减91.7%,最快半个小时内可办结。
各位大众日报客户端的读者朋友,潍坊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加快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潍坊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潍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做好“六稳”工作,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88.5亿元、增长3.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1亿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4.9亿元、增长5.6%,进出口总额1788.1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64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9元、增长8.8%。
今年以来,潍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重点工作攻坚,全力抓“六保”、促“六稳”,及时落实上级重大政策措施,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1.78亿元,排名上升到全国大中城市第36位;三大主税收入达到262.92亿元,列全省第3位。潍坊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在全市实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重点改革、“三个模式”创新提升等“十大攻坚战”,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突破,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快产业园建设完善万亿级动力装备制造产业链。为打造万亿级动力装备产业链,潍坊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潍柴,全力推进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及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潍坊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按照“突出市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引领产业升级”的建设原则,学习借鉴苏浙粤经验,成立了潍坊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我市第一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也是全省第三个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成功获批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为全市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树立了榜样。计划到2021年底,全市建设10家以上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1-3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
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潍坊市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双招双引”攻势持续发力,主动出击,合力攻坚,精准招商,“双招双引”硕果盈枝,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数据显示:1-6月份,全市省外纳统项目到位资金773.1亿元,完成全年指导目标68%;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团队)1077名,已完成全年指导目标;科研院所合作平台项目62个,完成全年指导目标62%;新吸引大学毕业生来潍就业22125人,完成全年指导目标74%。
外贸呈现回暖向好趋势。1至8月份,潍坊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01.6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3.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2个、2.1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当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67.4亿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11.1%。其中,出口107亿元,增长5.3%;进口60.4亿元,增长23%。
扎实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潍坊组建工作专班,聚焦重点任务奋力攻坚,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该市市坚持高点定位、高水平试验、高标准建设,重点突破国家农综区,努力打造制度创新、开放发展新高地。理顺管理体制,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向核心区管委会下放投资、土地、项目建设等7个方面、51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整合资源壮大三农创新发展集团,引进正大集团、寿光蔬菜集团等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大胆先行先试,加强集成式借鉴、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今年力争突破中日农产品检验检测互认机制等10个以上制度创新成果。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都镇强 石如宽 张鹏 张蓓 整理报道 )
责任编辑: 禹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