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徐东升:敞开门办大学,为山东高质量发展贡献“鲁大力量”

大众日报记者 梁旭日 张召兴 李欣苁 张子良 于海员 策划 兰传斌 王桂利

2020-11-10 09:06:1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最强音。2020年,山东高等教育在2019年全面起势基础上,乘势而上,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高歌猛进,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发展”的典型高校。为更好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经验,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主题活动,同时重磅推出“会客厅·书记校长访谈录”系列专访栏目。本期节目,记者对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进行了专访。

徐东升在受访时表示,学科建设必须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解决重大技术与现实问题。近年来,鲁东大学紧紧围绕山东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以及烟台经济社会发展,敞开门办大学,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敏感捕捉地方发展需求,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

记者:我们知道鲁东大学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刚刚举办了90周年校庆,先请您介绍一下,鲁东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办学特色是什么?

徐东升:‍‍鲁东大学‍‍始建于1930年,当时是‍‍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建校的时候很明确,就是‍‍乡村师范学校,为乡村培养教师,同时也为胶东半岛‍‍‍党组织和‍‍地下党员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好多活动都是‍‍从这里开始,应该说发挥了一个策源地的作用。‍‍它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这么一个小的学校聚集了‍‍一批‍‍大家,‍‍包括何其芳、‍‍吴伯箫、臧克家,‍‍‍‍老舍先生也在这‍‍讲过学,‍‍又给它注入了文学基因。‍‍同时,学校的红色基因‍‍传承,‍‍当时在胶东半岛‍‍也起着很重要的‍‍‍‍引领作用,仅学校学生直接参军的就有2000多人。‍‍所以说90年来,‍‍不论怎么‍‍‍‍变革,‍‍学校怎么调整怎么更名,‍‍红色传承一直没有断,‍‍这也是鲁东大学一个‍‍最大的‍‍优势。

回到‍‍大学怎么办,‍‍‍‍‍‍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样一个问题。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就是立德,“德”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我们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等等,‍‍这些的教育过程,是立德最重要的。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还有创新创业基地,这和紧紧抓住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近些年,‍‍我们本科毕业生‍‍留烟台创新创业和就业‍‍的比例‍‍平均超过52%,‍‍2020年还没到年底,最终数据没出来,20‍‍19年达到了56%。立足烟台服务烟台,紧紧围绕‍‍烟台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侧,‍‍‍‍我们的供给侧精准对接需求侧,也就是说,以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来调整我们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

记者:‍‍‍‍近年来,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烟台也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三核”之一,获批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高校有着明显的科研和人才优势,‍‍请问鲁东大学在这方面有哪些显著成效和典型案例?

徐东升:‍‍好的。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发展‍‍‍‍高度重视和关注,山东获批建设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可见‍‍对山东的‍‍支持力度。‍‍烟台又是‍‍‍‍山东的“‍‍三核”引领城市之一,‍‍鲁东大学就坐落在这里。‍‍当时,我们校党委‍‍及时地作出了反应,‍‍对应‍‍山东“‍‍十强”产业‍‍和‍‍烟台‍‍八大产业,‍‍‍‍整合我们的‍‍‍‍力量。‍‍‍‍

在烟台机器人产业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拓伟集团。‍‍拓伟集团长期跟‍‍我们的交通学院团队合作生产机器人,‍它的研究机构就‍‍放在我们‍‍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

“烟台苹果谷”的建设,‍‍也包括苹果的‍‍精准分检这一块,对提升烟台苹果产业‍提档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开始,我们参与‍‍建设东方航天港。‍‍东方航天港是要解决‍‍卫星商业发射问题,‍‍填补‍‍海上发射的空白。

‍‍‍‍健康产业、医药产业‍‍这一块,‍‍是烟台八大产业中一个潜力很大的产业,‍‍其中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在全国、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创新能力特别强,今年疫情期间,双方进行了很好的对接。‍‍

我们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也是我们很重要一个品牌——女博士创新团队,‍‍确确实实地‍‍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把科技‍‍送到了田间地头,‍‍不论小麦也好,‍‍蔬菜也好,怎么样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就怎么做,‍‍为乡村振兴,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高效的‍‍科技力量。‍‍‍‍

再说一个最新的,今年疫情期间,‍‍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的‍‍是我们的科研人员,‍‍生命科学学院的‍‍张兴晓教授团队,他们从‍‍正月初二就开始行动,一直靠在实验室,他这个专家团队,‍‍‍‍在山东‍‍高校‍‍第一个研制出‍‍试剂检测盒。

‍‍‍‍这就形成了‍‍这样的氛围,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不用‍‍学校去安排布置,‍‍‍‍他们就捕捉到了,‍‍‍‍这个敏感性就有了。‍‍同时,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他们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感觉。‍‍所以,更有了动力,继续‍‍敏感地捕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记者:加强校地校企合作,需要学校的学科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鲁东大学为了更好地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学科建设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和调整?

‍‍徐东升:‍‍我们提出,‍‍鲁东大学的发展是‍‍学科引领、‍‍一体两翼,‍‍‍‍也就是说‍‍,学科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一个老‍‍师范‍‍院校的底子,‍‍有它的优势,同时也有它的短板,‍‍短板就是在工科方面。‍‍

这些年,我们‍‍紧紧抓住学科调整‍,比如说现在‍‍已经持续‍‍两年,在ESI全球排名前1%的工程学科,‍‍‍‍就是这几年打造的‍‍‍‍异军突起的一个学科。‍‍‍‍‍‍

再一个,就是围绕海洋学科建设,‍‍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经略海洋,这是烟台一个很大的特色。‍‍海洋领域我们是两块,一块是为‍‍海工,‍‍这过去是一个‍‍短板,‍‍通过这次海上航天发射创新中心的建设‍,‍来补这个短板,是对‍‍海洋学科的进一步加强。‍‍另一块,‍‍烟台是‍‍第一大‍‍水产养殖城市,我们进一步强化‍‍水产养殖这一块。

‍‍同时,我们的传统学科‍‍也不能丢,‍‍传统优势比如文学,烟台八大产业中还有文化产业,‍‍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要。‍‍我们‍‍建设了‍‍张炜文学研究院,‍‍还有胶东文化研究院、文学博物馆,更好发挥文学学科的优势。

老学科,让它焕发‍‍新的活力。比如说生命科学学科,‍‍特别是在‍‍今年疫情的形势下,更感觉出这个学科的极端重要性了。‍‍所以,今年就有了我们‍‍跟绿叶生命科学集团的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和研究院,‍‍把这个学科做大做强。

‍‍记者:面向未来,鲁东大学在持续深化校地校企融合,加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和规划?

‍‍‍‍徐东升:“十四五”时期,‍‍我们在学科建设上,将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新的调整改革。

‍‍但‍‍最根本的,‍‍评价一个高校‍‍在地方‍‍发挥的作用怎么样,‍‍地方最有发言权,‍‍而不是靠各种表格。‍你给地方‍‍做了什么,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想这是对高校评价的重要方面。

大学和地方的互动,是相辅相成的。敞开门‍‍办大学,‍‍‍‍跟地方‍‍高度地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大学才有生命力,‍‍才有活力。

策划:兰传斌 王桂利

统筹:梁旭日

拍摄/剪辑:张召兴 张子良

记者:李欣苁 梁旭日

设计:张召兴 于海员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责任编辑: 梁旭日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