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深一度|稳粮增豆,一季双收
大众日报记者 张双双 黄露玲 沈静
2022-10-30 07:11:1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0月12日起,禹城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开始大面积收获。经过省、市专家的实打测产,6.12亩测产田玉米亩产726.28公斤,大豆亩产134.23公斤。张德平松了一口气:“第一年种,这个产量已达到预期。”
◎在实现增收的同时,还需要降低复合种植增加的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成本,效率和效益都得有,农民种的积极性会更高。
◎人工越来越缺、越来越贵,要想实现规模化种植,要突破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品种。二是机械化。
今年是国家规模化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一年,山东作为黄淮海地区重要种植区域之一,承担150万亩的种植任务,德州市完成33.8万亩,其中禹城市种植面积达到13.46万亩,全省面积最大,全国县级排名第四。经过4个多月的劳作,大豆和玉米均已收获完成,截至10月24日16时,德州全市冬小麦播种已完成96.5%。稳粮增豆能否实现?继续推广面临哪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多种种植模式并存
10月12日上午,禹城市莒镇前将军庙村500多亩复种田里机器轰鸣,大豆专用收割机在前,玉米收割机随后,梯次推进,互不影响。12日起,禹城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开始大面积收获。经过省、市专家的实打测产,6.12亩测产田玉米亩产726.28公斤,大豆亩产134.23公斤。结果出来,负责该地块种植的策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前将军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平松了一口气:“第一年种,这个产量已达到预期。”
早在2017年,禹城市与四川农业大学、德州市农科院合作,成立“禹城川农新农村研究所”,开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先行先试工作,为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和数据。“经过多次实验发现,4行大豆配2行玉米的‘4:2模式’,玉米边行优势明显,整体增产增效显著,为此优先推广。”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培强说。
相比之前有一定种植基础的禹城市,武城县武城镇为民粮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双却谨慎选用了不同模式。在他20余亩的试验田里,大豆和玉米有4:2、4:3、3:3、6:3等多种种植模式。李庆双听从德州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高凤菊的建议,示范田遵循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的原则,除6:3模式外,玉米每亩地播种量与纯作时持平,同时选用株型紧凑、抗倒抗病、中矮秆适宜密植的高产品种,如此方能保证“玉米基本不减产”。大豆虽说“算白捡”,但除草、除虫、施肥等田间管理也都得及时跟上。作为种粮大户,李庆双认为,适合大规模机械化操作的模式才更具价值。从现有农机类型考虑,他打算明年规模试种3:3模式。
效率和效益都得有
10月12日,禹城市房寺镇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1200亩复种田也开始收获。不同于前将军庙村大豆玉米同时收获,这1200亩复种田先收获大豆,玉米则延后一两天。合作社理事长刘厚志说,主要考虑玉米有少数倒伏,怕影响大豆收获质量。
刘厚志算了一笔账:目前玉米价格每斤1.3元左右,大豆价格约比玉米高一倍;玉米虽略有减产,但从产量和效益上看,大豆不仅可以补上,每亩地还能多挣二三百元;种大豆增加的成本集中在除草打药和收获上,约150元,算上每亩300元的国家补贴,对农民来说是划算的。
武城县郝王庄镇李古寺村有2000多亩复种田,占全县面积的五分之一。10月8日,因之前连续三天降雨,李古寺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合作社理事长的马守良决定晚收获几天。记者留意到,相比长势喜人的玉米,其间的大豆看上去长势稍欠,且叶子上有不少虫眼。
他告诉记者,虫子更喜欢豆叶,两种作物复合种植,玉米“沾光”,“一般的无人机飞行高度不能过低,这样玉米一防双减效果更佳,但要想控制大豆虫害,至少要喷防三次,最好六次,操作成本高。”马守良计划听从专家建议,明年采取生物治虫,即在田垄两侧种植一种能吸引害虫的草,降低成本。
夏津县东李官屯镇100亩复种地块都由农户张庆海管理,他告诉记者,苗后除草让他有些犯难。大豆、玉米分属禾本科和阔叶类作物,所用除草剂不同,为防止药害,喷施药剂时,需要进行物理隔挡。“人工费每人每天150块钱,一人一天喷15到20亩,成本会增加,而且人工难找始终是个问题。”东李官屯镇副镇长肖长健说,在实现增收的同时,还需要降低复合种植增加的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成本,效率和效益都得有,农民种的积极性会更高。
为此,德州市整合财政资金,除了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补贴提高到300元/亩,还落实大豆种子114.6万公斤,免费提供给种植户,并首次将专用播种机列入补贴范围。“改变农民种植习惯需要时间,种植技术是基础,从试验到大田示范,再到规模化种植,需要多方发力,其间有波折在所难免。”高凤菊说。刘厚志则认为,在试验推广阶段的农民有账算,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个种植模式的“黄金比例”,其他农机、种子企业才敢于投入搞研发。
绕不开的品种和农机问题
今年禹城市大豆玉米复种土地田间作业的农机和农机手都由市里统一调度,收获期间除本地农机合作社外,还利用南北季节差异“招兵买马”,目前收割机械600多台套已经上阵,基本满足了大面积收获的需要。同时成立农机合作社联合社,选择26个实力较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全程托管服务。
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成强告诉记者,人工越来越缺、越来越贵,要想实现规模化种植,要突破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品种。现在采用的大豆品种“齐黄34”,相对抗倒伏、不炸荚、耐旱涝,但这样的优良品种还是太少,选择不多,包括适合复种的玉米品种不多。二是机械化。比如今年雨水多,大豆旺长了,倒伏就有些严重。那为什么在试验田的时候问题不大?因为化学控旺了两三次。但是从精细管理的试验田到了粗放管理的大田里,老百姓嫌麻烦,不如玉米全程机械化好管理,化控就做得不及时。所以精准、智慧、专业的农机必须突破。再比如大豆出苗对墒情要求比较严格,现在采取自走喷灌机,将来还是要推广水肥一体化。
为了解决机械化植保技术难题,禹城市依托本土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已制造出大豆玉米间作一体化精量播种机,初步解决了行距不稳定、缺苗断垄、播种质量不理想等问题。目前,该播种机已纳入国家补贴,禹城又配套进行了资金补贴,大幅度提高了专用播种机覆盖率。“农机、品种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全国都在想法解决。通过今年规模种植,也发现了不少在试验阶段没有表现出来的问题,这将是德州接下来的努力方向。”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立军说。
责任编辑: 黄露玲 沈静 签审: 吴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