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深一度丨两支校园球队夺冠之后

大众日报记者 张楠 段婷婷 纪伟 黄露玲 李洪翠

2023-09-05 06:44:3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8月30日,济南历城二中学生返校第四天。在实习足球教练任传奇带领下,刚刚结束军训的初一、初二年级的女足队员正在进行返校后的第一场比赛。

“传球,别老自己带!”“拿了球别只往前突!多横传!”小队员们的配合意识还不强,场边的3位教练扯足了嗓门。

当天,又有一名外地的小球员赶过来参加试训。一战成名后,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孩子到历城二中踢球。这个暑假,历城二中的女足姑娘们在摩洛哥举行的2023年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上,以七战七捷的成绩一举夺冠,这也是中国球队时隔16年再夺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

就在十几天前,临沂杏园小学女子篮球队以全胜战绩,勇夺2022-2023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U12女子组全国总冠军。

球打得好、踢得棒,考试成绩还要不落下。夺冠之后,两所学校及教体部门继续对体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如何让更多队员考上大学

难以确定目标,并非孩子们不努力,而是足球项目在高考中确实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对于姚波来说,“如何让更多的队员考上大学”,也是体教融合改革之路上需要破解的难题。

这届夺冠的女足2024年毕业时,全国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将进行改革,对学习成绩提出了新要求。整体来看,通过体育单招仍是升学的主要方式。“目前先报名再考试的录取流程,加上室外考试受天气影响较大,不管是学生还是教练员在报名择校上都会非常谨慎。”姚波说。

◎“是有特长的孩子,不是特殊的孩子”

面对这个问题,姚波告诉记者,女足教练们除了盯训练,也参与了日常学习的管理。姚波经过与校长李新生的交流,明确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历城二中体育生没有“特殊待遇”。特长生不是特殊生,课程安排与其他学生相同,训练则利用课余时间。女足教练组除了要对队员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外,也会巡查队员的上课状态,形成了一套与文化课老师并行的督促机制。在高三这一年,历城二中则会抽出专门的文化课老师,为单招班进行补课。

◎培养金牌教练,留住金牌教练

赛场夺金,一个好的教练至关重要。这两支队伍组建时间都不长,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都迅速完善了体能和技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教练团队成熟的训练体系功不可没。

姚波认为,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引入教学力量,把体育训练的底蕴留在学校是核心。“否则教练一走,学校什么也留不下。”

◎满足孩子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对于体教融合发展的未来,李新生认为,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中,针对少部分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开展特长教育,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孩子们有这方面的发展需求,学校就要总结科学的训练方法,培育优秀的教育团队,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将体育人才输送到更大、更高层次的平台。”

8月30日,济南历城二中学生返校第四天。在实习足球教练任传奇带领下,刚刚结束军训的初一、初二年级的女足队员正在进行返校后的第一场比赛。

“传球,别老自己带!”“拿了球别只往前突!多横传!”小队员们的配合意识还不强,场边的3位教练扯足了嗓门。

当天,又有一名外地的小球员赶过来参加试训。一战成名后,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孩子到历城二中踢球。这个暑假,历城二中的女足姑娘们在摩洛哥举行的2023年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上,以七战七捷的成绩一举夺冠,这也是中国球队时隔16年再夺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

就在十几天前,临沂杏园小学女子篮球队以全胜战绩,勇夺2022-2023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U12女子组全国总冠军。

球打得好、踢得棒,考试成绩还要不落下。夺冠之后,两所学校及教体部门继续对体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如何让更多队员考上大学

“祝愿你们在大学生活顺利,能够谨记我们历城二中的‘勤志’文化。”8月31日,历城二中为毕业的女足队员举行欢送仪式,主教练姚波为队员们送祝福时泪洒现场。

姚波流泪是为队员高兴,更深知她们的不易。“足球踢得好,不代表有学上。”姚波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足球项目高考升学率只有30%左右,“今年毕业的13名队员,有11个考上了大学。”尽管这个升学率已相当可观,但姚波的目标是让每个运动员都能上大学。

7月28日,2023年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决赛在摩洛哥进行,济南历城二中女足勇夺冠军。(□新华社发)

8月28日,记者第一次来到历城二中。下午4点,女足队员们陆陆续续提前来到体育馆,拉伸、压腿,各自进行训练前的热身,这是她们返校后的第一次力量训练。开学前,学校刚给训练器械下面铺上了新的地垫,踩上去很舒适。

下午2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女足队员们轮流上器械,深蹲、倒蹬,一个个咬紧了牙、铆足了劲,全程几乎没有休息。看着队员们体力不足了,教练们就安排训练反应速度的游戏当作休息。

借着训练间隙,记者采访了新学期刚升入高三的女足队长张颖婕和队员郑俊熙。张颖婕从初中开始就进入专业体校,郑俊熙则是在小学足球比赛中被姚波选中,一直在普通中学进行训练。成长路线不同的她们,如今面临着同样的升学困扰。

“只能先尽量提高分数,考哪里现在还不好说。”郑俊熙说。

张颖婕冲记者一笑,说能考上就好,之前她以成为职业运动员为目标,来到历城二中后才开始真正考虑升学问题。

难以确定目标,并非孩子们不努力,而是足球项目在高考中确实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对于姚波来说,“如何让更多的队员考上大学”,也是体教融合改革之路上需要破解的难题。

这届夺冠的女足2024年毕业时,全国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将进行改革,对学习成绩提出了新要求。整体来看,通过体育单招仍是升学的主要方式。“目前先报名再考试的录取流程,加上室外考试受天气影响较大,不管是学生还是教练员在报名择校上都会非常谨慎。”姚波说。

只有一次机会的单招测试,考试竞争激烈。吊准、绕杆、折返跑,是单招测试的三个主要项目,共占60分。室外比赛,刮风直接影响吊准成绩,下雨影响绕杆和折返跑成绩。作为实习教练,任传奇今年4月跟着高三的女足队员去沈阳参加了单招体育测试,考试当天下起了雨。“有的孩子因为下雨地滑摔倒了,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第一次站在场边陪考的任传奇,深切感受到了单招的竞争残酷。

而同属“三大球”的篮球项目,高考招生方式有所不同。

杏园小学女篮是杏园小学和临沂一中联合培养的一支队伍,也是临沂一中女篮的小学阶段梯队。刚刚执教小篮球的冠军教练陈允利,是山东大名鼎鼎的校园“金牌教练”。他所执教的临沂一中女篮,30多年来战绩辉煌,共获得山东省高中比赛冠军近30次,获得高初中全国冠军7次。

2022-2023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临沂杏园小学女子篮球队教练陈允利(右三)对场上球员进行战术指导。(□受访者供图)

8月24日,记者来到杏园小学女篮日常进行训练的临沂一中体育馆,陈允利带队取得的荣誉,挂满了整个训练馆墙面。提到已经毕业的孩子们,陈允利满是自豪之情。以前哪些上了“985”“211”,现在哪些考入“双一流”,他记得清清楚楚,说起来就停不下来。

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校招,陈允利执教的最后一届临沂一中女篮的9名队员,基本都进入了“双一流”高校。其中,考入清华大学的张涛,在刚刚结束的成都大运会上表现出色,与队友携手夺得女篮金牌。

虽然已近70岁,但陈允利想对这些小球员的训练和升学负责到底。对于这些即将进入六年级和初一的小冠军们来说,距离高考的日子还长,但如何让她们像师姐们一样上个好大学,仍是陈允利不断思索的问题。

“是有特长的孩子,不是特殊的孩子”

球打得好、踢得棒,考试成绩还要不落下,是体教融合努力的方向,更是对校园运动员的双重考验。

高中阶段,影响最为明显。郑俊熙告诉记者,初中时课业相对简单,学习成绩还能保持在班级前列。升入历城二中后,兼顾训练和学习就有些吃力了。“虽然从小就练体育,但家人更在意我的学习成绩。身边的同学都太优秀了,压力很大。”郑俊熙说。

如何在训练和学习间快速切换状态也是个难题。张颖婕说:“训练完以后要沉静一段时间,没那么兴奋了才能投入学习。”

观察历城二中女足和杏园小学女篮两支冠军队伍的训练计划,基本上每天都在3个小时左右。对于如何运用好这3个小时,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冠军教练们已然形成了自己成熟的体系,也用沉甸甸的金牌验证了训练的成效。但如何让队员们在少了3个小时的情况下,学习成绩尽量不落下,是个现实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姚波告诉记者,女足教练们除了盯训练,也参与了日常学习的管理。姚波经过与校长李新生的交流,明确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历城二中体育生没有“特殊待遇”。特长生不是特殊生,课程安排与其他学生相同,训练则利用课余时间。女足教练组除了要对队员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外,也会巡查队员的上课状态,形成了一套与文化课老师并行的督促机制。在高三这一年,历城二中则会抽出专门的文化课老师,为单招班进行补课。

体教融合也不仅仅只看当下的分数,更在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能踢能学”是李新生对女足队员的发展要求,也是姚波非常认可的理念。“相对于竞赛成绩,学校更加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姚波说,“如果养成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以后还能读研读博,可以走得更高更远,也能为足球运动作更多贡献。”

面对同样的问题,陈允利带记者来到杏园小学篮球队在临沂一中的自习室。在教室的黑板左侧,挂着一张女篮队员“光荣榜”。

“上榜看的不是比赛进了多少球,而是看谁的学习成绩好。”陈允利说,现在学校不公布分数,就根据他们获得“A”的数量来进行鼓励。

“学习为主,运动为辅,我们是有特长的孩子,不是特殊的孩子。”执教30多年,陈允利坚持“一条龙”培养模式,从小学培养,一直带到高中毕业。对于队员的文化课成绩,他要求至少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保持在前列。2021年,临沂一中女篮队员高考平均成绩超山东高水平运动员录取线121分,最高的超155分。

困扰教练和队员的,也有现行政策下体育特长生补课难的问题。陈允利说,既参加教育系统的赛事,也可以参与体育系统的赛事,这是体教融合的突破,也方便以赛代练,但不可避免存在占用学习时间的问题。

“以前会协调校方和老师集中对孩子进行补课,现在都按照政策取消了。”陈允利希望能通过将赛事安排在假期等方式,尽量不占用孩子正常的学习时间。

培养金牌教练,留住金牌教练

赛场夺金,一个好的教练至关重要。这两支队伍组建时间都不长,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都迅速完善了体能和技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教练团队成熟的训练体系功不可没。

校园教练除了在技战术上保持先进,更难的是如何当好培育队伍的“大家长”。

历城二中女足在进行赛前训练。(□通讯员 张蕊 报道)

组织比赛、训练队伍、选择人才、争取补贴……这是30多年来球队运营中,陈允利一直在四处奔波的事。在哪里吃饭、在哪里睡觉、怎么坐车,也都要提前想到。有了小篮球联赛后,在陈允利的努力下,临沂赛区额外设置了U6组别的赛事,方便选拔人才。“一支队伍从小带到起来,需要七八年的时间,付出的心血太多了。”陈允利说,大家都知道体育要“从娃娃抓起来”,但很少有教练员愿意从小学开始带队,直接带高中队更容易出成绩。

退休后被返聘的陈允利迫切地想培养一批优秀教练员。这时,周艳华通过临沂市体育局的考试进入了市体校,虽然编制仍归属体校,但被派到临沂一中担任陈允利的助理教练。

“一开始只在比赛的时候帮帮忙。”周艳华说,在陈允利的帮助与鼓励下,她从2017年开始独立带队。2020年,山东小篮球暨青训俱乐部联赛U12女篮组比赛当中,临沂一中女篮摘得桂冠,主帅周艳华当选最佳教练。

继自己之后,临沂一中又有了一名能拿金牌的教练,陈允利很欣慰。除了从体校吸收力量,陈允利还引入了一名天津大学毕业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季维娜,看重的就是她的赛事经验。

姚波认为,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引入教学力量,把体育训练的底蕴留在学校是核心。“否则教练一走,学校什么也留不下。”目前,历城二中女足有8名专职足球教练,负责初中和高中各39名体育特长生,除去1名专门的守门员教练,基本上每人需要带一支队伍。考虑到后续在稼轩小学的选材工作,姚波接收了山东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实习教练任传奇,经过1年的考验,准备把他留校任教。

“培养一名教练,首先要看人品。”姚波说,一名教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远远多于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如果不能严于律己,对于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

“再就是要对足球教育有足够的热情。”姚波坦言,这是个没有冠军理想很容易坚持不下去的工作。每天早上5:50开始早训,晚上7:00以后结束晚训。除了教学,体育教练还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

教练晚上带学生训练,目前是参照校园延时服务进行补贴。姚波说,校园足球教练在现行薪酬制度下,收入与社会化青训俱乐部差距较大,这也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满足孩子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一块世界金牌,有多大的影响力?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历城二中校长李新生说,这对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足球队的历城区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来踢球了。

“而对于历城二中的同学们来说,更能明白这块金牌是怎么来的。与女足队员朝夕相处,能直接学习冠军队伍良好的习惯、意志品质、团队精神。”李新生说。

“女足队员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拼搏’的含义。”历城二中高一年级的侯欣瑶说,“她们的每一场比赛,都散发着必胜的决心与信心。”

杏园小学女篮日常训练。(□受访者供图)

李新生说,用体育进行德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与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育人角度来说,这些比专业训练本身更重要,“特别是团队精神、协作意识,这些是在日常学习中很难体会到的。”

对于体教融合发展的未来,李新生认为,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中,针对少部分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开展特长教育,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孩子们有这方面的发展需求,学校就要总结科学的训练方法,培育优秀的教育团队,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将体育人才输送到更大、更高层次的平台。”

谈及目前发展的瓶颈,李新生认为还是在硬件和师资上,“符合比赛标准的场地、专业的教练都比较缺乏。”

为了让专业教练走入普通体育课,还是实习教练的任传奇,现在每周要给高一的学生上4节足球课。“在历城二中,专业足球教练不能只带比赛队伍,也是全校的体育老师。”姚波说,专业教练和体育组老师相互配合,有利于建立分层体育培养体系,既能指导开展校园竞技体育普及,也能为有天赋的孩子打牢基础,实现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

而在先后涌现出郯城一中、临沂一中、杏园小学等一批知名校园体育队伍的临沂市,也在通过开展“一校一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建设,强化硬件和师资配置,推动体教融合覆盖到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特色创建项目活动人数比例达到60%,高中阶段达到50%,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临沂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葛继飞说。

(□记者 段婷婷 纪伟 参与采写)

做好体教融合这道“必答题”

□本报记者 张楠

孩子们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体育锻炼是最有效的手段。体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这是量的保证;建设校园运动队伍、推动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这是质的提升。如何因地制宜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促进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实现高水平体教融合?这是所有学校及教体部门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推动体教融合,山东有亮眼的成绩:在训青少年运动员4.8万人,居全国第一位;每年进入大学的高水平运动员人数稳居全国第一;省运会“三大球”项目的普通学校运动员比例超过60%;率先在中小学每年举办足球、篮球、排球等“七大联赛”,年度参赛学生超过15万人……

然而,从基层县区的实践来看,师资力量薄弱、场地设施短缺、“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得不到保证等,依旧困扰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

为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难题,我省率先在体制机制上破冰,在大中小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在编制和职称上为优秀运动员进校园任教“破冰”。在今年的退役运动员安置上,我省进一步畅通渠道,对满编超编的省级重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允许使用周转编制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把优秀退役运动员留在校园。

补齐场地设施短缺,对各地的老城区、相对落后地区而言也是难题。其破解之道就是共建共享、互通有无。各个学校开展合作建队,共享硬件设施;不同学段共建梯队,这也符合体育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的规律。此外,近年来,我省大力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为学校提供服务或开展合作。可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积极推动体育课走出校园、走进体育场馆,在高标准赛事级别场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体教融合,保障“每天一小时”落到实处是关键。体教融合关键在县区,执行在学校。比如,临沂市今年制订的体育、美育“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中,就进一步明确了校长责任制,将创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推动体教融合走到实处。

策划:娄和军

记者:张楠 段婷婷 纪伟

责任编辑: 李洪翠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