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论坛·2月回顾|中国版全球安全倡议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务实指南

大众日报记者 王文珏

2023-03-20 06:57:0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3年2月份,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共刊发文章7篇。

其中包括中国主场外交3篇:柬埔寨首相洪森访华;伊朗总统莱希访华;解读中国版全球安全倡议。

紧跟国际热点时事,新闻背后的深度解析4篇:欧洲经济能否避开衰退泥潭;犹太人定居点再成巴以关系“堵点”;乌克兰危机一周年,欧洲心力交瘁;印度接棒G20主席国为何避谈对俄制裁。

1.《欧洲经济能否避开衰退泥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董一凡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济就如同遭大象闯入的瓷器房而被殃及池鱼,在能源、通胀、粮食、供应链等方面普遍遭遇严峻挑战,各方普遍预计欧洲经济在冲击下陷于衰退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近期公布的欧盟和成员国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却优于观察家预期,欧洲经济“成功躲过衰退”“死里逃生”的声音越来越多。

欧洲经济未来仍面临诸多风险因素。一是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持续收紧。2月2日,欧洲央行再次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继续贯彻以货币政策收紧来抑制通胀的政策基调。然而,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将导致企业投融资成本急剧上升,造成经济活动减弱。二是工业方面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能源成本造成企业投资的永久性缩减态势难以缓解,能源密集型企业减产乃至破产的势头恐难缓解,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自2022年7月已持续半年处于50的荣枯线下。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30203/Page05NU.htm

2.中柬合作,传统友谊的新时代篇章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刘晓伟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期间,中柬两国一直携手并肩共同抗疫,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精神。在中柬建交65周年和中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主席新春会老友,与洪森首相共同开启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和柬埔寨“四角战略”的深入对接,双方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助力柬埔寨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西港经济特区作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已吸引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175家,为当地创造约3万就业岗位,被誉为“西哈努克省经济的发动机”。暹粒新机场、西港—香港海底电缆、金边市第三条环城路、桔井湄公河大桥及接线公路等在建“一带一路”项目也将继续助力柬埔寨经济发展。正如洪森首相所言,“一带一路”倡议让柬埔寨百姓有路可走、有桥可过。

今年是中柬建交65周年,也是“中柬友好年”和“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充分重视中柬经济合作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中柬合作提质升级,助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30215/Page04NU.htm

3.《莱希访华推动中伊关系提质升级》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姚锦祥

2月14至16日,伊朗总统莱希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既是今年莱希总统的第一次外访,也是中国今年第一次接待来自中东的国家领导人,可见此访意义重大。访问结束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去年底的中阿、中沙、中海“三环峰会”之后,不少西方媒体开动舆论机器造势,认为这将损害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并影响中国在中东的传统平衡政策。但莱希总统此访表明,中国的政策方向并未转换,中方仍寻求与中东国家均保持良好关系,坚持不偏不倚的立场。中国一贯坚持劝和促谈,在中东努力扩大“朋友圈”,而不是经营“小圈子”。

此访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推动两国全面合作计划的落实,深化在贸易、农业、工业、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除此之外,此次联合声明特别提及双方在教育文化领域要扩大合作,巩固两国关系纽带。这也点出双方关系以往发展的一个“痛点”,也就是在官方交往发展的同时,需同步推动民间交往,为人文交流提供新的助力,这才能确保两国关系走深走实。除留学生和游客往来之外,还将推动两国政党、智库和媒体界人士交往,这也有助于两国人民加强对彼此文化、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当今世界,南北问题愈发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中伊均为发展中国家,具有类似的利益诉求,也代表着很多国家的共同立场。如在人权、气候变化、反恐等一系列问题上,中伊在联合声明中阐释了“南方观点”,强调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须坚持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对维护南方国家整体利益是有利的。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30217/Page04NU.htm

4.《犹太人定居点再成巴以关系“堵点”》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姚锦祥

2022年年底以来,巴以关系再回冲突与对抗轨道。2月12日,以色列政府批准把约旦河西岸9个犹太人定居点“合法化”,并将在原有定居点大规模新建住宅。此举一出,周边和世界主要国家均表示忧虑或谴责,担忧这会引发新一轮地区形势恶化和冲突升级。

新政府在定居点问题上的激进举动,很快引发以色列国内外的忧虑和质疑。国防部长甘茨在卸任之前,就对未来的巴以安全形势表示担忧。而以总统赫尔佐格也约见了联合政府中极右翼的代表人物、新任国家安全部部长本·格维尔,表达其对种族、民族问题的深切关注,并呼吁其能够“平息狂风暴雨”。这也彰显出以色列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他政治力量也对当前政策颇有微词。

来自外界的批评声浪则更是此起彼伏。周边伊斯兰国家自不必说,纷纷谴责这一挑衅行为,认为它破坏了和平基础和国际共识,并对中东持久和平造成严重损害。更让以方关注的是,美、英、法、德、意五国外交部长14日发表一份联合声明,强调反对一切只会加剧以巴紧张态势,破坏两国方案的单方面行动。联合国方面也正在酝酿一份谴责以色列的决议案。

巴以冲突再起,让2023年的中东走向蒙上一层阴影。国际社会还是要增强紧迫感,支持有利于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和平解决的努力,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当然,关键还是要在“两国方案”方面采取实质性步骤,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30220/Page04NU.htm

5.《乌克兰危机一周年,欧洲心力交瘁》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陈运森

乌克兰危机正由地缘政治“黑天鹅”转变为“灰犀牛”事件,当前危机已持续一周年,对欧洲造成的经济压力、政治冲击已充分显现。

受制裁反噬效应影响,欧洲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产业外迁加速,欧洲疫后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欧洲深陷能源困局。乌克兰危机爆发前,欧俄经贸往来密切、互补性强,同俄方的能源贸易更是欧洲的“刚需”,欧盟对俄石油、煤炭依存度最高分别为27%、46%,“北溪2号”输气管道的开通将使欧盟对俄天然气依存度超过60%。危机升级后,欧盟直接剪断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脐带”,推出十轮制裁措施,包括对俄石油、煤炭实施禁运和限价,近几十年来形成的油气供应体系几乎破裂。欧盟急于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又难以在短期内能源自立,在对俄制裁中大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势,始于2021年冬季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国家不得已重启煤电,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之路上开起“倒车”。

欧洲进一步陷入分裂。乌克兰危机不单是俄乌双方的军事对峙与俄欧关系的破裂,也是欧洲各国利益博弈、矛盾迭起的焦点。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等中东欧国家因“新仇旧恨”冲在反俄一线,一直呼吁采取更严厉的对俄制裁措施,对乌提供更强有力的军事支持;芬兰、瑞典宣布放弃永久中立国地位,迅速投入北约怀抱;法国、德国等更靠西的国家在制裁上则更加犹豫;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南欧国家表现出亲俄倾向;匈牙利则始终反对对俄实施制裁。

欧盟“战略自主”遥遥无期。从2017年启动“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到2020年提出“战略指南针”计划,再到2021年正式启动“欧洲防务基金”,欧盟在“防务自主”道路上不断前行。冲突爆发后,欧盟多年来的安全防务建设集体失声。欧盟虽更加重视军事能力建设,成员国承诺提升国防预算,但根据北约数据,多数成员国军事开支未达到2%目标,德国2022年度国防开支仅占GDP的1.44%,并无增长,北约在欧洲防务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地缘政治和安全博弈回归的背景下,欧盟与北约签署《欧盟—北约合作联合宣言》,承认北约是“盟国集体防御和安全的基础”,欧盟正与其“防务自主”目标渐行渐远,欧洲安全格局“美主欧从”趋势更加明显。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30223/Page05NU.htm

6.《解读中国版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务实指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玉环

2023年2月21日,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阐释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与原则,明确重点合作方向和平台机制,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全球安全难题、推进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和更可行的举措,为人类社会通往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正确路径。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大国战略竞争和地缘政治博弈不断升温,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及冷战思维等消极思想持续蔓延,集团对抗显著增强,地区动荡不断加剧。国际安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乌克兰危机严重冲击全球安全格局,军事冲突等传统安全依然困扰人类社会,粮食、能源、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世界和平稳定受到重大冲击,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从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这是中国在全球安全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最新国际公共产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契合了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共同心声。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30225/Page04NU.htm

7.《印度接棒G20主席国为何避谈对俄制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王世达

2月24日至25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结束。会议呼吁加强国际政策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本次会议由印度财长西塔拉曼和印度储备银行行长共同主持。这是印度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后举行的首次部长级会议。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印度有意利用担任G20主席国契机,趋利避害,加速国内经济发展。

印度力求避免乌克兰危机议题绑架会议。在班加罗尔会议上,美国等七国集团成员坚持“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国财长耶伦表示,若不这么做,就是对巴厘岛峰会宣言的倒退。德国、法国财长也表示,谴责力度不能低于巴厘岛峰会宣言。

然而,印度在会议期间坚持不使用“战争”一词,拒绝谴责俄罗斯,并寻求外交解决方案。此前印度官员表示,不考虑在担任轮值主席国的这一年内对俄采取额外行动。印度这一立场可以进行多重解读。首先,不愿意乌克兰危机议题扰乱G20会议议程。作为主席国,印度方面有可能就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粮食能源价格稳定、贸易便利化、疫情和债务应对方面提出代表发展中国家诉求的“印度倡议”或“印度方案”。若在其首次部长级会议中就纠缠于乌克兰危机,那么显然不利于印度作为主席国办好今年的会议和自身考量。

其次,印度不顾美西方反对,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众所周知,乌克兰危机导致国际粮食、石油等价格高涨,持续高位运行,这对于80%石油依赖进口的印度影响巨大。当前,美国联合盟友对俄罗斯进行涵盖经贸、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全方位制裁,但印度出于降低国内通胀、确保能源安全等考虑却反其道而行之,扩大对俄罗斯石油的购买。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30228/Page06NU.htm

责任编辑: 王文珏     签审: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