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你把梦想开成花

2021-07-28 18:22:1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张金豹

  

从上海开往北京的“复兴号”,像一条巨龙,昂首呼啸,疾驰如飞,眨眼的工夫,就把生机盎然的田野甩成五彩变幻的碎片,把迎面而来的群山甩成渐渐模糊的背影。

此时,王传喜正坐在这趟高铁上,时间是2021年6月27日。平静的外表难以掩饰内心的波澜。这条京沪线他往返无数次,但这次心境不一样。他接到中央宣传部通知,今天到北京报到,作为“时代楷模”和“最美奋斗者”代表,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活动。

刚进6月,王传喜就忙活起来,把“七一”前的活动安排得有着有落: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畅谈建党百年感想;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全体党员重温誓词、集体宣誓;组织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学校师生与部分村民齐声“唱支山歌给党听”……

7月1日上午,他端坐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聚精会神地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王传喜想起两年前。2019年10月1日,也是在北京。新中国生日那天,20多万军民欢聚一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结束后,游行活动开始,天安门广场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10万群众、70组彩车组成36个方阵,缓缓行进。每组彩车都精心设计了鲜明主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彩车上,王传喜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昂首挺胸,精神饱满,不时地挥舞着鲜花,纵情欢呼。

代村是沂蒙大地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一个缩影。2014年9月19日,王传喜应邀走进中央党校作了关于代村的发展道路与兰陵新型城镇化的主题报告;2016年7月1日,他在人民大会堂从中央领导手中接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牌和证书;2017年,他光荣当选党代表,出席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8年4月26日,他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优秀基层干部中外记者见面会”;2018年,他应邀赴京出席了全国政协双周座谈会;2019年2月4日,他应邀参加央视春晚代表“时代楷模”给全国人民拜年;2019年9月30日,他应邀出席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

在代村村史馆,各种证书证件、奖状奖牌,琳琅满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奋斗者,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等。还有,全国十佳休闲农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017年中国最美村镇50强。

当我第一次走进代村时,代村完全颠覆了我印象中“村”的概念。这里,看不到砖瓦平房相拥的村落,看不到一家一户的牛栏猪圈,看不到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看不到土一堆草一堆粪一堆的乱象,看不到农民赶牛犁田的场景……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条条大街四面贯通、宽阔洁净,一排排法桐树、银杏树枝繁叶茂、整整齐齐,路旁的花丛五颜六色、绚丽多姿,一个个现代大棚高高隆起、蔚为壮观,一片片楼群造型别致、独具特色。在代村随便走走,全无“村”的感觉,倒像在公园漫步,令人联想起欧洲的风情小镇。

在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涌现出大量典型集体、典型个人,这些先进典型无不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承载着那个时代的主流精神和价值取向,发挥过重要引领作用。

八百里沂蒙,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战争年代英雄辈出,和平时期典型闪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莒南县厉家寨改天换地、发展生产的经验,王家坊前解决生产资金困难的经验,高家柳沟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分别作出大段批示,在全国进行推广。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平邑县九间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沂南县后峪子村党支部书记梁兆利、沂水县西朱家庄党支部书记刘文玲、费县明石塘村党支部书记王红旗等大批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这个璀璨的典型群体中,王传喜无疑走在前头,独领风骚。

现在每天到代村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实地调研,有的解剖“麻雀”,有的考察学习,有的探寻“密钥”,有的休闲旅游……

代村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

  

代村,隶属山东省兰陵县卞庄镇。用常规眼光来看,这个村毫无优势可言。人家靠山吃山,他们无山可靠;人家靠海吃海,他们无海可吃;别的村,要么靠近码头,要么靠近机场,要么靠近高铁,可他们“十三不靠”,更没有石油煤炭或金矿银矿等地下矿产资源。

代村有近2000年历史,原先叫长桑行,因当地遍植桑麻而得名。到了东晋时期,有一戴姓人家来此落户,族人戴祯曾在朝为官,位至宰相,遂将长桑行改为戴家村。新中国成立前后,戴家村又简化为代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代村曾有过辉煌,连续几年实现小麦水稻亩产“双千斤”,每年全村粮食总产达到300多万斤,上缴国家粮食100万斤以上。为了表彰代村对国家的贡献,1976年,山东省委奖励代村4台24马力拖拉机。时任代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桂兰是出名的“女汉子”“女强人”,被破格提拔为县委副书记,后任县政协主席。

2018年6月29日,中宣部授予王传喜“时代楷模”称号时,王传喜邀请李桂兰同他一起进京。李桂兰动情地说:传喜,你们干得好啊!我们那个时候,虽然打了不少粮食,可老百姓没钱花,日子照样苦。哪像现在,什么都不缺。

老太太说的是心里话。

但1980年以后,代村与先进村无缘了。李桂兰调到县委工作,班子换了好几茬,“当家人”换了好几任,要思路没思路,要办法没办法,天天喝酒喝得昏天黑地。家底很快折腾光了。村办小企业垮了,几台像样的农机具卖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设施也毁了。

最可惜的是被拆掉的“王家大院”。这个大院占地几百亩,房子上千间,灰砖青瓦,明清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与山西“乔家大院”、栖霞的“牟氏庄园”不相上下。解放战争时期,县委就设在这里。像这样刻满历史年轮的地标,也被生生夷为平地。有些村民气愤地说,这些败家子儿,卖了祖宗换酒喝,代村是老房子起火——没救了。

到二十世纪末,代村村民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集体经济不仅空空如也,一无所有,而且负债380万元。

这时的代村,班子瘫了,队伍乱了,人心散了。全村成了一团乱麻,四面起火,到处冒烟,寻衅滋事的,打架斗殴的,偷鸡摸狗的,聚众赌博的,群体上访的……

代村的状况,县委非常不满,镇党委十分头疼。那时,还没有下派“第一书记”的做法,无奈之下,镇里只好派一名镇干部到代村任职,勉强维持着局面。

代村人蒙了,相邻的村也蒙了:代村这是怎么了?

  

转机始于1999年,全县村“两委”班子集中换届。镇党委决心从根上解决代村的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来到代村,进门入户,找党员谈心,找村民了解。

结果发现,大家的目光几乎都投向了王传喜。大家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个孩子行,是个当家扛事的料。

当时,王传喜31岁,在县第二建筑公司任项目经理,因为工作出色、表现优秀,1997年3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听说他要回村任职,同事、家人和亲戚朋友一直摇头,特别是他的妻子,反应非常强烈。

但王传喜有主见,一旦认准的事,决不轻易回头。他断然辞职,回到村里。在村委会选举中,几乎全票当选了村委会主任。尔后,村党支部换届时,他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这时的代村,一地鸡毛。王传喜上任第一天,迎接他的不是“传喜”,而是“传票”——偿还债务的法院传票接二连三地送到门上。还有因土地划分不公找他讨说法的村民,他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

王传喜感到烫手了。他知道回村工作难,但没有想到这么难。他斩钉截铁地说,人不死,账不烂,只要是村集体欠下的,就得认账还账。盆碎了锔盆,锅漏了补锅,土地划分不均不公就得调地,再乱的摊子也得收拾。

他把家里值钱的家当都变卖了,不够,就以个人名义向亲戚朋友借,找银行贷。看到好不容易置办起来的家被弄得七零八落,妻子在旁边悄悄抹泪。

经了解,土地划分不均是引发群众不满的源头。土地承包到户十几年了,有的家庭老人去世、女儿出嫁,人口减了地没减。而有的家庭儿子娶妻生子,人口添了地没添。地多的人均近10亩,地少的则人均不到1亩。

在村委会上,王传喜的话还没落地,有的村干部就直摇头,都说调不得,弄不好,烧香引出鬼,不好收场。

村民听说要调地,一下子炸了锅。那些地多的,有的登门骂娘,有的指桑骂槐,有的夜间往王传喜家扔石头,有的吓唬他的孩子,还有的写恐吓信。

面对这种情况,王传喜和班子成员反复商量,统一思想。只要对全村群众有利的事,再难也得干,哪怕天上下刀子,也不能退却,前面就是地雷阵,也要踏平。

他们反复研究调整方案,依法走程序,挨家挨户做工作。由于方案周密,办法公平公正,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

接下来,代村的路怎么走、朝哪走?王传喜和村班子成员一起,带上咸菜煎饼,到江苏华西、浙江滕头、河南南街等先进村取经。然后,请中国农科院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帮助把脉问诊,对症开方。形成了“五园一带”的规划,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良种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和全民健身带,探索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

这个规划令人振奋。但要落到地上,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分散经营显然难以走通,必须重建格局、集约经营。于是,他们克服重重阻力,集中流转了本村的土地,又通过协调,从邻村流转7000多亩,“五园一带”很快拔地而起。

就这样,他们一件一件地干,一步一步地走,一个坎一个坎地过,一个坡一个坡地爬,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调整土地、制定规划、土地流转、旧村改造、物流商城、沂蒙老街……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2019年《人民日报》点赞了山东省兰陵县代村,代村原先是一个贫困落后村,民心散、村风乱,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王传喜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率领党支部带领群众,把一个既贫困又涣散的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大,村民共同富裕的村。2017年全村各业总产值20多亿元,集体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村集体资产增长12亿元。王传喜同志也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来自各方的肯定给王传喜和全村干部群众增添了无穷力量。2018年,他们乘势而上,投资10亿元,占地500亩,建成30万平方米的蔬菜果品加工厂,当年投产,当年受益,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投资5亿元,新建5万平方米、容纳1500名学员的新农人培训中心。投资2亿元、完成占地100亩的“沂蒙印象”二期工程。到2020年底,全村各业总产值36亿元,集体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万多元。

数字或许是抽象的,但这些数字背后是什么呢?

  

清晨,我沿着村里的林荫大道散步。路边的花草刚刚苏醒,懒洋洋地伸展开叶瓣。鸟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叽叽喳喳不停地叫着。一些老人三三两两地来到文化广场,有的在健身器材上荡来荡去,有的伸胳膊扬腿,做着他们自编的健身动作。路边池塘的水面绿意盈盈,几只蜻蜓早早立在挺起的荷叶上。一阵轻风吹来,柔柔的,爽爽的,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和田园的味道。

从代村西望,不远处有一个烽火台状的小山包,在晨雾中朦朦胧胧,时隐时现。这是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的抱犊崮。主峰580米,面积13.5平方公里,有“鲁南擎天柱”之称。

在沂蒙山区,随处可见这样姿态奇特的山峰,它们圆形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这种像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当地人称之为崮。

在汉代,抱犊崮叫楼山,魏晋时,叫仙台山。相传,唐宋年间,山下住着一个姓王的老汉,因为无法忍受官吏的苛捐杂税,只好到又高又陡的崮上生活。可人上去了,耕牛却无法上去。无奈之下,老汉抱着一只牛犊上了崮顶。牛犊慢慢长大,能拉犁耕田了,老汉便与之相依为命,劈山开荒,艰苦度日。此后,仙台山便成了抱犊崮。

曾几何时,代村人像王姓老汉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解决温饱而挣扎。

如今变了,环境美了,口袋富了。20年的时间,代村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由衰到兴,实现了从脱贫到振兴的华丽转身。这一转,转出了中国农村的自信,转出了中国农民的精神,转出了中国农业的希望。

代村走过的路,清晰地诠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配好村级领导班子和选好带头人。从某种意义上讲,选对人比干对事更重要。王传喜有头脑、有思路、有办法、有担当,有了问题不躲着,遇到矛盾不缩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踏平坎坷成大道,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

从代村向南20多里,坐落着为纪念荀子而建的文化园。荀子,战国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誉为百家争鸣的总结者和先秦诸子学说集大成者,是继周公、孔子以后儒学发展史上又一位里程碑式的杰出人物。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38年间,荀子两任兰陵令。公元前230年前后,荀子终老兰陵,长眠于兰陵镇南王庄村东。

这位思想文化巨人一直被人们缅怀着、纪念着。他提出的“明于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观,“化性起伪”“积善成圣”的性恶观,“隆礼重法”的治国观,“王道先行”“强本节用”的富国观,“虚壹而静”“行高于知”的认知观,积累与规范并行的学习观,“禁暴除害”的兵学观等,至今著称于世。他在任兰陵县令期间,推行“节用以礼,裕民以政”的政治策略,农工商各业一片繁荣。

在代村周边,还有以《大学》《孝经》《曾子》名世的曾参,史称“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的萧望之,凿壁偷光的匡衡等,这些名流大家都在这里留下踪迹,对一代又一代的代村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

代村红色文化园里,醒目地矗立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雕塑墙的左侧是: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右侧是: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代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代村阻击战就发生在这里。

1946年底,国民党军队集结整编26师、51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向鲁南解放区大举进犯,战斗在代村打响。当时,我部守卫代村的只有一个连队71名官兵,而且大多是放下锄头拿起枪不足10天的新战士。敌人却出动了1500多人的兵力和18辆坦克。代村的群众与三连指战员一起并肩作战,顽强阻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击毁敌坦克3辆,打死打伤敌人300多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范例。三连被授予为“代村连”荣誉称号。

载入我军历史史册的“鲁南战役”,陈毅、粟裕的指挥所就设在代村。这次战役历时18天,共歼敌5.3万多人,缴获坦克24辆,各种火炮200余门,汽车474辆。1947年1月,在代村召开的鲁南战役祝捷大会上,陈毅十分动情地向沂蒙人民、代村人民表示感谢。

王传喜生在代村,长在代村,打小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红色文化的熏陶,身上深烙着先贤和红色的印记。他常常说,想想我们的祖宗先贤,想想为我们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斗呢?

王传喜上任之初,遇到两件事。一次,在村委会办公室开村“两委”会时,王传喜自己掏钱买了个西瓜请大家吃。刚把西瓜切开,一个老大娘推门进来。他赶紧拿起一块递到老大娘手里。老大娘边吃边说:“真甜,好几年没有吃西瓜了。”

另一件是,有一天,他问一个老大爷手头怎么样,老人叹了口气说:“多年没见过五块钱的大票了。”

这两件事让王传喜难受了好几天,记了一辈子。他在村“两委”会上说,一个西瓜,多大点事儿?五块钱的票子,算个啥?可是乡亲们竟然连这个都吃不上、见不着。我们当村干部的脸上挂不住啊!

为了让老人们过得舒坦,过得有尊严,他们建起4幢96套老年公寓,每户80平方米,家具、暖气等全部配备齐全,拎包就可入住,个人不仅不用缴费,村里每月给每户老人500元零花钱。

为了激励孩子们好学上进,学有所成,村里制定了奖励政策。凡是考入全国排名前10名大学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考入“985”“211”重点高校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进入“一本”录取线的,一次性奖励1万元。另外,成年人参加正规院校各种方式学习的,一年奖励助学金4000元。

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我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红色基因的传承,这不正是代村的“根”和“魂”吗?

  

兰陵,这个县名浪漫而富有诗意。从字面上看,兰是指兰花;陵是指高地。连起来,就是盛开兰花的高地。

兰花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其特质是典雅、高洁。有人将其与水仙、菊花、菖蒲并称为“花中四雅”。也有人将其与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兰陵地处黄河流域,古时候气候湿润,植被丰茂,适宜兰花生长。只不过沧海桑田,今天的兰陵,名字尚存,兰花却并不多见了。

到了代村,兰花却依然长得可人,开得奔放。走进兰花园,仿佛走进兰花的王国。各色品种的兰花绚丽多姿,香气袭人。像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等,应有尽有。

特别引起我的兴趣的是蝴蝶兰。兰花园的小姑娘介绍,蝴蝶兰主要分布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我国的台湾。蝴蝶兰品种很多,姿态各不相同。它的白色粗大的根露在叶片周围,除了具有吸收空气中养分的作用外,还有光合作用。每逢新春,蝴蝶兰植株从腋中抽出长长的花梗,开出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人们喜爱。蝴蝶兰的颜色很多,有白色、粉色、红色、黄色、紫红色、花红心等。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是小花蝴蝶兰、曼氏蝴蝶兰、斑点蝴蝶兰、红花蝴蝶兰、红心蝴蝶兰……

兰花园背后,还有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有天晚上,王传喜从电视上看到,有位台湾知名园艺师在北京郊区种植兰花。他五更等不到天明,叫上司机连夜赶到北京,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找到那位园艺师,可人家连睬都不睬。隔了几天,王传喜又去,园艺师还是连连摇头,又是无功而返。王传喜不死心,第三次进京,终于把那位园艺师感动了。

今天的代村,春有兰花满园,夏有荷花满塘,秋有菊花满街,冬有蜡梅遍地。人们日子在花里过,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有次聊天,我问王传喜,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的梦想,就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他讲述了他曾经目睹的这样一幕: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严重的时候,各地实行严格管控。兰陵是蔬菜之乡,种菜是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当时,代村周边村的大田蔬菜和大棚蔬菜已经成熟,可群众无法去收,收了也无法运出去卖,只好眼巴巴地看着烂在地里。那可是菜农的血汗哪,菜烂了,就等于生路断了。看着这种状况,别提心里多难受了。我这个人,最见不得别人受苦遭罪。所以,我们召开了村“两委”会,统一思想,代村虽然条件好了,可邻村群众的日子不好过,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帮群众解这个难。于是,克服了疫情带来的种种阻力,建起蔬菜果品加工基地。

为了梦想,王传喜20多年如一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敢于担当、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他把梦想的种子植入沃土,开成鲜艳的花朵。他的梦想之花,绽放在新时代的大地上,绽放在飘扬百年的党旗上,绽放在父老乡亲的心坎上,那样绚丽,那样灿烂……

从北京参加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回村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依然在王传喜耳边回响。他连夜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全体党员大会,逐字逐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和规划,重整行装,向着新的目标再出发。

我不禁想,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如果我们每个人的梦都与中国梦紧紧连在一起,并为之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矢志不渝,不负韶华,人人梦想开成花,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会远吗?

责任编辑: 刘君     签审: 于国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