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故事(38)言犹在耳
大众日报记者 武宗义
2021-10-30 10:18:0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今天要讲的是另一个“熊孩子”的故事。在母亲不遗余力的庇护下,此人七岁就成为国君,但或许因为父亲早死,缺乏管束,长大后他成了性情顽劣的“混世魔王”,穷奢极欲、任意杀人,坏事做了一箩筐,最终年纪轻轻便死于非命。
他就是晋文公重耳的孙子、晋襄公驩(huan)的儿子——晋灵公夷皋。灵,恶谥,有荒唐荒淫之意。
话说公元前621年8月14日,晋襄公去世,结束了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晋襄公是春秋时期难得的一个没有多少污点的好国君。他即位后垂拱而治,继续重用父亲留下的老臣,保持了政权平稳过渡,并且多次打败强大的秦国和楚国,牢牢遏制了秦国东进的势头。此外,他一改晋国以往动辄兵戎相见、大打出手的“恶习”,着手修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国际”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只可惜,他仅仅在位7个年头(前627年——前621年),自己的法定继承人——太子夷皋也才仅仅7岁。
弥留之际,他叫来了父亲的老部下赵衰(cui)的儿子——执政大臣赵盾,全权委托他好好教育夷皋,让他继承自己的遗志,延续晋国的辉煌。赵盾答应了。
(上)人是会变的
赵盾(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01年)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后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
国不可一日无君。襄公死后,立谁为国君成了头等大事。而“话事人”就是赵盾。
面对众大臣热切追询的目光,赵盾犹豫了。因为作为执政大臣,赵盾深深明白晋国此时的环境是何等险恶,先君新逝、国内震动,秦楚两大强国和野蛮的狄国正虎视眈眈,伺机报仇。晋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后果不堪设想。犹豫再三,赵盾说:“还是立公子雍吧。”
一语惊四座。赵盾说:“太子夷皋年幼不能理政,而我们晋国现在有难,需要有个年长的人主持大局。公子雍喜欢行善、年龄也大了,先君宠爱他,秦国也亲近他。而且秦国是晋国人民的老朋友(秦,旧好也)。此外,我们立先君喜欢的人,也不违孝道。总之,这对国家有好处。”
凭良心说,赵盾此举完全出于公心,但问题是,他破坏了不同势力多年博弈后达成的“政治默契”和“政治规矩”,而平衡一旦打破,势必引发新一轮动荡。
果然,另一位晋国重臣——晋文公舅舅狐偃咎犯的儿子贾季(以封地贾为氏)站出来反对说:“照你这么说,我看不如立公子乐。他的母亲臣嬴受到怀公和文公两位国君宠爱,立他为君,国人必然爱戴。”
赵盾嗤之以鼻说:“臣嬴低贱,在文公的妻妾中排名第九,而且侍奉过两个国君,这种淫贱的女人,她儿子又能有什么威望?同样是先君的儿子,公子乐不能求得大国的庇护而寄身于小小的陈国。再说陈国离我们这么远,一旦我们有危险,根本指望不上。而公子雍的母亲杜祁,因为襄公当了国君,主动让位于他的母亲逼姞(ji),自己甘心排在后面。又由于狄人的缘故,主动排在季隗之后,这样还排名第四。我们的先君因此喜欢他的儿子雍,把雍送到秦国做官,还做到了亚卿的高位。再说秦国强大,距离还近,可以作为后援。母亲仁义儿子受爱戴,在民众中有威信,立公子雍最合适不过了。”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贾季早在襄公时,就不得不屈身赵盾之下,如今心里不服也没辙,只好不再说什么。于是赵盾发布命令,让先蔑、士会二人快马加鞭赶往秦国迎立公子雍。而“野心家”贾季也不甘落后,派人偷偷到陈国通知公子乐赶快回国,结果被赵盾派人在郫地杀害。
晋国又一段刀光剑影、血腥杀戮的宫廷戏,又一次宿命般拉开了大幕。
当年九月,贾季命自己的同族人续鞫居杀死了在襄公面前进言而降低了自己地位的阳处父。当年十一月,事情败露,续鞫居被处死,贾季逃亡狄国。赵盾念及旧情,派人把贾季的老婆孩子送到狄国,让一家人团聚。
(下)眼泪,“大杀器”
话分两头,接到晋国要求送公子雍回国继位的请求后,秦国的新任国君秦康公欣然同意,而且吸取了此前晋文公回国时没有军队护送,差点被郤芮等人杀害的教训,派出重兵护送公子雍回国。
而此时,晋襄公的夫人穆嬴一听自己的儿子当不成国君,每天抱着儿子跑到朝堂上大哭小叫,逢人便说:“先君有什么罪过?这孩子又有什么罪过?丢开嫡子不立,反倒跑到外边找人当国君,拿你们准备怎样处理这个孩子呢。”
赵盾理亏,每天在穆嬴的哭声中皱着眉头处理完公务便早早下班回家。谁料穆嬴又抱着儿子跑到他家中哭闹不止,撵也撵不走。赵盾无奈出来劝她两句,穆嬴磕头如捣蒜,边哭边说:“你这就忘了当初先君捧着这孩子托付给你说,‘这个孩子如果成才,我就是得到了你的赐予,如果不成才,我就怨你。’现在国君虽然去世了,但他的话好像还在耳边,你转眼就忘记了,能行吗?”
眼见得穆嬴像只讨厌的大麻蝇整日嘤嘤嗡嗡,赵盾和其他大臣脑仁都疼。而且渐渐地,坊间舆论也开始指责赵盾,同情穆嬴。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赵盾勉强点头答应立公子夷皋为君。穆嬴立刻破涕为笑,欢天喜地地走了。
这厢穆嬴用几滴眼泪换来了儿子的国君职位和自己荣华富贵,那边赵盾却犯了难。因为此前派出的先蔑和士会,正带领秦国军队护送着公子雍,浩浩荡荡向晋国进发。
眼看公子雍成了烫手山芋,赵盾说:“我们如果接受秦国送公子雍回来,秦人就是宾客。我们如果不接受,秦人就是敌人,我们必须立刻出兵消灭他们,免得生出其他事端。”
于是赵盾在经过周密部署后,亲自率领大军在夜晚偷偷发起袭击,在令狐打败了秦军,并一直追到刳(ku)首。可怜的公子雍从幸福的云端跌落地狱,白白送了性命。
而侥幸活命的先蔑和士会则先后逃亡到了秦国,被好心的秦康公收留。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先蔑被赵盾派往秦国之前,他的同僚荀林父就察觉了其中的危险,劝先蔑说:“襄公夫人和太子都在,却跑到国外迎立太子,这事必定行不通。”荀林父劝先蔑以生病为借口推脱掉,不要亲自前往,但是先蔑不听。
后来,先蔑逃亡秦国,荀林父派人把他的老婆孩子和家中重要财物送到了秦国。并说:“我们因为是同僚啊。”
再说士会,在秦国逃亡三年,从没有去见自己的难兄难弟先蔑。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和他罪过相同,又不是因为他有道义才跟来的,为什么要见面呢?”
于是,直到三年后回国,士会也没有去见先蔑。
古人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不明白。
国学经典欣赏:
穆赢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左传•文公七年传》
责任编辑: 武宗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