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讲坛|《创业史》人物塑造与“劳动中国”的文学构型

2021-11-03 22:10:5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创业史》是十七年文学时期长篇小说的优秀之作,是一部全面描绘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巨著。《创业史》(第一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5月出版,后多次重版修订,197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创业史》上下两卷。小说以典型化的创作方法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蛤蟆滩“三大能人”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把农业合作化运动放在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变迁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的巨变与农民劳动生活的甘苦。因为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创业史》被誉为一部新中国农村叙事的“史诗”之作。2019年,《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孙桂荣,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项目4项,出版著作、教材7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日前,孙桂荣做客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承办的“共和国的红色丰碑——红色经典公开课”,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的时间节点上,与大家一起重温这部红色经典,深刻体会它深远的历史意义与当下价值。

柳青的创作贯穿20世纪40年代革命战争时期和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其作品以独特的艺术形象反映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变迁。1936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待车》。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中篇小说《狠透铁》,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和《创业史》(未完成),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和《柳青小说散文集》等。柳青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业史》是他的代表作。

新中国农村叙事的“史诗”之作
  经典是时代的缩影、精神的凝聚,也是走进历史的生动教材。“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一部部当代文学史上的红色经典,陪伴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创业史》也是这样一部红色经典,小说的艺术构思集中显示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长篇小说创作的“史诗”品格,具有典型的宏大叙事特征。作者成功地将农村剧变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处于这一变革中人情物态的变化有机地叠加在一起,着力绘制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广阔画面,构成一部宏伟的中国农村的变迁史和中国农民群体的生活史。
  《创业史》把农业生产化运动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进而书写出历史演进的趋势,表现出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小说的创作有其时代背景与创作初衷,一方面,作品从土地革命到合作化运动的创作体现了中国农民命运的另一种变迁。土地革命符合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朴素愿望,小说讲述了中国农民的创业历史;另一方面,《创业史》作为“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来创作,呈现了严肃与宏大的艺术追求。柳青旨在通过《创业史》这部小说,呈现出“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得很成功,并且具有十七年文学时期文学人物的基本特性。小说呈现了“旧农民”序列与“新农民”形象,梁三老汉和梁生宝两个人物形象,已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行列。其中梁三老汉是书中塑造得最凝重、最精彩、最有感染力的旧式中国农民形象的艺术典型,梁生宝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农民的英雄典型。作为乡村伦理下老农民代表的梁三老汉“每天东跑西颠,用手掌帮助耳轮,这里听听,那里听听。他拄着棍子,在到处插了写着字的木橛子的稻地里,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他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呈现出情感思想的转变,是一个真实鲜活的经典现实主义形象。蛤蟆滩的“能人”郭振山是表面为公,实为个人私利的机会主义者。在小说中,这个人物形象“只给自己当家,不给贫下中农当家了”,他自己还有个人发家致富的“小五年计划”。姚士杰和郭世富则是农村新一轮阶层分化的代表,他们为富不仁,是不满合作化运动者。小说中,梁生宝是在烘云托月中出场的“农村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他的孤儿、继子身份呈现出对政治伦理的自觉认同。他以开荒、新稻种、“多打粮食”等举措提升互助组吸引力。除这种社会主义革命精神外,梁生宝身上还兼具一心为公、践行互助行为的理想主义品格。
劳动+恋爱:《创业史》中的情感话语
  《创业史》中“劳动”+“恋爱”模式下的情感话语也是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具体来看,梁生宝“失败”的爱情是红色经典的新异情感叙述;小说中的“劳动”阻碍了“恋爱”,则是对梁生宝这一人物形象的侧面烘托。因为忙于劳动生产,梁生宝这一农村“社会主义新人”付出了情感代价。在他身上,共产党人的理智克制了人类容易放纵感情的弱点。他想:一搂抱,一亲吻,定使两人的关系急趋直转,搞得火热。今生还没真正过两性生活的生宝,准定一有空子,就渴望和徐改霞在一起。要是在冬闲天,夜又很长,甜蜜的两性生活有什么关系?共产党员也是人嘛!但现在眨眼就是夏收和插秧的忙季。他必须拿出崇高的精神来控制人类的初级本能和初级感情……他没有权利任性!他是一个企图改造蛤蟆滩的人!这些想法导致了他爱情的失败,但让他的形象更加饱满、高大。
  《创业史》中人物从甜蜜与痛苦的爱情反思中实现了个人意识、自由思想的萌动。徐改霞这一人物体现了劳动生产中女性解放观念的觉醒,“总要找一个思想前进的、生活有意义的青年,她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和他的命运扭在一起”。“出去参加过几次群众会,柿树院就管不住改霞了,蛤蟆滩的穷佃户,表现出翻身的强烈要求;改霞又被穷佃户们翻身的要求鼓舞着,渴望女性切身的解放”。她还敏感地察觉到了农村社会中的男权文化。“生宝和她都是强性子年轻人,又都热心于社会活动,结了亲是不是一定好呢?她想:生宝肯定是属于人民的人了;而她自己呢?也不甘愿当个庄稼院的好媳妇。但他俩结亲以后,狂欢的时刻很快过去了,漫长的农家生活开始了。做饭的是她,不是生宝;生孩子的是她,不是生宝。以她的好强、好跑,两个人能没有矛盾吗?最后徐改霞离开农村进城当了一名女工,柳青在《创业史》中对与农村青年的婚爱生活作了一番另类思考。
“劳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图景
  《创业史》原计划写四部,最后只完成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部分。小说第一部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发生在我国农村合作化运动中的一场“放弃私有制,接受公有制”的伟大变革,这部作品通过一个叫蛤蟆滩的村庄里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思想、行动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展示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趋势。《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蛤蟆滩各阶级和各阶层人物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的描写,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小说深刻地表现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阶级关系及各阶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展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风貌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巨变。
  尽管《创业史》不可避免地被打下时代的历史烙印,作者常常用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的眼光看待人物和世界,使作品在一些重要环节上对人物形象或历史观念作了某些歪曲性的描写。但是小说把农业合作化运动,放到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变迁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既有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也有农民劳动中产生的日常感情,还有不同人生姿态间的微妙冲突,彰显了红色经典的美学丰富性与复杂性。

(□记者 刘兰慧 整理)

责任编辑: 杜文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