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刘玉林:通过剪纸让更多人了解村子历史

2016-09-13 22:01:1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8月16日,在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杀虎刘村一处农家小院里,66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玉林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剪纸。“中央反腐搞得好,我别的不会,就会剪纸,这不我剪了个廉政主题,已经完成了一幅了,这是第二幅。”刘玉林和蔼地笑道。

“我打小爱跟着老人们玩,跟他们学东西,这木工活就是这么学出来的。”刘玉林说。他19岁的时候,经常到村里的一位老木匠家里玩,看着人家做活,也帮着打打下手,久而久之,喜欢上了做木工,于是就拜了师学艺。跟着师父转遍了十里八乡,也把木工手艺学到了手。做木工活儿的时候,有时为了好看要在木板上刻花,用红纸剪成图案贴在木板上,就是这样的剪剪刻刻,让刘玉林学会了剪纸。开始的时候,看到什么剪什么,想到什么剪什么,再到后来,就照着图画、照片剪。剪出了100多种作品,内容有飞鸟走兽、山水、人物、花草等等。剪纸剪出了名气,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每逢有事就专门请他去。

那时候,农村办喜事扎虚棚装饰婚房,就是用秸秆贴着四面墙撑起架子,上面糊上报纸外面再糊上一层白纸,用红纸剪出好看的图案贴在白纸上。常用的就是角花和团花,四周贴角花,房顶贴团花。另外,家里要贴上喜字,新人的脸盆、鞋子里都要放上剪纸。谁家办喜事,都提前来找刘玉林,“人家来叫我就应,一年有五个月在外面跑。”刘玉林笑着说。无论是帮人做木工还是剪纸,他都分文不取。

2011年,有人介绍他到秦皇台中心学校去干男生公寓管理员。校长听说他剪纸剪得好,就让他试着给孩子们讲讲剪纸课。没成想,这一试课,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由于刘玉林不会写字,讲课完全通过口头。孩子们说,刘老师的课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他们喜欢。刘玉林一周有六节剪纸课,每年能教200多个学生。几年下来,他的学生在各种剪纸大赛中获奖,他本人也已申报了滨州市级和山东省级剪纸艺术研究会会员。

能将剪纸这门传统艺术传给孩子们,刘玉林觉得心里很欣慰,但考虑自己年龄大了,以后可能站不了讲台,没法继续教学生,刘玉林有了出本剪纸教材的想法。他考虑着把自己的剪纸方法配上图,由他口述,让别人写在纸上,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更快了。他的想法得到了校方的认可,专门安排了两位美术老师一起编印。2014年底,这本教材终于印刷出来。开剪纸课,编剪纸教材,这在当地是头一家,吸引了众多学校来学习取经。

刘玉林在展示《刘平妻杀虎》作品

“你们知道我们村为啥叫杀虎刘吗?看看这幅剪纸就明白了!”刘玉林指着他的一幅裱好的剪纸作品向笔者介绍到。原来,元朝《烈女传·胡烈妇》里说的刘平的妻子虎口救夫,后人为纪念这位杀虎英雄,将村名改为了杀虎刘。这些年,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玉林外出参加活动很多,每逢活动他都带着这幅“刘平妻杀虎”。 他说:“我没上过学,别的不会,希望能通过剪纸,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村,了解我们的历史。” 

责任编辑: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