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中国“小麦航母”——山东农业大学德州(齐河)小麦产业研究院蓄势崛起

2023-07-13 11:21:50 发布来源:人才山东

“我们的目标是聚力打造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小麦产业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合力打造中国‘小麦航母’!”日前,人才山东网采访调研组走进刚刚落成不久的山东农业大学德州(齐河)小麦产业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勇向我们生动阐释了研究院的发展愿景。

产业赋能 校地合作展宏图

山东农业大学之所以选择在齐河建立小麦产业研究院,与这里的产业根基密不可分。

据了解,德州市是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地级市、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山东省政府、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支持德州市创建“吨半粮”市。

而齐河县,作为德州市唯一的沿黄县,素有“黄河粮仓”的美誉,它的农耕历史如同身边奔腾的黄河一样源远流长。近年来,齐河粮食总产连续15年超22亿斤,连续7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22年粮食总产达28.75亿斤,实现“二十连丰”。

对于小麦育种来说,齐河小麦种植面积大、分布集中、集约化水平高,这里有着哪怕是国家级小麦专家也念念不忘的壮观麦浪。据悉,齐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面积61.67万亩,小麦研究室、检测机构、综合服务等功能齐全。园区粮食种植面积30.75万亩,建有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试验站—齐河县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正在建设的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更是为建设小麦产业研究院提供了充足的政策、空间、条件支撑。

今年5月,由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政府、德州市齐河县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山东农业大学德州(齐河)小麦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市及齐河县的三方合作,被视为强强联手,珠联璧合。

小麦产业研究院成立后,将围绕小麦“重要性状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育种技术创新、重大品种培育、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生产、高质量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精深加工与功能食品研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7个主攻方向,组建30个左右高水平研究团队,汇聚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研发团队组建国家小麦产业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小麦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助推德州市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链融合 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今年的山东省两会上,发展高质量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被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德州,小麦产业研究院嫁接起高校与地市合作发展的新桥梁,打通了校地合作育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德州市“四链融合”的典型样本。

据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勇介绍,小麦产业研究院将围绕科产教深度融合,创建人才、科技、平台、产业、行业、政策“六打通”新型研发机构,集中产、学、研优势力量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推动优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大动力和科技支撑。

王勇表示,研究院预期每年创制100份左右小麦种质材料,转化突破性小麦新品种25-30个、新技术新装备20-30项,实现转化金额5000万元。同时,研究院还将在齐河建成国内最大的小麦制种基地、成果展示基地、种源创新和应用基地,与企业联合建设国家或省级研发中心、申报区域合作基金等各级各类研发项目50个,全面提升齐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等载体功能,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示范区。

院士领衔 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

创新的源头活水是人才。研究院刚刚落成不足两个月,却已吸引了30余位小麦研究领域的全国顶尖院士加盟其中,成为该院的签约科学家,这一惊人的成绩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平时就与国内小麦研究领域的院士专家交流比较密切,当专家们获悉国内唯一一个小麦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到德州的时候,全都踊跃加入其中,全国小麦领域的院士几乎一个不落!”王勇笑着给出了答案。

按照规划,该院最终将组建由院士、国家杰青等30名左右专家教授领衔,100—150名中青年研究人员、400—500名研究生组成的研发团队。未来5年,该院每年将投入1.5亿元科研资金,推动产出一批原创性成果、突破性新品种、绿色高效生产和加工技术。

大格局开新天地。为了更好引进人才,研究院目前正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报纸等媒介面向海内外发布人才需求和相关政策,逐步构建全球人才招聘网络,通过举办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和学术论坛等活动形式,大力畅通人才招聘渠道,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在薪酬待遇方面,研究院在汇总研究了省内一流高校和全国一流农林高校薪资水平的基础上,制定了极具明显优势和吸引力的薪资水平和科研经费支持标准,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于此。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在不远的将来,山东农业大学德州(齐河)小麦产业研究院势必会让更多的“金凤凰”来这棵“梧桐树”栖息,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山东方案、山东力量。

责任编辑: 李振兴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