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大众日报记者 蔡明亮 李文明

2016-09-13 21:43:53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经济进入新常态,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面对困局,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寻找突破,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工匠精神,新经济发展的激发要素

今年“两会”,在谈到“当前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时,李克强总理提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新经济就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大创新、增加科研力度、提高效能,将已有的产业做出新花样,是重要的路径,但这些都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基础和支撑。    

互联网的发展使众多传统行业获得转型升级。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家政服务引入标准化服务,“榜上”互联网,就变成一种新业态。这种新型的业态必须以质量为依托。

济南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公司把家政服务标准化定为促进企业进步的重要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服务质量、服务管理、工作标准三大子体系为支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填补了我国家庭服务业标准化的空白,使其成为家政服务员精心服务的“工具书”和用户使用服务的“说明书”。以此,济南阳光大姐成为质量引领服务业发展的典范。

省质监局局长张宁波指出,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才”。这才能为新常态下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工匠精神,供给侧改革的新动力

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一方面,我国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电解铝、光伏、风电等产业出现严重过剩;另一方面,企业的供给水平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造成这个矛盾的根本原因,是许多企业一直停留在物质短缺时代的思维上不能自拔,导致大量的低级甚至是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市场。在消费需求向高端、高质转变的时代,研发和生产好产品、精品才能满足消费需求,而研发生产质量上乘的产品,必须以工匠精神为引领。

在今年3月29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九阳股份副总裁韩润介绍说,在消费水平快速升级的时代,企业必须步步紧跟甚至领先消费。九阳成立20多年来,能够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国内小家电的领军企业,最重要的因素是把每一件产品都做成精品。而在市场需求下降的形势下,仍然能够一枝独秀,最重要的还是靠的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地提升产品质量和品位。

韩润认为,质量支撑的核心是以工匠精神持续创新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产业升级。

谈起工匠精神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获得者温德成举例说,F1赛车制造商对质量的追求是疯狂的。每辆F1赛车由3500个零件组成,制造商每年都要对赛车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而且整车的组装需在4天内完成,还要确保赛车的卓越性能。在赛车场维修站,制造商要提供5万多个重达25吨的备件,在赛车过程中在7秒之内完成更换轮胎、加油及必要的维护。如此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完美结合令人感觉不可思议。这一切来源于企业高层领导对质量的高度重视和极端执著,来源于全体员工乐于迎接挑战和追求完美的健康心态。

“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而是质量观念。追求质量的发展将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温德成这样判断。    

工匠精神,提品质树品牌的关键所在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命名全国20家园区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其中,城阳区申报的高速列车产业区被命名为“全国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命名为骨干企业。

“质量是我们的关键词。要保证质量,就不能停止创新的步伐,就必须常葆品牌的号召力。”中车四方董事长张在中说。正是在以该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企业的不懈努力下,“中国高铁”成为新名片。

中车四方所在的青岛市城阳区,高速列车研发与制造产业聚集。“城阳已经成为国内制造高速动车数量最多、品种最全、质量最优、技术最先进、安全运行里程最长的生产基地,成为享誉全球的现代化、世界级动车小镇。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马清庆说,质量保障、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打造出了高速列车产业集聚高地。

贾文品表示,我省以“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信用保证”质量发展之路,推动质量强省,培育更多的质量发展品牌,全面推动山东加快迈入质量品牌时代,已形成了类似城阳区产业集群的众多示范区,如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临沂蒙阴县“全国沂蒙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青岛市黄岛区“全国家电电子及船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

“以工匠精神抓质量培育品牌,进而带动产业集群,从这种意义上讲,工匠精神正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石。”贾文品说。

工匠精神,标准落实的中坚力量

以标准推进产品质量提升,促进经济升级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在新形势下推进经济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8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增加“中国制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会议认为,工匠精神是推动标准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引导企业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鼓励大中型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元”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推出体现技工价值的薪酬、荣誉等制度。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消费品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专项基金,营造尊重技术、追求品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推进标准化发展,质监部门正在积极筹备召开全省标准化大会,推动出台《山东省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了《2016年度“山东标准”建设行动计划》,围绕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等8大领域,开展“标准化+”行动,确定626项“山东标准”建设任务。积极开展“万项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千项地方标准”管理提升、“百项先进标准”引领、“十项国际标准”示范工程,以标准升级带动山东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青岛市大力实施标准化+行动,成立了青岛大学标准化战略研究院,筹划起草了《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联合国内其他9个城市开展国家内贸流通标准化联盟试点;济南市开展“济南市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创建活动,对当年获得“济南市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的给予20万元的扶持。烟台、泰安、淄博、德州等城市也都通过出台各类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推动标准化建设,以期推动经济社会的升级转型。

“‘一流企业做标准’已经成为市场共识,而所有标准的执行和落实都离不开质量的支撑。”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郭大雷说,标准本身就是对某一类产品所作的质量标杆。许多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某一产品的标准制定者,首先是基于他们的产品质量和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企业要想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就必须首先扎扎实实地把产品质量做上去,就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