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周·大政策要览|六大“政策红包”,千方百计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就业

大众日报记者 马章安 郭茂英 蒋兴坤 单体敏 周艳

2020-08-24 05:57:1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8月17日-8月23日,省政府网站(www.shandong.gov.cn)挂出多条政策: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省政府新闻办也同步举行了多场新闻发布会,对一系列政策和行动进行细致解读, 大众日报等媒体在第一时间对有关政策进行了报道。大众日报一周大政策要览,带您一起回顾。

省政府网站部分政策文件截图。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按照每年每公里“县道10000元,乡道5000元,村道3000元”标准执行

8月17日,省政府网站正式发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我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要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7%,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管理养护体制,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指导建立“县级指导、乡级负责、市场养护、环卫保洁”乡村道管护新机制,补齐乡村道管护短板。其中,县级政府履行农村公路管护主体责任,制定相关部门、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护职责任务清单和职责边界清单;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乡村道管护工作,指导和组织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管护工作。

针对资金保障,《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其中,县级政府承担农村公路管护资金筹措主体责任。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按照每年每公里“县道10000元,乡道5000元,村道3000元”标准执行,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投资长效机制。

《实施方案》提出,我省将全面推行以县(市、区)政府负责同志为总路长的农村公路路长制,县级政府负责统筹全县农村公路工作。具体为:设立县、乡、村道路长,由县(市、区)、乡镇相关负责同志担任,其中村道鼓励由所属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担任。各级路长具体负责相应农村公路管理和涉及问题的协调治理工作。到2021年底,初步构建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完备的政府责任体系、高效的部门协同体系、科学的监督评估体系、有力的资金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分工负责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

党政机关食堂按照健康、从简原则提供饮食,鼓励位置相近单位共用食堂餐厅

据8月18日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日前发布《通知》,全面加强全省党政机关食堂及公务接待用餐管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通知》提出,全省党政机关食堂要不断提高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水平,按照健康、从简原则提供饮食。要加强食材、原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管理,提高原材料出成率。改进供餐用餐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分析预测就餐人数,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做餐、配餐。要推进“健康食堂”建设,合理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多采用小份、拼盘等形式,减少剩餐浪费,开展“光盘行动”。安排专人负责食堂巡视检查,对浪费行为给予批评教育。要进一步提高机关食堂资源利用率和集约化程度,鼓励位置相近单位共用食堂餐厅,提高食材利用率,减少各环节浪费。要强化餐厨垃圾源头减量,提高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按规定将餐厨垃圾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回收处理或进行就地资源化处理。

《通知》要求,全省党政机关要严格落实《山东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加强国内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力倡导和推行分餐制,以公务用餐文明引领社会消费文明。国内公务接待用餐应按照快捷、健康、节约的要求,积极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原则上实行自助餐。公务接待酒店宾馆要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到餐饮生产、加工、服务的全过程,积极发展大众餐饮,主动引导消费者节约用餐,提供标准化菜品,合理设计菜单,调整菜品数量、份量,多提供小份菜、半份菜,餐前引导适量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避免“舌尖上的浪费”。

  

2025年底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海水淡化用电免收需量(容量)费

据8月18日大众日报报道,目前,山东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8个,产能达37.6万吨/日,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但作为北方严重缺水地区,山东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增加水资源供应,保障水安全。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山东全省海水淡化产能将超过100万吨/日。

根据《意见》,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空间总体布局为:一区、两园、多点、群星。即:全省整体创建全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青岛百发、烟台海阳两个具有辐射供水功能和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产业园;在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6市沿海工业园区配套建设14个海水淡化基地,在潍坊建设2个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基地,实现水盐联产;根据需求在全省32处有居民海岛建设海水淡化站,500余艘远洋船舶配备海水淡化装置。

《意见》重点实施五大行动:沿海工业园区“增水”行动,有居民海岛“供水”行动,沿海缺水城市“补水”行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行动,科技支撑行动。提出了29个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确定沿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合力促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省海洋局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处处长段建文介绍,下一步,各地将明确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牵头部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产业装备制造“卡脖子”技术协作攻关、加快推进淡化海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等。加大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海水淡化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2025年底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海水淡化用电免收需量(容量)费,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水淡化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支持发电企业实行水电联产,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探索地方财政对淡化海水与当地市政供水水价差额进行补贴或由政府购买等。

六大“政策红包”,千方百计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就业

据8月19日大众日报报道,截至7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留鲁就业率达到82.56%;实施“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招聘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生591名;2019年,全省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3.3亿元,同比增长91.7%……8月1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优秀青年人才呈现回流态势。

“下一步,我省将把促进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就业作为实施人才兴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性工程,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制订最优政策,强化服务保障,大力招才揽才,千方百计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就业。”省人社厅副厅长夏鲁青说。

聚焦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促进人才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制订实施“十强”产业高校毕业生集聚计划,建立招聘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名校人才直通车”岗位征集发布比例向“十强”产业倾斜。放大济南、青岛集聚作用,打造更具感召力、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扩岗增容,持续扩大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招录招聘规模,提高应届毕业生招考比例。开发一批科研助理岗位、基层就业岗位,扩大基层项目招募规模。实施青年见习计划,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对留用率高的见习基地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

搭建平台,办好“名校人才直通车”,发挥“海洽会”品牌优势,实施博士后英才汇聚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打造“就选山东”青年人才服务云平台,集中发布引才政策、岗位需求和服务事项,建立常态化对接交流平台,提高引才成效。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对介绍引进重点高校、高学历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给予引才补贴。

鼓励创业,引导国有创业平台提供免费创业工位,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依托高校、支持社会力量创建公益性创业大学、创业学院,举办创业训练营,大规模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引导各类基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探索青年人才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分散创业风险。多层次打造创业创新赛事平台,对优秀创业项目、创业团队给予资助和扶持。

优化服务,引导各市出台青年人才安居政策,采取提供免费人才公寓、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或发放住房补贴等方式,多渠道解决青年人才居住需求。用好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出入境和居留、户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职称评聘、编制管理、薪酬等方面,及时为高层次青年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筑梯搭台,人才项目向青年创新人才倾斜,各类人才工程中增加青年人才名额,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培养开发。深化基层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引导青年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发布制度,引导用人单位健全工资增长机制,让人才价值有回报。

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每年建设500万亩生产基地

8月21日,省政府网站正式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山东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000万亩,其中强筋小麦120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区。

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山东将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防治、统一肥水、统一机收”,集中打造示范区。全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县每年集中打造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通过项目引领,全省每年建设5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

给予济宁市兖州区、德州市陵城区、宁津县国家制种大县每县每年1000万元奖励资金,连续三年支持开展制种基地建设。依托育种单位和小麦种业龙头企业,全省建设和完善高标准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生产基地30个,推动原种繁育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良种繁育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

此外,为强化产业融合发展,措施明确,山东将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小麦流通、加工企业15家。采取“企业+服务组织+基地+农户”等有效形式,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拉长产业链和服务链,推动产加销有机融合。

济南市多措并举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特困人员可参照“单人户”入低保

据8月23日大众日报报道,“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可单人纳入低保,无法返岗复工人员可享受一次性临时救助金2000元……”这是济南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残疾人联合会等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中的内容。

济南市提出,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低收入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低保边缘家庭;重残人员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是指患有当地有关部门认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员。

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实现“应救尽救”。济南市对受疫情或灾害等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2000元;对其他基本生活受到疫情影响陷入困境,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适当提高救助额度。对申请临时救助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重点核实其生活必需支出情况,不再进行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调查。

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实现“应养尽养”。济南市要求完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精准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根据救助对象本人意愿将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实行愿进全进,尽最大努力收住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年底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0%以上。

同时,加强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实现“应兜尽兜”。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实现“应补尽补”。

欲了解更多政策信息,请到省政府网站(www.shandong.gov.cn)查阅,或阅读《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郭茂英 蒋兴坤 单体敏 周艳 整理报道 策划 刘江波)

责任编辑: 马章安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