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追忆爸爸
2022-04-05 15:20:5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山上的花正顺序开放,新叶青翠欲滴,小鸟叽喳好奇,温柔的风扑面而来。
岁月就这样,带我们又来到了一年清明。
清明——这两个字多好。
看那“清”字,青草一片,在水一旁,透露出春的气息。
而那“明”字,因日月交相辉映,使人眼前一亮,黑暗和蒙昧告退了,大地被光明覆盖。
清明时节,是春气萌动热烈的时节,敬祖,寻根,怀念,惜春,它携着深邃,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走来……
故乡、故人、故事,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跃然于眼前,而清明,给了思念最郑重的仪式感。
大众日报客户端联合大众日报丰收副刊推出主题征文活动“清明时节”,向每一个远行的生命行礼,相聚和别离的命题,在今天再次开启。
在繁忙的日子里,停歇一下脚步,看看天空,念念过往,思考一下来去归处。
征文要求:
字数不限,有配图和视频更好。
投稿邮箱:
liujun0519@126.com
追忆爸爸
冯锡惠
爸爸的早逝,是我一生抹不去的痛。
那是1975年夏的一个傍晚,放学后在邻居家写作业的我,听到楼下传来一阵凄厉的哭声,我大吃一惊,这声音分明是母亲的啊,她怎么了?我飞奔回家,穿过门口乌泱泱的人群,看到了趴在床上痛哭的母亲——娘,你咋了?娘,你别哭啊——我没有听到娘的回答,吓得跟着她一起大哭,直哭得声嘶力竭,天旋地转……
在旁边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劝慰中,我才明白,爸爸去世了,无论我怎么哭怎么喊,爸爸都不会回来了。那个凄惨的傍晚,在我们娘仨的哭声中暗淡下去……
爸爸不过是患了感冒,不过是有一点发烧,怎么就因此丢了性命?
在后来的事故调查中我们才知道,是粗心的医生给爸爸打退烧针时违反了操作规程,针头染上了细菌,一针致命!
昨天还和我们有说有笑的爸爸,就这样猝然离开,匆忙得没和我们道别,没和两个女儿见最后一面,没听我们最后叫他一声“爸爸”!
爸爸的追悼会在那个三线工厂前所未有的隆重,礼堂里的花圈放满了,还有人源源不断地送来,只好往门外摆,一直摆出去好远好远。
爸爸是20世纪50年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从潍坊农村的一个贫寒之家走进工厂当了一名小学徒,而后靠自学进了高校,学费都是自己打零工挣的。从上海毕业后辗转大连、潍坊,最后支援三线去了四川涪陵,是那个三线厂的技术副厂长。
爸爸去世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个既慈祥又严厉的父亲。有两件事让我记忆深刻。
大约是读一年级的时候,粗心的我把语文课本弄丢了,对七八岁的我来说,这就是天大的事了,我吓得回家哇哇大哭。那时候正遇上母亲生病爸爸回家探望,他安抚我说:不要着急,爸爸给你抄一本书如何?于是,我从同学那里借来课本,每天放学以后,我写作业,爸爸就开始为我抄书。抄到一半的时候,我去翻看,这一看发现了问题:爸爸,这书里怎么没有插图呢?
嗯?语文课本,只要看字就行了啊。
不行,我要一本一模一样的课本。
哦,那我试试看,把图也画上。
过了没几天,爸爸就给了我一本图文并茂、版式也一模一样的课本。
长大以后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任性,百忙之中的爸爸,从没学过画画的爸爸,是怎么样忙里偷闲给我连抄带画了一本课本的。那是多么珍贵的纪念物啊,可惜的是搬家以后早已找不到了。
另外一件是搬到涪陵之后的事了。星期天到山上捡柴是我们小孩子的任务,有一次我们从山上捡柴回来,有人提议走近路回家,走近路就意味着走厂区,那是厂里唯一的一条柏油路,比走山路舒服多了。我们一群背篓里装满松球树枝的孩子,就这样从厂区里大摇大摆地回了家。
晚上爸爸回来,前所未见地没了笑容,一进门就把我叫到跟前:过来,我跟你谈谈。
谈什么?从没见过爸爸这副铁青着脸的模样,我本能地往后缩。
今天为什么背着背篓去厂里?
去山上捡柴啊。
听着,今后不允许你背着背篓从厂里走。要是再让我看见,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为什么?
因为有盗窃厂里物资的嫌疑。
十一岁的我还不懂得瓜田李下的道理,但看到爸爸严厉的面孔,我知道了这件事的严重性。长大以后才明白,正是爸爸对自己和家人的约束到了如此严苛的地步,才受到全厂职工的拥戴。
爸爸去世之后,我们整理他的遗物,竟找不出几件不带补丁的衣服。妈妈说:你爸爸苦啊,他这个干部当的,出差都是自己带干粮和咸菜。
爸爸把全部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他热爱的工作,他接到支援大三线的任务奔赴四川时,妹妹才刚刚出生20天。和他在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他几乎天天加班到半夜。后来才知道,他们在山沟里建起一座工厂有多么不易,吃的苦受的罪他从来没跟家人说过,但长大后的我能想象得出,在一穷二白的山沟里建厂,他付出的是怎样的心血和汗水!
爸爸走了,带走了母亲的希冀,带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悲伤和思念。一次次梦里见到爸爸,无比欣喜地扑向他:爸爸爸爸,人家都说你死了,你去哪里了啊?爸爸总是笑着说:弄错了,我只是出差了——醒来方知是梦,泪水伴着窗外的风声雨声打湿枕头,再难入眠。多少年之后,还是不敢提到“爸爸”二字,一说就忍不住心悸。
每当听到别人喊爸爸,羡慕伴着酸楚就涌上心头,一直到做了母亲,听到女儿喊爸爸,还是忍不住心脏悸动:我再也不能像她这样喊爸爸了。
爸爸,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开拓者,您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成了今天繁荣盛世的基石。今天的我们,已经生活在您给我们描述过的美好日子里。
爸爸,您虽然已经远走,但您对女儿“自立自强”的嘱托,我们须臾不敢忘记。您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一生深深影响了女儿们,激励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 刘君 签审: 于国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