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角色立住靠“自在”

大众日报记者 逄春阶

2023-08-24 16:19:3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北京人艺许多老演员既会演戏又会生活,舞台上一举一动背后,都有深厚的生活积淀。生活中自在,演戏必然自在。”自在,自我的存在,就是不受拘束的自由状态。一个优秀艺术家,站在舞台上,有角色“本我”的性情流露;站在生活的“舞台”上,有“真我”的性情流露。

濮存昕回忆,在《天下第一楼》中演常贵的林连昆老师,虽不是主角,但他只要在台上,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天下第一楼》已经排到第二幕的时候,他才顶替别人参加排练。林老师拿着剧本边对台词,边适应对手演员已经排好的调度,有的地方他走起来不舒服,就停下试试别的办法。突然,他在说一大段台词的时候变换了动作,往门柱上一靠,抹了两下餐桌,然后用手指撑着桌角。林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堂头,一天到晚不知得接多少客、干多少活,所以,能抽空闲聊几句的时候,会有靠一靠、撑一撑的形体语言,特别有生活,角色也立住了。当时整个排练厅的演员都对林老师的表演赞叹不已。

“靠一靠、撑一撑”这都是不经意间的细节,属于即兴表演,但又那么恰切。林老师演出的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有人说,细节的展开,几乎凝聚了一个艺术家全部的艺术修养。可不能小看了一个细节。看似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是在生活中熬出来、泡出来、挤出来的。人生的阅历越丰富,艺术家塑造的角色越丰满。年轻时,读《红楼梦》第六十九回,贾母见尤二姐,觉得没什么稀奇,可是当我花眼后,才注意到贾母见尤二姐的一个细节:“凤姐忙又笑说:‘老祖宗且别问,只说比我俊不俊。’贾母又戴了眼镜,命鸳鸯琥珀:‘把那孩子拉过来,我瞧瞧肉皮儿。’众人都抿嘴儿笑着,只得推她上去。贾母细瞧了一遍,又命琥珀:‘拿出手来我瞧瞧。’鸳鸯又揭起裙子来。贾母瞧毕,摘下眼镜来,笑说道:‘更是个齐全孩子,我看比你俊些。’”贾母“戴了眼镜”“摘下眼镜”这传神的细节,在我花眼之后才注意到,看来读书也分年纪,不到一定年纪,体会不出那独特的味道。曹雪芹不经意间,给贾母戴上眼镜,这就写出了一个老年人的正常状态。看到这个细节,我想起小时候,七十多岁的祖母领着我在河边乘凉,她把左手伸出来,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去捏左手背,皮肉立起一道。祖母说:“看,皮都松了,能打墙了,我老了。”祖母用一个细节展现出了老景的“正常”。

我还从濮存昕的口中了解到戏曲界论表演有“三形六劲儿心已八,无意则十”的说法。有模有样,三分;词儿准,腔儿圆,劲儿足,六分;走心动情,八分;随心所欲,怎么演都对,十分。等到了“无意则十”的阶段,就不是演员跟着弦儿唱,而是司鼓、琴弦跟着演员走。既有我又无我、既是演员又是角色,这是舞台表演的魅力所在。这就是一种大自在。“老一辈演员在台上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背后打底的是扎实无比的基本功,是大量时间精力的专注投入,还包括表演的直觉和即兴。”濮存昕的理解是深刻的。“舍我其谁的自信”,源于不滞于物的大自在,看淡了,就看透了;看透了,就能演透,就能演出彩。作为一个演员,就是要塑造角色,塑造不一样的角色,而不是盯着拿什么奖。当然,拿奖不是不重要,毕竟奖项是社会、专家认可的一个标志。但最终的认可,是老百姓的口耳相传。适合自己口味的,才是最好的。找到自己的口味,找到自己的所需,直奔而去,这就是幸福的。有豁达的心态,有超然物外的风骨。

庄子有言:“自适,而非适人之适。”恒存自然之态,去感悟、去体味、去咂摸。自由而得大自在。这是高境界。我以为,“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这三“真”,首先得有自在的状态。

责任编辑: 杜文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