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报告文学呼唤青春基因

大众日报记者 逄春阶

2023-12-17 07:27: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2月6日至7日,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年会暨2023年报告文学创作会在湖南长沙举办。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等专家学者表扬了山东、湖南、江苏、广东四个省近年来在报告文学体裁创作上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时,指出全国报告文学作家队伍面临老化的问题,呼唤更多的年轻报告文学家走上前台。

目前,从全国的报告文学创作队伍来看,创作主力还是50后和60后,有少量70后作家。80后、90后报告文学作家很少,00后作家简直是凤毛麟角。固然,报告文学写作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一定阅历,没有一定经验,很难驾驭这种体裁。徐迟写《哥德巴赫猜想》时63岁,黄宗英写《大雁情》时54岁,这些经典的报告文学其见识、思辨、语言、诗情,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比如赵瑜的《寻找巴金的戴莉》,写作时,赵瑜54岁。年龄上不占优势的一批作家,依然以其睿智在支撑着中国的报告文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精力都会下降,也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过去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是各领风骚五六天。横空出世的ChatGPT,昭告人工智能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发展势不可挡,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可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开始尝试与AI合作进行创作,开启人机合作的文学新时代。著名作家韩少功做过一个测试,IBM公司创设的一个玩诗的小软件“偶得”模仿宋代词人秦观的《金山远眺》“做”了一首诗。他将其拿去某大学,三十多位文学研究生,富有阅读经验和鉴赏能力的专家们,也多见犹疑不决抓耳挠腮。韩少功感叹:“如果我刷刷屏,让‘偶得’君再提供几首,混杂其中,布下迷阵,人们猜出婉约派秦大师的概率就更小。”“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会是怎样一番不可思议的景象?”机器人都能“做”诗了。我们还能自以为是吗?

我想,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很多科幻小说中描述的事情发生,我们会生活在一个变动的世界。而这一切,都跟年轻有关。年轻人为什么嘴上老挂着“out”这个词,就是有“淘汰”或者“落伍”的焦虑存在。

如果放远了看,报告文学是有青春基因的。看看中国报告文学的源头,代表作品是《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作者瞿秋白21岁开始写,22岁写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公认的中国走向成熟的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包身工》,作者夏衍创作时35岁。过多地强调年龄因素,可能会陷入一个怪圈,但鼓励倡导年轻人更多地站在时代前沿、关注社会深层次问题,把握重大题材,更多地描摹时代,把目光投向报告文学,热爱报告文学,应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技术千变万化,永远追不上,但本质上还是人,而不是技术。只要是写人,就有报告文学家的作为。从根上说,报告文学还是个“手工活”“体力活”“细活”“慢活”。徐剑提出成熟的报告文学作家要主动带徒弟,要手把手把年轻人引向报告文学这一领域,带领他们到一线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的“七分采,三分写”的习惯,从而做出辩证的且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还有,要克服有报告无文学的弊端,就必须回归于中国古汉语的高贵、典雅,回归古典叙事,回归文史哲高地。以中国化的叙事风格和语言,通天心,接地气,将人民捧过自己的头顶,以人为上,以人性为圆心,写真性情,写真实感,说真话,以一缕人性的温馨阳光,照亮灵魂的皱褶,用中国风格和气派,以古方块字之维,构建好自己的文学世界。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维护报告文学的品质和尊严。

有着广大包容气度和灵活独特力量的报告文学,可塑性和远未抵达的壮阔天地等待着更多年轻人去书写;在文学表达过程中艺术格局的多样和个性的魅力,等待着更多年轻人去开掘。

真诚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报告文学创作的队伍当中来,面对现代生活的千头万绪、千变万化,创造新的价值判断,超越成规俗见,捕捉最前沿的信息,借助AI等新手段,创作出更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的作品,从而留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