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高原上站着一个心灵纯洁得透明的人

大众日报记者 逄春阶

2023-11-01 07:27: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0月15日,电影《回西藏》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6项提名。这部作品是根据孔繁森和他的藏语翻译阿旺曲尼真实故事改编的。

机缘巧合,我和同事杨润勤随编剧之一、山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杨国莹来到了海拔4750米的西藏岗巴县,也就是故事发生地和电影拍摄地。阿旺曲尼已经去世,我们见到了他的妻子和儿女,见到了他生前的同事。碎片化的信息,一点一点涌入我的脑海,阿旺曲尼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我感叹,高原上站着一个心灵纯洁得透明的人。

阿旺曲尼幼年在寺庙里当过和尚,后从寺庙还俗,是共产党让他有了饭吃,有了上大学的机会,1978年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毕业后,进入岗巴县,当时的岗巴县县城只有一条土路,土路边上是几排房子,这里几乎看不到树木,风沙大。从1979年起,阿旺曲尼担任孔繁森的藏语翻译兼秘书,在雪域高原,他背着步枪骑马陪着孔繁森,形影不离。孔繁森言传身教,把阿旺曲尼培养成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孔繁森就是阿旺曲尼的“人样儿”,从言谈举止到仪容仪表,他就照着孔繁森做。阿旺曲尼的妻子尼玛说,遇到棘手的两难选择问题,阿旺曲尼会自言自语:“孔书记遇到这样的事儿,他会怎么做?”想一会儿,他就照着孔繁森的选择做了。比如盖房,为了不占用农用地,他选择在海拔最高的山坡上盖,因为是高处,运砖瓦木料,都增加了好多工作量,住进去后,每天出门下山,进门上山。妻子也抱怨,他会默默地说:“孔书记也会选这样的。”

孔繁森去世后,阿旺曲尼在岗巴义务宣讲孔繁森事迹,我看过阿旺曲尼的宣讲视频,讲到动情处,他忍不住落泪。他的儿子次仁多吉说:“爸爸爱穿灰色中山装,戴着党徽,风纪扣都要系好。他说孔书记也是这样的。每次宣讲都要精心准备。”他还说爸爸特别守时,有一次他磨蹭着耽误了约好的时间,爸爸大为恼火,说,孔书记最讨厌不守时的人。

阿旺曲尼最大的心愿是到聊城拜谒孔繁森故里,几经周折,终于成行,阿旺曲尼一进入莘县,就眼泪汪汪,陪同他的日喀则宣传部的田世新说:“阿旺曲尼说,见了孔繁森的脚印,恨不得把脸都贴上去。”多次采访阿旺曲尼的西藏作家田霁春回忆:“我采访他,一直到中午,我在县委食堂里吃饭,阿旺曲尼就回家去吃,工作人员让他陪着我吃,他都笑着摇头。下午再接着跟我谈。”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的他,却舍得救助孤寡老人和孩子。次仁多吉说:“有一次,他给一位老人垫付了医药费,顺手塞给我一块钱买零食,算是‘封口费’,嘱咐我别跟妈妈说。因为我们家不富裕,妈妈知道了会埋怨。”

我气喘吁吁地站在边陲岗巴,遥想着四十多年前孔繁森和阿旺曲尼在风雪中的情景,两个有坚定信仰的人,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年龄,为了一个目标艰难行进,凝结成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

海拔4750米的岗巴,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可阿旺曲尼坚守在岗巴,因为他觉得跟孔书记在岗巴的两年是锻造自己的两年,他发出“生在拉萨堆龙德庆,死要死在岗巴!”的誓言,多次放弃调动机会,在岗巴三十余年,处处以孔繁森为榜样。2018年,他登上了中国好人榜。最后,在岗巴逝去。阿旺曲尼女儿公吉家里,有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阿旺曲尼生前的奖牌、荣誉证书、工作笔记、书法作品……这些老物件,都在争先恐后地诉说着阿旺曲尼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岗巴,在日喀则,我感觉阿旺曲尼还活着,因为这里的人还常常念叨他。电影《回西藏》,是对孔繁森和阿旺曲尼最好的纪念。我庆幸,我观到了一颗海拔最高的星。阿旺曲尼,在电影中的名字是“久美”。这是不是电影主创人员的一种期许:让美好的心灵永久驻在人间。(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逄春阶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