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观深变⒅|深得要领的人才管理法
大众日报记者 宋弢
2020-12-23 18:55:1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人才不是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好的机制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失去持续进化的能力。”在深圳的日子,除了正常上班,我们的主要时光用在了走访企业,尤其是高科技民营企业。他们从成长到成功的共同逻辑,都有一条是对于人才的管理,得益于丰厚的薪酬,也得益于“活”的机制。
一、人才的精准选配
既要重视“进”,也要注意“出”。“进”主要是能力识别的过程。所谓“德才兼备”,其实企业里的“德”非常重要,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价值观。要从能力和价值观两方面去考核,而且要以价值观为先。
谈“出”。国际领先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率在10%-20%的区间才是合理的。在高速成长的企业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初创期的元老们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不能跟企业一起成长、不再为企业创造价值。针对这种情况,特别是管理层如果没有合理的流动、淘汰、退出机制,那组织就一定会陷入僵化。这一点是人才管理的精髓,但也是最难的环节。深圳的一些“王牌企业”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方式:一是提前退休。给一笔补偿款,让他们腾出位子。二是转岗。把管理者转为公司顾问,没有管理决策权。三是辅业分流,用来分流公司元老。四是内部创业,对离职员工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和扶持,实现双赢。
二、人才的加速成长
实际上员工培训,是整个公司中高级管理层的重要职责,尤其是一把手,必须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加速员工成长的动作要领,是建立一纵一横的人才培养体系。纵是指纵向人才梯队培养,由各级管理者亲自担任教练员,采取实战复盘和模拟推演的培训方式;横是指个体成功经验的横向推广,快速复制符合相同岗位需求的人才,也就是典型引路、示范效应的放大。
三、人才的有效激励
对于真正的人才进行激励,一定是使命和愿景先行,再以物质激励做保障。首要一点,是考核标准要和企业价值观一致。比如,企业强调用户至上,但在绩效考核时却更注重短期利润,没有把客户体验、客户安全等重要指标纳入考核。再比如,有的企业倡导团队协作精神,但在绩效考核时却只重视个人业绩。这就造成了物质激励和使命激励之间的相互矛盾。
物质激励注意的第二点,就是要做好期望值的管理。同样一笔奖金,如果是高于预期效果就好;低于预期会带来负激励。比如华为的方法,就是把目标任务定高一点。高达90%的员工是完不成自己的目标的,但除了表现最差的5%,其余大部分员工都能拿到奖金,而且还不少。这样大家就会有负疚感:“没完成任务还能拿这么多。明年得撸起袖子好好干了。”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大家都觉得自己很能干,期望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弢 整理)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