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暗投明的他,成为我军建军史上的第一位飞行员
大众日报记者 卢昱
2017-07-31 11:4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930年3月16日上午,国民革命军空军第四队上尉分队长龙文光,怎么也不会想到,一次前往河南的飞行成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这一天,他奉命驾机由汉口飞往河南开封,执行紧急空投任务。彼时,他经常驾机来往于汉口、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执行任务,没有出现一次失误,每次执行任务都完成得相当出色。
可老虎也有打盹时,当龙文光下午1时在返航途中,遇上天气变化,天空中乌云翻滚、大雾弥漫,飞机迷航了。龙文光努力控制飞机,却未找到返航的正确方向。这时,飞机上油表显示油料将耗尽。情急之下,他只得迫降飞机。最终飞机降落在大别山南部宣化店附近的陈家河河滩上,那里正是鄂豫皖交界的红军根据地。
飞机迫降时,放哨的赤卫队队员发现飞机的机翼上喷有青天白日机徽,随即吹响了号角。就这样,龙文光成了红军的俘虏,飞机同时被缴获。
消息很快传到鄂豫皖军委负责人徐向前那里,徐向前命令把龙文光带到红军指挥部。在指挥部门口,看到站岗的持枪战士,龙文光觉得自己可能被押到了“长官”这里,禁不住害怕起来。这时从屋里走出来一位军人,看到他微笑着说:“我叫徐向前,是这里的负责人,你有什么话尽管说,无需害怕。”
接着,徐向前把龙文光引进里屋和他聊起来。谈话中,徐向前称赞龙文光是位有志向的青年,同时指出眼下的国民党背离人心,搞独裁统治。通过分析形势、畅谈理想,龙文光认识到红军的革命之路才是救国救民的伟大之路,于是当即表示要弃暗投明,参加红军。
当时,国民党曾多次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活动。因为那时根据地的军民还不知道保密的重要性,缴获飞机的消息很快被国民党反动派获知。当地的反动民团组织兵力猛攻陈家河,企图炸毁飞机,抢回飞行员。为了避免飞机再次落入敌人手中,鄂豫皖军委立即指示将飞机运往根据地林家湾(今河南省新县卡房乡)。由于飞机体积较大,根据地的交通条件又比较落后,只好将飞机四个机翼拆卸下来,分开运输。在根据地人民的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才将飞机运到林家湾。
有了自己的飞机,这令红军根据地的军民信心大振。1931年5月,根据中央的指示,鄂豫皖特区工农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局成立,龙文光被任命为航空局局长。徐向前代表特区工农政府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从此,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史上第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诞生了,龙文光也成了我军建军史上的第一位飞行员。
1931年11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鄂东北七里坪成立。四方面军成立后仅半个月,就奉命南下攻打黄安县城。守城的国民党第69师师长赵冠英率万余人,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强大的火力固守待援,红军围城一月有余,仍久攻不下。随着战况日益险恶,徐向前总指挥突然想起“列宁号”来,立即派人请来龙文光,让他用飞机协同攻打黄安城。
12月22日9时,龙文光亲自驾驶“列宁号”飞向黄安县城,时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的陈昌浩也随机协助投弹。在县城上空,龙文光发现一个院子的房脊上有几根天线,屋外还有一些穿黄色呢子军服的国民党军官,他断定那院子是敌人的作战指挥部。于是,他调整机身,对准目标连续扔下两枚炸弹。两股浓烟随之腾空而起,火光冲天。城内守敌顿时大乱。敌军师长赵冠英发现红军有空军参战,而且能投炸弹,十分惊奇。他看到身旁的军官死的死、伤的伤,一下子傻了眼,惊慌中弃城而逃,红军乘机攻下了黄安城。
此次战斗,红军共俘敌5000余人,缴获枪支亦有5000余支。后来,徐向前元帅回忆说:“那天白天,陈昌浩坐上飞机在黄安上空扔炸弹,散发宣传单,骚扰敌军。”
在国民党航委会特别会议上,军政部长陈诚传达了蒋介石的亲笔手谕:各位务将共军“列宁号”的航程规律摸清,齐心协力将龙文光这个心头之患除掉。不久,国民党空军先后调来十几架飞机,想从空中打掉“列宁号”,但一直未得逞。
1932年6月,国民党出动了26个作战师、2个旅,共有30万人,对鄂豫皖和以洪湖根据地为中心的地区发动第四次疯狂的“围剿”。作为我军唯一的空中力量,龙文光经历了严酷的战争考验。在几次惊险的遭遇战中,他都以精湛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避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龙文光甚至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将一架敌机击伤。蒋介石闻知后,大发雷霆,悬赏十万大洋,捉拿龙文光。
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的处境日趋不利。“列宁号”在群众的帮助下,随着红军转移了好几个地方。8月上旬,徐向前下令:为利于今后对敌作战,将飞机埋藏起来。与红军相处了一年多的“列宁号”最终被掩埋在架山堡根据地回龙寺的两座墓冢间。不久,红军主力部队撤出根据地,红军的航空局也随之解体。
1932年9月10日夜,龙文光被捕入狱。在监狱中,他经受了各种酷刑的折磨,依然笑着对典狱长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龙某既然投入了共产党的怀抱,决不会再弃明投暗,当违背意志的叛徒!”
1933年8月9日,国民党政府以“带机投匪”的罪名判处龙文光死刑。判决书下达后,龙文光毫不畏惧,他挥笔写下一首绝命诗:“千秋风雨世间飘,死生一事付鸿毛。吾为自由空中飞,不算英雄亦自豪。”临刑时,龙文光在刽子手强逼下仍不下跪,而是昂首高歌,大声唱起《满江红》,声震天地,气壮山河。牺牲时,龙文光年仅34岁。
责任编辑: 刘君
